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第15届世界杯足球赛失球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失球因素、失球区域和射门方式等方面对第15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52场比赛的141个球进行了分析。其中,未封住射门路线是失球的首要因素;罚球区是失球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亚洲队的失球分析,找出了亚洲队的问题,结果表明;亚洲队失球的主要因素是盯人不紧和未封住射门路线。亚洲队失球的主要区域是大禁区的中路。亚洲队失球球权来源主要是前场抢断和中场抢断。亚洲队失球时对方进攻方式主要是阵地进攻,其次是快速反击;在对方进攻路线上,中路和边路相差不大。亚洲队失球时对方射门的防守状态主要是弱干扰,其次是无干扰,强干扰较少。亚洲队失球时段主要是第5、第6和第2时段,下半场失球高于上半场。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失球数量、失球因素、失球区域和失球时间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盯人不紧、未封住射门路线、抢点失利是失球的主要因素;罚球区是失球的主要区域;比赛最后15min失球最多。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相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2015年第16届亚洲杯足球赛16支参赛球队32场比赛中的85个失球特征进行统计与分析(不包括点球决胜期的失球),结果显示:本届亚洲杯足球赛失球数量相比上届的90个失球数有所减少;46min~60min是比赛失球的高峰期;失球方式以对方抢点直接射门和头球射门为主;盯人不紧和未堵住射门路线是失球的重要因素;体能在比赛最后阶段将会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第十八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32支球队64场比赛的147个失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失球数量来看,本届世界杯场均失球数少于此前3届世界杯,从失球的区域分布来看,失球最多的区域是2区和3区;盯人不紧、定位球、未封住射门路线是失球的主要因素;从失球时段来看,上半场失球多于下半场,61~75min是防守相对稳定阶段,比赛75~90min是失球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6.
对第15届世界杯足球决赛阶段失球因素的聚类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电视录相,对第15届世界杯足球决赛阶段52场比赛,141个失球进行统计。从失球的防守失误因素、失球时间、失球区域、射门方式的4类25项指标,运用对单个指标分析、两两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多类多指标的R型聚类的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探讨本届杯赛的失球规律。  相似文献   

7.
第8届全运会女子足球决赛失防失球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第84全运会女足赛的12场比赛进行失防、失球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盯人不紧,抢球失误是造成放射门和失球的主要原因,区域防守战术配合是防守薄弱环节,放射门时局部区域的防守人数占优。建议大力提高队员个人防守能力,创造比赛环境的防守训练方法,增强队员防守战术意识,争取防守人数的优势,注重防守质量。  相似文献   

8.
足球比赛胜负的关键是射门进球,而射门技术和战术是决定射门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观察统计方法,对2010年女足世界杯半、决赛阶段比赛射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亚洲女足队运用射门技术的一般规律。结果显示,下半时射门次数多于上半时;射门进球的主要区域在一区内;直接射门是女足的主要射门方式;射门前以3-4次的连续传球为主。  相似文献   

9.
足球比赛胜负的关键是射门进球,而射门技术和战术是决定射门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观察统计方法,对2010年女足世界杯半、决赛阶段比赛射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亚洲女足队运用射门技术的一般规律。结果显示,下半时射门次数多于上半时;射门进球的主要区域在一区内;直接射门是女足的主要射门方式;射门前以3-4次的连续传球为主。  相似文献   

10.
运用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的64场比赛,分别从前场、中场、后场三个不同区域的控球时间、射门次数、射门成功率、进球数等方面做了系统的分析.力求以控球时间为切人点,探讨影响比赛胜负关系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前场控球时间与射门次数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与射门成功率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与进球数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前场控球时间与本方失球数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中场控球时间与射门次数、进攻效率、进球数都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与射门成功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后场控球时间与中、前场控球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而与其他因素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2005-2006欧洲冠军杯足球赛16强射门进球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飞振  曾播思 《体育学刊》2006,13(5):108-109
对2005-2006欧洲冠军杯足球赛16强29场比赛中的57个进球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找出欧洲顶级俱乐部足球赛进球的规律和特征,主要的进球方式是快速流动进攻,在流动进攻中最多的方式是抢点射门进球;罚球区内和罚球区前沿地带是射门进球的最佳区域;射门得分的进攻路线在边路,但强队更趋于边中结合;进球时间上半场进球低于下半场。并探讨当今欧洲俱乐部技战术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相似文献   

