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实现了民族医药与现代生物学技术的相互融合,取得了具有重要价值的交叉学科研究与边缘学科研究成果。可以说,我们以原始创新,做到了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任。"刘向明教授多年来走过的科研道路,一直遵循这样一点:当确定好的科研思路和目标时,纵有千沟万壑和重重艰辛,也要不管不顾地坚持下去,直到迎来胜利的曙光——就像他推动民族医药与现代技术的"联姻"所创造的最新医学果实。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与“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对待"创新"与"传统",对于近现代的中国人一直是一个紧迫而重要的问题。在举国高呼"创新"口号的今天,尤其需要冷静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而创造性概念的历史,为此提供了丰富的参照与深刻的思考基础。下文的作者是研究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著名思想史家克里斯泰勒(Paul Oskar Kristeller),原文最初发表在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Vol.44,No.1.(Jan.-Mar.,1983),pp.105-113,后收入其论文集《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与艺术》(Renaissanc eThought and the Arts),张卜天译。  相似文献   

3.
杨建宏  王宜杰 《科教文汇》2010,(10):194-195
文化创意产业是源自于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的行业,是文化、知识和技术高度关联的产业,创新产业由此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人的创造活动密切相关。"人的创造力"是"创意产业"中重要特征表现,也是"以人为本"重要内含。正确理解"人"和"本"的丰富理论蕴涵,是科学认识"创意产业"与"以人为本"及其相关联性的核心,是树立良好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关键所在,对于我们正确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建设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钱学森论述了一套系统的科学创新理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整体统一的创造思维;多元互补、综合集成的创新方法;"性智"与"量智"交融的创新素养;民主与开放的创新氛围;献身科学、谦谨淡泊的创新人格。钱学森的科学创新理论凝聚了他毕生的科学创新心得,其思想意蕴无疑是精微而深刻的。因此,深入系统地探讨和研究钱学森的科学创新思想,对我国杰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建立创新型国家具有的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郑建启  盛玮  罗鸥 《科教文汇》2010,(12):203-204
现代工业设计从单纯立足于解决"人—物"之间关系发展到现今研究和解决"人—物—环境"的复合关系,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本文分析不同社会形态所衍生的工业设计的不同内涵,指明现代工业设计的新内涵应该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其产生背景是非物质社会;二是其创造思想是共生美学;三是其构成手段和目的,一方面反映人在造物过程中的主体性特征,另一方面是以人作为设计创新的逻辑中心进行求解,针对"事"的"物"化科学。  相似文献   

6.
陈莉 《科教文汇》2010,(22):25-26
对大学生实施创新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具体要求。这就使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同时对实践教学改革和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创新教育的目标、内容、课程设计等方面探讨构建创新教育的课程理论和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7.
《"2049年的中国:科技与社会愿景展望"系列丛书》是根据中国科协2012年启动的"2049年的中国:科技与社会愿景展望"项目系列研究课题的成果编撰而成,描述了科技重要领域未来发展趋势、关键技术与颠覆性技术,展望科技创造未来的生产生活全景.  相似文献   

8.
马福行 《科教文汇》2011,(30):70-71
教育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手段,而培养创新人才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自己多年的乡土地理教学经验为例,从"培养创新意识"到"培养创新能力",再到"创新意识的进一步升华"三个方面的层层递进关系,进一步探讨长期扎根于农村的中学地理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利用本土资源优势来实施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9.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云波 《中国科技信息》2007,(22):287-287,289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和优化,不但使学生加深和巩固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确立了实验教学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一、何谓创造学习教育创造学习是研究人类在创造活动过程中 ,主体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与品格 ,客体的创造成果、规律与创造方法的一门新型学科。而学习学则是研究学习的性质及其形成机制 ,探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现象 ,研究知识的获得和保持的心理特点及规律 ,进而提炼出科学学习的原则与方法的一门学科。笔者所提出的“创造学习教育”,是通过对现代创造学、现代学习学的研究 ,揭示有关“创造”和“学习”的理论与方法 ,把现代创造学、学习学以及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和人才学等相关学科的一般原理、原则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并运用于教育…  相似文献   

11.
加强生态林业建设 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林业是现代林业的基本经营模式,是根据"生态利用"原则而组织起来的森林经营利用制度。它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生态工程方法,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在促进林产品持续发展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当代和后代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企业来说,通过创新获得持续增长是必经之路和唯一选择。创造以客户为导向、团队协作、持续改进的组织,才能获得成功。 2008年"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排行榜发布了。联想、海尔和宝钢连对中国企业来说,通过创新获得持续增长是必经之路和唯一选择。创造以客户为导向、团队协作、持续改进的组织,才能获得成功。2008年"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排行榜发布了。  相似文献   

13.
谌洪奎 《科教文汇》2008,(35):148-148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创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所说:"当前中国教育的严重问题之一,是缺乏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一位位求知的学子在历经一次次的测试中使得"凡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得求新、求异、求疑精神受到压制;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受到极大打击,。因而,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者有必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使之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由于现代体育教学的灵活性、多样化的特点。建立了以"学"为主,重视学生学习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良好氛围。使我们教师在思想上、教学上转变以往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手段,接受新技术新观念,形成共学共进的学习环境,为社会、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与拔尖的体育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开发人潜能的需要,是体育教学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培养创造能力的核心。那么,在体育教学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值得我们教师去总结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崔艳青 《科教文汇》2008,(13):129-129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产生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思维。而美术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熊杰 《科教文汇》2011,(34):57-58
商务谈判课程是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科学,是一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科学。商务谈判教学的实践环节如何突破现有的案例加模拟的基本手段,或者说如何在此基本手段上进一步拓展,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课题。本文旨在提出该课程实践教学创新过程中的基本方向,希望在把握这些方向的基础上,探讨教学创新的系统化改良,提高学生的谈判能力,避免"为创新而创新"的机械式改变。  相似文献   

17.
"基础写作"是大学基础课程,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但是,学生害怕学、老师害怕教,已成为大多数学校的教学状态。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作文写作创新原动力的不足、缺乏创造的乐趣进行探索,认为拓展学生积极体验应该是大学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教育阶段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是为人的终生发展奠基的阶段。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然,小学阶段也是创新教育的基础阶段。而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创新人才,首先必须培养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和素质,具体表现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喜欢自由思考问题"等。基于此,就小学数学教育而言,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塑造学生的创造个性素质非常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新模式,其核心价值是尊重人、关心人、实现人的价值。这一核心驱动力无不贯穿于现代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中,因而,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就是这种核心价值观的竞争。  相似文献   

20.
现代煤矿资源的规模化开发,推动了煤矿安全开采技术的多元化需求。矿井通风,作为煤矿有效处理矿井瓦斯与粉尘危害的重要技术,是创造良好矿采工作环境和保障人身安全的关键措施。坚持管理创新,针对煤矿矿井通风的安全控制与管理进行分析,是实现现代煤矿资源开发的和谐稳定生产与运行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