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是研究区域科技进步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综合发展度与同步系数等定义为基础,建立区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利用浙江省11市2010年相关统计数据,从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两大子系统出发对浙江省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剖析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各种模式及其绩效。  相似文献   

2.
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并结合熵值法,对辽宁省高校科技进步率和贡献率进行测度。研究表明,高校科技进步率为1.90%,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率为17.79%;高校科研人员效率约为企业科研部门的3倍;高校科研经费效率约为企业的6倍、研究机构的2倍。因此,加大对高校科研经费和人力投入,对提高科研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极值熵值法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以2000—2016年可获得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对云南省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纵向研究,对云南省与我国东中西部的浙、苏、湘、鄂、贵、桂6省(区)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横向对比,对云南省内16州市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内部分析。研究发现:从纵向看,云南省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水平稳步上升,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不断上升;从横向看,云南省科技进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协调度低,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较高;从云南省内各州市看,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度分布较为均匀,协调度昆明一枝独秀,其余州市处于中度协调水平以下;专利对云南省科技进步水平的提高相对更重要。据此,从认识观、创新驱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区域科技经济增长极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索洛余值法测算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空间滞后模型更适合分析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区域差异;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安徽、内蒙古、湖北、河南等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偏低.基于2020年我国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到60%以上的发展目标和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了提高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索洛余值法测算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空间滞后模型更适合分析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区域差异;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安徽、内蒙古、湖北、河南等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偏低。基于2020年我国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到60%以上的发展目标和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了提高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利用2014—2016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科技发展相关数据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对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以及影响经济发展的科技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对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科技发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对东部地区生产总值(GDP)有更为显著的推动作用,而高端人才的紧缺使西部地区发展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速度的贡献作用凸显,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创新型试点城市,哈尔滨市缺乏一个科学的测算模型对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贡献份额进行准确测算。在对哈尔滨市科技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90—2012年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运用势分析方法,实际测算了哈尔滨市资金、劳动投入要素的势效系数,进而测算并分析了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表明:现阶段,哈尔滨市资金产出效率逐渐降低,劳动产出效率逐渐提高;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来带动;科技进步贡献率保持在50%左右水平,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支撑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劳动投入对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8.
对改革开放以来河南要素投入结构演变情况及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要素投入结构中资本投入上升较快,而劳动和知识积累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资本结构和研发投入结构存在不合理、层次低等现象,使得河南的劳动效率较高,但资本产出效率较低,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还很低。因此,未来河南省要改变当前主要依靠物质资源和简单劳动的投入,转变为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与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9.
本质上,区域科技发展规划是经济发展规划,规划要处理好区域发展与科技进步两者的关系。区域科技发展规划同时具有公共政策的属性,其编制与实施过程遵循公共政策的一般方法和程序。通过对区域科技发展规划中区域发展、科技进步和公共政策三个要素的分析,为我国区域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国际和国内科技创新总体形势的前提下,对西部地区科技进步,特别是陕川渝区域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一)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所起作用的定量估计是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制订及对科学技术进步作用的评价。为合理制订经济发展规划和科技发展政策,人们日益感到需要对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所起作用作出定量估计。国外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交通经济发展中,科技进步已经成为重要因素,其对交通经济发展的贡献和作用呈增长的趋势,而且在今后的发展中,科技进步对交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将会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制约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河南各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差距上。本文基于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概念界定,建立了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各区域经济竞争力现状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影响和制约各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子,并提出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国际和国内科技创新总体形势的前提下,对西部地区科技进步,特别是陕川渝区域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5.
发展新型城镇化对河南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对河南现阶段发展特征的清醒认识和把握,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就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重要作用作了简单阐述,以期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主要探讨福建户籍人口迁移以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关系,通过选取户籍迁移指标、区域经济发展指标,对户籍迁移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相关性研究。研究发现,户籍人口迁入和迁出情况都大体上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户籍迁入对区域经济发展呈正相关作用,而省内迁入作用显著于省外迁入;同时还发现省外迁出对流出地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回流作用。以上研究结果,以期为人口政策的制定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城市化、科技进步与绿色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以科技进步、城市化与绿色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依据广东省1993~2020年的时序数据,对科技进步、城市化与绿色发展三者关系通过应用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Granger 因果检验、方差分解等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科技进步和城市化对绿色发展具有正向影响作用;绿色发展对城市化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城市化推动了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对城市化的影响并不显著。为此,研究结论对科技发展、城市化与绿色发展等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实证证据,使得广东在今后能够更好的坚持以科技发展、高质量的城市化进程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互动性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需求.文章从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理论观点切入,分析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性,最后详细地论述了经济增长对科技进步影响的测度方法.  相似文献   

19.
魏国建 《大众科技》2017,19(12):111-114
研究根据"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的相关数据并利用索罗余值法对广西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并与全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对比。数据表明广西科技进步贡献率低,广西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本投入。研究的目的在于引起广西相关部门对科技的重视,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在新常态下实现广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双重压力下,从必要性角度分析河南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缺陷,客观评价河南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提出以高科技产业集群促河南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