12.
孙志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2):241-242
对2007年举行的第五届女足世界杯赛进球的进攻路线、射门区域、主要技术手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C区和D区是射门得分的主要区域,下半场开始的前15min进球数明显高于其他时段,中路进攻是进球的主要进攻形式,通过定位球进攻得分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各队进攻进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8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31场比赛的73个进球特征统计发现:下半场进球数高于上半场,全场比赛结束前15min是全场比赛进球最高峰;进球方式是以脚射为主,其中,抢点直接脚射进球率最高;由前场发动组织进攻进球率最高;进球射门主要区域集中在罚球区;球门下部是进球入门的主要区域,尤其从球门右下角区域进球率最高;各位置进球数最多的仍是前锋运动员;边路进攻进球数位居各进攻形式之首;进球前经过2次传球配合后射门进球数最多,随运动员之间传球配合次数增多破门得分机率减小。  相似文献   

14.
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各队进攻进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64场比赛的139个进球特征统计发现,下半场进球数高于上半场,全场比赛结束前15min是全场比赛进球最高峰;进球方式是以脚射为主,其中,抢点直接脚射进球率最高;由中场发动组织进攻进球率最高;进球射门主要区域是罚球区;球门下部是进球入门的主要区域,尤其从球门右下角区域进球率最高;各位置进球数最多的是前锋队员;定位球进攻进球数位居各进攻形式之首;进球前经过“1”次传球配合后射门进球数最多,随运动员之间传球配合次数增多破门得分机率减小。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录像观察法,对中超足球联赛守门员的技战术行为时间和空间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守门员的守门水平主要取决于移动中掌握技术的能力,判断不是最主要方面;而守门员用脚主动处理球时与脚法有关,被动处理与判断选位有关,在固定战术配合中角球判断选位更重要,任意球注重射入门角的来球站位。射门成功率最高的区域是16米以内的距离,守门员失误的诱因是判断、选位和基本姿势。  相似文献   

16.
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的147个进球的时空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时间特点上∶下半场的进球数高于上半场,下半场中段是进球的低谷,75~90min时段是进球的高峰;从开始进攻到进球,参与人数越少,传球次数越少,持续时间越短,造成的进球数所占总进球数比率越大;进球射门方式以两次触球以内的脚射为主。在空间特点上:前场是进攻主要的发动区域,造成进球最多;进球的主要射门区域是在罚球区内;中路进攻和边路进攻相结合才是进球的有效手段;各位置进球最多的是前锋运动员。  相似文献   

17.
对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进球区域、相关区域进球手段以及进球前的战术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探讨射门进球区域的相 关规律和特点,为指导战术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06 年世界杯足球赛进球统计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64场比赛147个进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比赛75~90min是射门进球高峰期;射门进球最佳区域是罚球区内球门区线附近;进球射门以右脚射门为主;直接射门是主要射门方式;进球以高球居多;传身后是有效的进攻手段,定位球的作用日益突出;前锋队员进球最多。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64场比赛中各执罚区任意球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执罚区任意球射门技术指标与最佳射门区域、最佳进球区域及比赛成绩的关系进行间接评价。结论:执罚区域射门次数与运动成绩无显著关系,而射正技术指标与运动成绩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43。最佳射门区、最佳进球区分别为边3和中3。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第18届世界杯决赛阶段64场比赛的147个进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进球的主要区域在罚球区内;下半场进球数高于上半场,前60min进球比较平均,76-90min时段是进球的高峰期;进球的射门方式以脚射为主;各位置进球最多的是前锋运动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