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知识溢出的视角探讨了我国区域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首先,分析了我国创新活动的区域分布格局,计算其空间集聚度,并通过Moran’sⅠ指数检验证实了我国区域创新活动确实具有空间相关性;其次,构建含知识溢出的创新知识生产函数,并通过空间面板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邻地区之间的知识溢出以及各省市的科技经费、人员投入的差异是引起创新活动集聚的重要原因,其中,知识溢出效应随地理距离衰减,在900公里范围内为溢出效应密集区域,而在1200公里外急速衰减,这也从侧面解释了我国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业R&D知识溢出的空间计量经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滞后模型(SLM),结合Griliches和Jaffe的知识生产函数(Knowledge Production Function,KPF),对中国省域制造业R&D知识溢出进行空间计量分析.分析结果发现:中国31个省域制造业创新的贡献主要是由企业研发投入实现,其他研发主体的研发活动对制造业创新没有明显的知识溢出效应.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1990-2008年的省域空间面板数据,构建了我国制造业集聚、R&D投入与知识溢出效应分析模型.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与R&D投入存在显著的知识空间溢出效应,不同的产业集聚方式的知识溢出效应不同,专业化集聚比较有利于区域经济增长,但是不利于区域创新,而多样化的产业集聚不利于区域经济增长,但更有利于区域创新.R&D资本投入和区域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创新的影响较大,而R&D人员投入-产出绩效低下.社会距离与技术距离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开放的社会更有利于知识溢出与消化、吸收及创新,而技术差距阻碍了区域创新.最后,本文给出相应的区域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集群倾向.在运用指标评价法测度知识存量的基础上,将空间地理距离、接收方知识吸收能力等因素纳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中,利用中国286个城市数据就我国局域知识溢出与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及其关系作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正的空间溢出效应.知识存量和知识溢出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力资本门槛假说成立,知识溢出的效果受到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和吸收能力的影响.各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各相邻地区间的服务业合作,促进自主创新与知识溢出的有机结合,加快现代服务业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促进区域服务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利用2005—2014年中国省级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企业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 中国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与企业创新效率均存在全域范围内的空间相关性,并且其局域性的空间集群特征尤为明显;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显著提升了中国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每增长1〖WTB3〗%〖WTBZ〗,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将提升0.24%;相邻地区的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对本地区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如果忽略这种影响,会低估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对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的空间集聚产生了较强的知识溢出效应,按照经济危机的影响程度对我国高科技产业进行分类实证研究,得出高科技不同行业研发活动受经济危机影响的程度与外资企业的研发知识溢出效应、内资企业创新能力、行业开放度、内资企业吸收能力等因素相关,为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出了经济危机下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7.
从空间计量经济视角对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区域间产业集聚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人力资本、规模经济、运输成本及基础设施都对本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溢出、市场规模和FDI的影响系数都显著为负。相邻地区的知识溢出和市场规模都对本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造成了抑制作用;而对对外贸易产生了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创新驱动发展背景对江苏省科研人才状况进行研究,使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测算江苏地区RD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结合主要影响因素,分别用高新技术产值和专利申请量作为研发产出的代理变量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RD人才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地区RD人才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社会保障和宜居环境;江苏省RD人才集聚空间溢出效应为负,社会保障因素对RD人才集聚的空间溢出有正向影响,宜居环境对RD人才集聚的空间溢出起正向促进作用。基于此对江苏省创新驱动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博弈模型系统研究了知识溢出、同业竞争以及内部知识转移对高科技企业集聚定位决策的影响.发现当存在较大技术差距时,上述因素对不同企业的集聚定位决策影响有显著差别.当知识溢出效应下降、同业竞争强度上升、内部知识转移效率下降时,技术领先企业会倾向集聚定位,而此时技术相对落后企业则选择非集聚定位.  相似文献   

10.
朱涛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1):248-250
文章针对信息时代下产业集聚程度加强问题,从知识和消费需求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即使在信息时代,企业的隐性知识仍无法远距离传播,空间上的临近性仍是获得该类知识溢出的最佳路径;信息时代需求环境变化加快,企业为加快技术更新速度、深化分工协作以及构建学习创新网络,也必然倾向于集聚;并对集聚产业内学习和创新的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知识溢出空间距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建  齐建国 《科学学研究》2011,29(11):1643-1650
 利用中国区域1998-2008年有关专利创新面板数据,在对知识生产函数进行扩展的基础上,根据面板单位根、面板协整及空间过滤理论研究了中国区域知识溢出空间距离问题。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创新空间集聚特征已经形成,并且这种集聚特征有逐年增强趋势;中国区域创新代理变量的适当组合存在协整关系,而如果组合不当,则它们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中国区域创新存在着明显的正负向知识溢出现象,正负向知识溢出位于不同圆环区域。  相似文献   

12.
