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智慧城市"成为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理念。在分析智慧城市的内涵及其概念框架的基础上,从战略体系、社会活动体系、经济活动体系、支撑体系和空间体系5个方面分析广州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规划设计与统筹推进、社会管理与民生服务、科技创新与智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及其智能化、空间战略调整与空间结构优化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智慧城市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8年IBM提出智慧城市理念及愿景后,建设智慧城市很快成为世界各国及城市在金融危机后寻求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智慧城市不仅能引发新一轮技术创新及物联网产业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智慧化,而且能促进城市建设管理智慧化,使人类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城市生产与生活,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简要介绍智慧城市产生背景、内涵和特征,分析对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和面临问题,提出包括加快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智慧化、重点领域应用示范等发展策略,为智慧城市赢在未来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的日益短缺导致城市产生了许多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对城市进行治理、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智慧城市(smartcity)”概念被许多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在城市治理过程中所使用。本文对目前有关“智慧城市”的研究文献做了回顾综述,系统梳理并界定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分析了我国构建智慧城市的愿景、动力及保障,通过对比国内外推进智慧城市的具体战略计划及典型应用,对我国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阐述了构建智慧城市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是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城市对城市的经济转型、居民生活方式变革、环境保护和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千城一面,缺乏特色”,“重项目、轻规划”,“重建设、轻应用”,“重模仿、轻研发”,资源整合难度大等问题.文章建议,智慧城市建设应高度重视差异定位,注重区域特色激发智慧城市发展活力;秉承“应用为王”的原则,以市场需求引导项目建设;坚持技术支撑,以技术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依托;推进智慧整合,破解“信息孤岛”问题.  相似文献   

5.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智慧城市被视为重振经济的重要领域,亦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及解决部分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欧洲许多城市都展开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活动,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亟待研究和总结.本文首先对欧洲智慧城市建设案例,特别是对建设要点及其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中的部分智慧城市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对欧洲智慧城市建设的5点启示:战略规划与内容设计、有限预算与资金来源、政府作用与多方关系、公众参与及弱势群体以及对绿色与可持续的关注,以期为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智慧城市建设,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化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建设智慧城市不仅是治理城市问题和城市病的内在需求,也是主动实现城市创新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它可以激发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变政府行为方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从而使我们的城市运行更高效、更便捷、更绿色、更安全,更和谐。基于此,本文在简要介绍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及建设智慧城市的意义的基础上,探讨和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不同阶段的风险提出了应对措施,以加快和促进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脚步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范围也逐渐扩大,与此同时,城市化的发展引发了城市人口急剧上升,使得城市问题也变的越来越明显,进而导致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智慧城市的发展引起了全球各个国家城市的广泛关注,智慧城市作为信息时代新的创新理念,不仅适应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更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未来发展带来了意义深远的影响。智慧城市的建设还体现了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和环境优美的城市发展准则,对城市系统的整合性、城市规划的协调性以及城市居民的参与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针对智慧城市的内涵及其对城市规划的重要影响展开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王琳  王学定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1):114-116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能源和原材料的提供主体,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双重"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煤炭资源型城市——内蒙古乌海市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着资源利用不合理,消耗严重且经济发展粗放经营等问题,对乌海市经济转型、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做好小、中、大循环体系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智慧城市”对城市产生多方面的社会影响.“智慧城市”的发展有利于张扬绿色消费模式、满足居民安全需求、提高闲暇生活质量、拓展人际交往空间和扩大居民社会参与.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家庭结构的多元化、推动社会阶层结构的中产化、实现社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促进城乡发展与区域发展一体化和推动社会消费结构的高度化.为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升级“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推动“智慧城市”的产业发展,加大对智慧城市的投入力度,着力推进技术创新工作,培养智慧人才,营造“智慧城市”发展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0.
城市信息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龙头,城市现代化建设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党中央、国务院把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确立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国家信息化正在从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等各方面、各层次展开和深化。显然,区域信息化不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而是走“以城市辐射农村,以城市带动农村”的道路,于是,城市信息化就成了区域信息化的核心和龙头。另一方面.我国在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城市信息化建设将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新主题与新动力,成为解决城市发展中所面临诸多难题的有效手段。可以说,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城市信息化建设将日益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城市信息化建设可归类为四大部分。  相似文献   

11.
李霞  陈琦  贾宏曼 《科研管理》2022,43(7):1-10
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并嵌入到社会服务与管理的智慧表现。本文构建基于“资源效用-技术结构-应用领域”的智慧城市政策工具分析框架,运用文本内容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11年以来我国智慧城市政策进行演进脉络、政策网络关系、阶段性共现主题词和政策工具分析。研究发现:(1)我国智慧城市政策经历了感知基础架构与顶层设计、智慧产业培育与创新驱动、智慧应用领域异构化发展三个演进阶段;(2)第一阶段政策主题涵盖政策目标、基础技术、政策特征和组织体系四个主题词群,第二阶段政策主题是产业结构优化与创新资源协同、创新驱动环境构建、技术标准化与评价,第三个阶段政策主题是数据深度融合、异构领域应用和政策作用效应;(3)我国智慧城市政策存在结构性非均衡,相较于演进初期衡稳使用的供给型政策工具,环境导向政策工具稳步增加,需求导向政策工具动态匹配;(4)相较于以供给型政策工具为主导的云计算支撑产业层,物联感知平台政策倾向于供给型与环境型组合效用,并深化推动与环境型政策工具适配耦合的智慧应用领域政策。  相似文献   

