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三跳比例历来是三级跳远项目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在回顾前人有关“三跳比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训练实际,提出了对“三跳比例”的新见解,旨在更新三级跳远训练理念,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训练实践。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技术水平的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法,就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同世界优秀运动员在速度,三级如何衔接,及三跳比例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应更新训练理念,提高专项训练水平;进一步完善女子三级跳远速度、力量、跳跃能力方面训练的内容和手段,是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重新审度“三级跳远的极值与各跳最佳组合”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炳彝  李实 《体育科学》1993,13(4):83-86
本文根据三级跳远的技术和三跳相互间的约束特点,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世界水平三级跳远成绩与三跳远度的非线性最佳数学模型,并得出不同水平的三跳最佳组合与最大远度的关系。同时,分析了各跳对三级跳远成绩的影响,为指导不同水平的三级跳远训练制定了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调查访问、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提出的"素质与运动成绩的数学关系模型"和"三跳比例与运动成绩的数学关系模型"进行探析,分析证明:这两种模型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在三级跳远训练过程中,不应该过分地追求和模仿某种技术类型,而应致力于将运动员的运动素质与个人技术特点紧密结合,寻找和确定个人的最佳比例结构.  相似文献   

5.
肖紫来 《中华武术》2009,(10):12-15
对青少年三级跳远的教学与训练应循序渐进,在学习和提高各跳专项运动技术和提高各跳的专项身体素质的情况下,逐渐学习第一跳和第二跳、第二跳和第三跳的结合技术,再学习完整的三级跳远技术,进行三级跳远的技术训练和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6.
三级跳远技术研究现状分析(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阅读国内外有关三级跳远技术方面的文献资料,从三级跳远的三跳比例、助跑及平衡方面入手.分析国内外三级跳远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其研究成果,为教练员从事三级跳远的训练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三级跳远的各跳比例一直被认为是三级跳远技术的重要环节,从上个世纪初人们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根据各跳在完整跳跃中所占比例的不同,人们提出了高跳型、平跳型以及速度型等技术类型概念。由于每个运动员的身体条件、素质以及技术的不同,因此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理想的三级跳远的三跳比例。就同一个三级跳远运动员来说,每一次跳跃其各跳的比例也不是很稳定的。如现今的世界记录保持者爱德华兹,他在1997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中以17.69米的成绩获得银牌,当时的三跳比例分别为35∶29∶36。而他在以18.29米创造世界记录时的三跳比例分别为33∶29…  相似文献   

8.
一、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后沿直线连续进行三次跳跃的一项运动。第一跳叫“单足跳”;第二跳叫“跨步跳”;第三跳叫“跳跃”。三级跳远的成绩取决于助跑时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和起跳产生的垂直速度,同时还与每个动作完成的质量,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和三跳的比例有关。二、三级跳远的类型1.弹跳型(亦称高跳型):第一跳跳得既高又远,且每一跳都相对跳得较高,三跳比例约为:38%左右、30%左右、32%左右。2.速度型(亦称平跳型):第一跳  相似文献   

9.
<正>三级跳远是人体在快速助跑中以单脚跳、跨步跳和跳跃,连续完成3次高强度跳跃的运动项目。除了助跑节奏、三跳的比例分配外,髋关节带动下肢的积极下压和良好的扒蹬效果对三级跳远成绩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发挥髋关节发力的实效性在三级跳远中起着关键作用。笔者经过实践与摸索,在三级跳远训练时,对3次跳跃分别施以牵拉跳的抗阻强化练习,通过促进髋关节的肌肉刺激,提高髋关节发力,从而提升三级跳远成绩。  相似文献   

