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举国体制”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一直采用的是国家投资办体育的"举国体制"模式.这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在使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同时,也积累了诸多问题——偏重竞技成绩而忽视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缺乏吸引和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的制度环境等.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周洋获金牌后的肺腑之言再次折射出"举国体制"竞技人才培养模式下中国运动员夺得金牌与没有夺得金牌,尤其是能不能夺取奥运会金牌的两重天地.在要靠金牌数来博取体育强国位置的思维方式下,一切瞄准金牌的强大奖励机制成为必然.而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代竞技体育的内涵已发生改变,正逐渐演化成为一种"以人为本"的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文化种系.在此背景下,突出"人本位"文化内涵的新型培养模式的研究迫在眉睫.研究新型的竞技运动人才培养模式,并初步建立了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落实与实践"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完善举国体制,推进我国新型竞技运动人才的培养,实现"体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体育强国是一个多维的综合体,内涵丰富,是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强势的情况下提出的.我国社会体育概念的提出早于体育强国.二者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坚实基础,体育强国目标推动社会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科学发展的目标设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1世纪首叶,中国竞技体育水平迅猛提高,并在第29届奥运会上居金牌榜首,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中国的竞技体育应该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继续前行.其发展目标应确定为继续实现竞技运动水平的持续发展、做促进全面发展体育强国建设的生力军以及肩负起时代赋予我国竞技体育的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4.
我国与奥运强国竞技体育实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与奥运强国竞技体育实力的比较研究表明,中国与第一集团的竞技实力尚存在着差距。主要表现为:获奖面、三大球和两大基础项目及男子竞技项目成绩等方面的差距;中国要与美、俄并称世界竞技体育第一集团,除保持现有优势项目外,需寻找新的金牌增长点;提高金牌数量较多的两大基础项目、水上项目、男子运动员的竞技实力是实现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竞技体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金牌大国和体育大国不等于体育强国。目前,不但竞技体育中存在一些弊端,发展不平衡,而且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等方面也严重滞后。这些问题的解决以及体育强国之梦的实现,既要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又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事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体育强国的辩证认识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体育强国是个意会概念、定性概念,但具有明显的动员性和引领性.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和群众体育的发展水平是判别体育强国的2项基本标准.建设体育强国中既要力争全面强势,但不能追求尽善尽美;既要以全民健身为基础,又不能放松竞技体育结构的优化;既要注重目标的实现,更要重视建设的过程.建设体育强国虽不能一蹴而就,但也必须只争朝夕.  相似文献   