12.
政策形态是智慧城市的核心要素,基于城市应用服务的智慧城市政策推动了城市技术创新。应用核密度估计与核函数分解,分析智慧城市引导型、支持型与均衡型政策的动态演化,明晰异质引导与协同溢出两个演化特征阶段,基于政策传导领域因素构建智慧城市政策推进城市技术创新的机理模型,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智慧城市政策演化具有阶段差异,智慧城市政策能够促进城市技术创新且产生技术正向外溢;智慧城市物联网络基础设施结构嵌入与城市技术创新呈现正相关关系;信息服务价值嵌入、智慧应用资源配置与智慧产业结构性竞争呈现正相关关系;智慧产业结构性竞争在信息服务价值嵌入与城市技术创新、智慧应用资源配置与城市技术创新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研究结论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理论导向与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智能汽车可实现城市资源的统筹调度、优化分配和顺畅流动,是实现交通治理智能化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为促进中国实现交通治理的智能化升级,从车端视角对智能汽车科技群进行系统梳理,建立涵盖人工智能、通信、地理信息数字化和计算机科学四大领域的基本框架,通过综合评估发现中国在5G通信技术、应用软件开发能力、导航与定位领域具有部分优势,但在高性能芯片、车用人工智能算法以及信息安全等核心技术领域存在明显的瓶颈和短板。在此基础上,描绘面向交通治理能力升级的中国智能汽车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战略和技术路线图,提出由智能汽车提供商、软硬件提供商及平台运营商等多方共同主导的网状生态系统的未来智能汽车产业生态理想图景,并梳理分析各类相关企业在实践中有效分工协作的特色商业模式。最后分别从国家和企业层面给出践行智能汽车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支撑交通治理智能化升级的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智慧企业建设是“智慧城市”深化发展和持续提升的新阶段,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新目标。它具有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投入多、难度大的特点。智慧企业建设将有力地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以保障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文章以宁波为例,分析了智慧企业建设的理论基础,研究了宁波智慧企业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宁波智慧企业建设的内容、步骤与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从企业、院校、政府及其相互协同的角度出发,对日本超智能社会进行了梳理分析。研究发现,日本超智能社会通过以政府为主的阶段性政策制定、以院校为主的知识创造与人才培养、以企业为主的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充分促进产学官三者的协同合作,从而推动了超智能社会的逐步发展与实现。并对中国建设智慧社会的顶层设计提出四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使得城市之间的各类联系日益增多,要实现城市的智慧发展,不能仅关注城市内部的创新,也要重视其在整体网络中的表现。在城市网络理论视域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将智慧城市在城市网络中的位置与作用定义为其外部智慧性,并以2016年中国193个试点智能城市为样本,利用主要企业总部-分公司布址数据构建智慧城市网络,探究智慧城市的外部智慧性对其内部智慧性绩效评估的影响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在网络中的点入度、点出度、结构洞与互惠性等属性均对其内部智慧性的评估结果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新兴智慧城市要提升综合竞争力,应该识别自身的网络定位,增强与其他城市的联系与合作,形成内外联动,实现智慧城市发展的各项目标。  相似文献   

17.
王丽 《未来与发展》2011,34(9):47-50
城市化加速了城市数量的增加与规模的扩大,使城市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市化在一定程度上过多地强调城市经济而忽视与之匹配的城市文化建设.城市文化缺乏日趋严重。因此,有必要清楚认识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文化冲突,探求其存在原因,积极探索应对策略,提高城市文化竞争力,探究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关系.这对坚持城市化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03-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手工搜集各地级市每年的专利授权数衡量区域创新质量,借鉴物理学中耦合协调度原理计算产城融合度,实证分析了产城融合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产城融合度的提高能够显著推动区域创新发展,但其创新效应会随产城融合度和创新水平的提高而呈显著边际递减规律。进一步分析发现,产城融合的创新效应存在“区域”和“路径”两方面的异质性:产城融合能够显著提高西部地区城市的创新水平,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影响则相对较小;相较于“先产后城”的城镇化路径,“先城后产”路径下的产城融合对区域创新的推动作用更加显著。最后,本文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中间机制发现,产城融合能从“人本导向”、“产业变迁”及“功能匹配”三条路径影响区域创新水平。本文对如何建设新型城镇化和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信息化和全球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三大趋势。50%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消耗着全球75%的能源,因此可持续城镇化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课题。进行信息化与可持续城镇化协调发展,以及以信息化促进可持续城镇化发展的研究。首先研究可持续城镇化的内涵与关键要素;接着从低碳排放、城镇合理布局和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研究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可持续城镇化的发展;最后探讨信息化与城镇化的关系、信息化与可持续城镇生态系统弹性管理、信息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下的公共服务,以及信息化与可持续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愿景——智慧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