10.
在体育系学生三级跳远教学中,通过实验,对三级跳远中的三跳比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得出了“平跳型”技术要优于“高跳型”技术的结论,并提出了今后教学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测试法、摄像法、解析法和统计学方法,结合对我国21名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指标和三跳技术参数的测试和解析结果,建立了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类型判别函数,为具有不同专项身体素质的运动员确定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速摄影与影片解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参加2013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全运会预选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的5名健将级运动员三跳距离及比例指标进行运动学分析,并与国外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相关参数比较研究,旨在诊断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导和改进我国女子三级跳远的技术训练,为加强教学、训练的科学化程度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3.
心理训练对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犯规干预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逻辑分析法对100名国家二级以上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犯规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调节能力对于提高三级跳远踏板的准确性而言非常重要;不能只注重身体素质训练而忽视心理技能训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有效促进三级跳远成绩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李志远  李玉章  李刚 《体育科技》2012,33(1):32-35,39
通过文献资料法、运动录像拍摄及解析法、对比分析法及数理统计法研究分析了2011年全国田径大奖赛(嘉兴站)男子三级跳远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最好成绩下的助跑节奏和三跳比例特征。研究结果获得了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最好成绩下的最后20~11m和10~1m两个阶段的水平平均速度,最后6~3步和2~1步的水平平均速度,最后2步的步长和质心水平平均速度,三跳的距离和三跳的比例特征,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旨在为我国三级跳远项目训练的科学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分析基础和实践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与世界男子三级跳远助跑速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与世界男子三级跳远助跑速度的分析,收集整理世界级选手爱德华兹等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比赛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采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法进一步研究,确认提高助跑速度的利用率和绝对速度的利用率是评价三级跳远技术的重要指标。建议加强力量与技术的结合训练,缩短与世界男子三级跳远助跑速度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翟丰  张艳平 《体育与科学》2001,22(4):43-44,55
从2001年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女子三级跳远的比赛,分析我国女子三级跳远水平与世界水平差距的观状,提出了以科技兴体,以科学指导科练的思路。指出中国女子三级跳远技术发展趋势为“速度——平跳式”技术,训练趋势应围绕以速度为核心,以减少水平速度为前提,以提高第三跳成绩为突破口的方向发展。具体提出:1、助跑技术和上扳技术是取得三级跳远优异成绩的基础和动力;2摆动技术和平衡能力的训练将更加重视;3.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速度保持到最后一跳.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arm-swing and sporting activity on jump height and jump height variability of countermovement jumps in adolescent students to inform correct jumping technique in different settings. Altogether, 324 students (grades 5–11) performed three countermovement jumps with bilateral arm-swings and three countermovement jumps without arm-swings on a force platform. The participa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based on sporting activity. The groups with the most (“active group”; more than 6 h formal athletics in a sport club per week) and least active (“sedentary group”; less than 3 h formal athletics in a sport club per week) participants were compared. Jump height was calculated for all jumps, and the best trial of three was used for further analysis. Jump height variability was indicated by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ver three jumps. The reliability of jump height 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 over three trials of each jumping technique. The reliability of jump height was very high for all conditions (ICC: 0.90–0.96). Jump heigh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countermovement jumps with than without arm-swings for both groups. Jump height in the activ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in the sedentary group for both jumping techniques. 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jumping technique and sporting activity indicates a greater benefit of arm-swing in the active than in the sedentary participan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observed for jump height variability. Jump height can be measured reliably in active and sedentary adolescent individuals for both jumping techniques. The relevant jumping technique should be chosen with respect to the context of its application and based on its suitability for the individual and task of interest.  相似文献   

18.
刘桂海 《体育科技》2004,25(3):9-12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 ,对高校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训练进行剖析 ,确认训练应以技术训练为核心 ,以运动员个人特点为训练基础 ,以及正确处理力量素质训练与技术训练的关系 ,技术训练中的负荷问题 ,提出适合高校三级跳远训练的模式 ,并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刘桂海 《体育科技》2004,25(1):29-31
对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训练负荷量分析及关键性训练因素进行剖析 ,不同级的运动员的训练负荷量的结构中 ,一般训练负荷量和发展性负荷量在所占的比重存在不同的比例。关键性训练因素对三级跳远运动员成绩所起的作用有训练负荷因素、身体机能因素、教练因素占有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