7.
制约我国体育事业和谐发展的若干问题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发展不协调和金牌至上、体教脱离,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三大不和谐现象。构建和谐体育,要从变革体育观念入手,确立体育运动以人为本、锦标不是竞技体育的唯一追求、金牌大国不等于体育强国的理念,改革我国的体育体制、制度和运行机制,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校园金牌文化谋求实现竞技体育人才的全面发展。文章试图通过对校园金牌文化内涵及特征的分析,剖析校园金牌文化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之关系,认为以校园金牌文化建设培养人、塑造人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出了校园金牌文化建设过程中竞技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努力打造浙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9.
刘戈 《搏击·武术科学》2013,(3):106-108,124
文章介绍了中国恢复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后所参加的历届冬夏季奥运会,以2008年奥运会为分界,将中国体育发展分为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建设阶段,论证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和中国体育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提醒国人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体育实力仍与强国存在差距。还认为,奥运不只是金牌,体育也不只是竞技、赛场和强身健体,我国应加强对体育真实内涵和奥林匹克真谛精神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创新与竞技水平的概念、内涵及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创新与竞技水平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创新是提升竞技水平的关键因素,竞技水平的提升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战术创新、科技创新及训练方法创新来实现;竞技水平的提升激发创新的激情;创新与竞技体育的结合提高了比赛的竞争性和观赏性。我国弱势项目应该从中受到启示,认识到创新与竞技水平的必然联系,努力创新,实现竞技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优势项目的发挥是各国冬奥会代表团夺取奖牌的主要途径,是实现竞技体育强国的战略基础.回顾近三届冬奥会各竞技体育强国所取得的成绩,对冬奥会竞技体育强国优势项目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德国、美国、加拿大、挪威成为冬奥会第一集团,在优势项目上具有整体优势,成绩稳定,绝对优势项目突出,可持续发展空间较大.俄罗斯等9个国家为冬奥会的第二集团,呈现出夺金点明显少于第一集团、部分国家优势项目群比较单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关于体育强国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玉珍 《体育科技》2010,31(3):1-4,12
体育强国是党和政府对后奥运时期的体育发展所提出的全新要求。在回顾了体育强国提出的历史历程后,分析了体育强国提出的社会、时代、体育背景;辨析了体育强国的概念;认为把握体育强国内涵既需以胡锦涛主席的9.29讲话为重要解读文本,还应切合当前时代发展的主体旋律,来探究文本未名而又实际蕴含的潜在含义;最后对体育强国评价的质性标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全国体育大会是与全运会、城运会并列的全国性综合大型体育赛事,全运会是与奥运会接轨的发展我国竞技体育的最高组织形式,而全国体育大会则是把非奥运项目吸纳进来,推动全民健身发展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虽然二者都是全国性运动会,但它们之间却有很多不同之处,把握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为解决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之间的矛盾,迈向体育强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在第24到29届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据此提出我国竞技体育的战略抉择.研究认为,体育体制与奥运强国之间、优势项目布局和奥运大国之间均没有必然的联系,基础大项的成绩与奥运强国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三大球项目的成绩对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形象影响较大.后奥运时代,我国应继续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大力发展传统优势项目,努力发展基础大项和三大球项目,构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5.
奥运会组织管理的新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奥运会组织管理的新构想:奥运会借助于政治等异化力量求其发展;提倡国家办奥运而非个人主办;现代科技介入奥运会,对其实施组织管理;两国或多国联办奥运会;平衡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项目;奥林匹克运动应轻竞技体育,重大众体育。  相似文献   

16.
衡量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的主要标准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国内外关于奥运会举办成功的标准、历届奥运会举办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衡量北京奥运会成功的主要标准有在政治上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促进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增强了全国人民的凝聚力、促进了北京的城市建设、增强国民的体育意识、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等12项内容。  相似文献   

17.
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竞争格局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 ,准备 2 0 0 0年的悉尼奥运会和 2 0 0 1年在广东省举行的第 9届全运会已成为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省市体委 (局 )的一个中心任务 ,从各个环节上保证 2 0 0 0年的悉尼奥运会和 2 0 0 1年第 9届全运会的成功并取得优异成绩 ,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文章以第 2 4届、2 5届和 2 6届奥运会 ,第 10届、11届和 12届亚运会和历届全运会的金牌竞争格局为研究对象 ,探讨世界、亚洲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变迁对综合运动会竞争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那么如何实现"体育强国"的战略转变则成为我国下一阶段体育发展的奋斗目标。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专家访谈法明确"体育大国"、"体育强国"的内涵,以此探寻实现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9.
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体制变革走向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体制的改革之路将面临着发展观念的大转变,即以奥运为核心的体育发展观向以人为本的体育发展观的转变,从竞技体育强国的目标指向向着体育大国的目标指向转变,从体育利益单一主体向社会化多元化发展观的转变,从渐进式自然发展观向“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系统发展观转变。发展重心的大转移,即体育工作重心将出现以群众体育为重点的战略大转移。竞赛体制的大变革,即体育体制改革将以机制改革为核心,以竞赛体制的变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从而构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中国体育体制。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奥运会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与我国群众体育运动的融合与互动,也为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文章结合我国城市街头体育发展的现状,探讨今后我国街头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奥运会后新一轮的群众体育改革路径提供一定的借鉴,并提出鼓励、扶植、正确引导、积极开展街头体育合理化的建议,以期为体育管理部门制定街头体育发展策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