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与集聚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梁琦 《科学学研究》2004,22(1):76-81
知识属于全人类,但知识溢出存在空间局限性,亦即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存在地域性。这种地域性构成空间集聚的重要机制,并强化集聚效应。从世界经济来看,由知识和技术溢出的地域性而带来的技术差异影响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并改变一国的贸易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与国际收入不均等、世界生产率差异的地域性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对于FDI引致的国际RD知识溢出的研究,通常主要基于OLS方法构建的线性模型,忽视了知识溢出的空间时滞性和空间局限性。利用中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以C-H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国际RD知识溢出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模型。考虑到不可测度的隐性知识资本所具有的空间属性,将其作为遗漏变量,扩展为空间杜宾模型。将知识溢出效应按照空间邻接矩阵的阶数进行分解,用于分析知识溢出的空间滞后性。分析结果表明国际RD知识溢出对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效应,但由于空间局限性的作用,知识累积的溢出效果对区域创新的作用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空间衰减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对2009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知识产出数据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知识产出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因此,在知识生产函数中引入空间滞后项,构建了知识生产的空间滞后模型.通过计算经过空间过滤的全要素知识生产率,测算出我国省域知识溢出吸收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R&D支出、R&D人员和实际利用FDI的知识产出弹性系数分别为0.8583、0.1635和0.1096.知识溢出吸收量呈“中部隆起”状,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存在必然正相关关系,并且空间集聚现象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创意流动视角,创新性地提出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在微观层面主要通过创意溢出、创意学习和创意共享影响企业绩效.选取2007—2016年间在我国沪深A股上市的艺术业、软件服务业、休闲娱乐业、设计业、出版业、广播影视业、广告业7大行业的创意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两阶段SYS〖CD*2〗GMM方法实证分析创意产业空间集聚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意产业空间集聚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倒U形曲线关系,曲线拐点值约为2.171.此外,创意企业绩效存在明显的“依赖效应”,受到企业规模、经营现金流、成长能力的积极影响以及企业资本结构、年龄以及国有性质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ESDA)和空间误差模型,在知识生产函数的框架下,本文探讨了2005年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R&D资本存量、人力资本是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跨国条件下的四种溢出机制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不同;产业专业化对创新产出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产业集聚度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江瑶  高长春  陈旭 《科研管理》2020,41(3):119-129
本文基于419份有效问卷的一手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从知识溢出和互利共生两个视角研究了我国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知识溢出和互利共生作为中介变量,分别影响人力资本、相关产业与创意产业空间集聚之间的关系;文化环境和政策措施对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具有一定程度的直接作用;市场需求对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作用并不显著。结论为充分认知中国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国家创意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三螺旋理论,从技术转移视角,采用中国大学和企业2007—2011年的省级平衡面板数据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大学知识溢出和大学、企业与政府参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显示,企业和大学的创新产出存在空间相关性和依赖性,长三角地区指标的局部空间相关性最为明显;企业研发投入、大学知识创新综合产出和大学企业政府协作均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正向促进作用;大学知识溢出对区域和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有4个方面.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三方协作的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结构、R&D投入及构成与R&D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方法,以中国31个省级地区1998-2008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地区之间R&D空间溢出效应。根据R&D溢出特点,重新对空间加权矩阵进行了定义,得到了一个经济距离与地理空间距离综合的最优空间加权矩阵。同时,通过实证对比分析得出R&D经费投入对专利产出的最大贡献滞后期为2期。研究发现,无论是间接途径还是直接途径,R&D空间溢出效应都十分显著,并且这种溢出效应呈现出M-A-R外部性。在对R&D经费投入按照来源构成分为私人投入和公共投入后,发现模型估计的精度有明显提高,前者对专利产出的贡献明显高于后者,而且直接途径下的前者的R&D空间溢出效应也要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20.
研究旨在探析科技人才集聚能否产生空间溢出效应,进而促进区域技术创新。在对其影响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200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三种空间权重形式,并通过构建多样化的空间计量分析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区域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依赖性;在三种不同的空间权重形式下,科技人才集聚对技术创新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内和区域间的溢出效应均为正。其中,在经济空间权重形式下,区域内与区域间溢出效应最大,在邻接空间权重形式下,区域内与区域间溢出效应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