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发展对区域知识经济增长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通过对科技金融内涵的界定和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互动耦合关系分析,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并运用我国省级区域统计数据,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大部分省市科技金融滞后于科技创新发展;东、中、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差距较为显著。据此给出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区域化特征,区域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区域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对区域科技创新建设研究已经逐渐成为国际创新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文章从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概述入手,分析了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国际和国内科技创新总体形势的前提下,对西部地区科技进步,特别是陕川渝区域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依托科技创新机制和多元制度,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培育壮大区域创新主体,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发展区域创新集群,共建合作平台,完善孵化器制度体系,是科技企业孵化器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由区域内各创新主体构成的网络体系.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作为提高区域科技综合实力及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21世纪初各地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国际和国内科技创新总体形势的前提下,对西部地区科技进步,特别是陕川渝区域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区域科技发展现存问题,并认为制定地方科技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整合科技资源、加大科学普及力度是发展地方科技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论述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由来和发展,然后分析了苏州区域科技创新的现状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苏州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总体目标和构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季度数据的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武  宋盼  解时宇 《科研管理》2015,36(5):55-64
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创新指数主要是基于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测度的,而且全部是年度数据,存在如下缺点:动态性和时效性不足,指标宽泛,指标间的时序性缺乏,而且无预警功能,不能及时反映区域的科技创新活动景气状态,对科技创新政策的引导作用不强。本文从测度科技创新景气状态的视角出发,基于熊彼特的创新周期理论,研究了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数构建的理论基础,探讨了基于合成指数构建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的方法,并构建了一套基于季度数据测度的深圳南山区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研究表明基于季度数据合成的科技创新景气指数可以及时、动态地反映区域科技创新的景气状况,预测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这对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反馈、科技资源的配置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区域科技创新主体概念的分析,旨在促使各方重视区域各主体作用的发挥,发挥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关于科技创新的相关研究,大多把研究的视角聚焦于共性的内容方面,对科技创新个性层面的探讨不足,同时更缺乏主体维度的相关研究。针对这种状况,以逻辑分析推理的形式,共性与个性结合指出科技创新是人的特有属性,是现实的人的一种高级的活动形式,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区域科技创新的主体即政府、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能力的培养与开发是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关键。  相似文献   

11.
郭燕锦  徐鹏 《科技广场》2014,(1):155-159
通过分析江西省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科技查新工作,提出提升我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可转化的有效性科技成果供给不足、科研管理体制与市场不接轨、转化科技成果的有效性需求不足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自主创新面临的科技成果转化问题,进而提出了转变科研模式,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有效科技成果;深化企业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建立和健全多元化社会资本运行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6—2015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广东各经济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区域的两子系统综合序参量值呈现较为一致的增长态势,且呈现较高的正相关,科技创新系统综合序参量值比经济发展系统综合序参量值增长得更快;各区域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两子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耦合度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且近年均达到高度耦合和高度协调耦合阶段,说明广东各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两者的交互作用较强。基于此提出建议:广东各经济区域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产业为载体促进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效益双提升;珠三角地区深化机制体制创新,优化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粤东西北地区注重提高科技创新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政策及法律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政策的出台与科技立法的完善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有力保障,法律对科技创新的影响首先表现在相关科技政策的制定,而科技政策又是科技立法的基础,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受法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分析了目前我国科技政策与科技立法的发展情况,针对如何规范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与保护等科技创新活动,阐述了科技立法工作的重要地位和对科技创新的保障作用,提出了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和法律环境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理工科院校“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奕曦  黄婷婷 《科教文汇》2011,(4):86-86,90
"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是理工科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笔者对五所理工科院校进行了"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的随机抽样调查,根据统计数据对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和结论。  相似文献   

16.
胡玉婷 《青海科技》1999,6(1):7-9,14
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观点,论述了科技信息对社会科技进步的影响和作用,并结论当前青海省科技信息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主体为视角,分析各主体在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归纳提出大型企业、产业联盟、标准化专业机构和高新技术区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典型路径。此外,针对高校和中小型企业尚未形成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典型路径这一问题,找出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我国今后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工作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基于西北五省区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地理邻近和经济距离两种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杜宾模型对该区域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西北五省区金融集聚和科技创新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整体金融业集聚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明显正向影响;分行业来看,银行业集聚和保险业集聚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正向促进作用,证券业集聚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则显著为负。此外,经济发展、政府科技投入以及人力资本对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显著为正,对外开放度对区域科技创新则有负向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朱明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116-119
学习型组织理论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管理思维。对照学习型组织管理理念,高职高专院校科技创新更需要不断学习,培养学习型领袖,实现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重视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团体学习,以系统思考去整合科技创新的各种要素,重视系统交流。  相似文献   

20.
范拓源  袁晓俭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0):158-159,162
科学技术创新过程是复杂的。运用复杂性系统理论,转变思维模式,关注关键环节,与环境共同演化,进行整体思考是有效的科学技术创新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