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图书馆员与读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图书馆的职能,图书馆员在图书馆服务中所起的作用,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馆藏模式以及图书馆之间的竞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书馆也由原来的馆藏数量与建筑规模的竞争向信息组织与服务质量转变。但是图书馆事业要发展,必须依靠图书馆员。因此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甚至影响到图书馆竞争发展和兴衰成败。现时代的图书馆员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图书馆员素质成为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感兴趣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需要,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正以单纯服务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图书馆与读者、用户之间存在着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依存的公共关系,而图书馆员则是连接图书馆与读者的桥梁,代表图书馆与读者发生联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能否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改变传统的封闭静态服务为开放式动态服务,关键在于加强图书馆员的形象建设,只有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图书馆员队伍,才能更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化解各类矛盾与冲突,保持图书馆的最佳形象。笔者认为应从职业道德、人员素质、公关礼仪的修养三方面入手加强图书馆员的形象建设。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职业素养的基本内涵,阐述了图书馆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指出,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是满足公众的文献信息资源需求,图书馆的最高使命是为读者服务。能为读者提供令其满意的服务,建立读者与图书馆良好和谐的氛围,甚至让读者产生对图书馆的依赖情愫的关键是:图书馆员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与读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波 《现代情报》2003,23(1):116-117
论述图书馆的职能,图书馆员在图书馆服务中所起的作用,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6.
朱程霞 《科教文汇》2014,(15):208-209
本文研究主题为通过缔造新空间、新服务、新体验三方面内容,说明转型时代的图书馆员使命。首先,简要的介绍图书馆与图书馆员工作。其次,说明图书馆员通过拓展服务范围,缔造新空间。即图书馆员不断地拓展资料供给服务;图书馆员不断地拓展资料供给的理念。再次,说明图书馆员通过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供新型服务。即图书馆员坚持以人为本、读者之上的服务理念,提供新型服务;图书馆员形成新型的服务体系,提供新型服务。最后,说明图书馆员通过增强自身素养与专业技术相结合,供给新体验。即图书馆员增强自身的道德素养,供给读者新体验;图书馆员增强自身的业务素养,供给读者新体验;图书馆员增强自身的服务素养,供给读者新体验;图书馆员增强自身专业技术,供给读者新体验。  相似文献   

7.
朱程霞 《科教文汇》2014,(5):208-209
本文研究主题为通过缔造新空间、新服务、新体验三方面内容,说明转型时代的图书馆员使命。首先,简要的介绍图书馆与图书馆员工作。其次,说明图书馆员通过拓展服务范围,缔造新空间。即图书馆员不断地拓展资料供给服务;图书馆员不断地拓展资料供给的理念。再次,说明图书馆员通过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供新型服务。即图书馆员坚持以人为本、读者之上的服务理念,提供新型服务;图书馆员形成新型的服务体系,提供新型服务。最后,说明图书馆员通过增强自身素养与专业技术相结合,供给新体验。即图书馆员增强自身的道德素养,供给读者新体验;图书馆员增强自身的业务素养,供给读者新体验;图书馆员增强自身的服务素养,供给读者新体验;图书馆员增强自身专业技术,供给读者新体验。  相似文献   

8.
从分析现代图书馆及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入手,提出现代图书馆员要与时俱进,提高新环境下对其承担的社会职能、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社会角色的认知,同时探讨了新环境下图书馆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9.
基于威客模式的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威客正在冲击网络信息咨询服务行业,图书馆首当其冲。本文首先介绍了威客,然后对威客和图书馆员,威客模式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了开展基于威客模式的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图书馆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改革与创新的四个方面:图书馆员角色的改变、图书馆服务观念的改变、图书馆服务项目的改变、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图书馆开架借阅之读者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年琴  田质兵 《现代情报》2010,30(8):98-101
高校图书馆采用开架借阅方式方便读者的同时,也为读者服务带来了新的问题。文章在简要介绍图书馆开放借阅模式的基本现状后,给出开放模式下的一个典型案例,说明馆员在读者服务过程中所应关注的深层次内容。以此为基础,从Google Answer/百度知道模式、BBS/E-mail/SMS/IM手段、CRM系统数据源获取和分析、RFID等新技术的使用等几个方面给出开架借阅环境下改进读者服务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高校图书馆读者分类的意义、各类读者的特点及图书馆服务的影响因素;对《Library Journal》高校读者进行统计分析,阐述了未来图书馆服务的特点和趋势,得出要针对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类别及其特点,提高图书馆服务支持能力和服务水平.使每一位馆员有能力服务于每一位读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论需求导向的学科馆员服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香菊  龙艳军 《现代情报》2010,30(5):111-112
高校图书馆网络化与数字化的发展,使用户的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对学科馆员的传统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势,学科馆员必须创新性地发展面向用户需求的服务体系,积极将学科服务融入到高校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通过个性化服务,不断深化和拓展学科化服务模式和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刘金立 《现代情报》2011,31(1):113-116
学科馆员服务既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也是高校图书馆管理上的一种创新。本文对我国八所涉海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服务模式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涉海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学科馆员在为对口学院或学科进行学科服务时的信息咨询方式、工作模式以及服务内容与国内多数大学图书馆基本相似,但从提供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及专业性来说还是不够理想,迄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黄洪基 《情报探索》2014,(10):87-89
运用庄子"天和""人和""心和"的和谐观,从硬件环境建设、软件环境建设、馆员和读者健康心态形成3个方面,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进行探讨,旨在从中获得进一步改进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启示。指出高校图书馆可借鉴庄子和谐观指导图书馆服务工作,以健康心态对待读者,在服务过程中处处为读者着想,不断满足读者的各种合理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丁枝秀 《情报探索》2014,(3):124-126,13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自2010年搬入新馆以来,在服务创新的实践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包括:拓展了服务时间和空间,如成立24小时新书阅览室、建立阅读疗法阅览室、中老年阅览室、教学楼自助阅览室等;改进了服务模式和手段,如对馆员实行服务承诺制、对读者采取主动服务措施、开通阅读座位管理系统、提供自助借还书服务、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以及加入江北高校联合体建设.这些举措验证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宫庆艳 《现代情报》2012,32(4):159-161
Web2.0技术的产生与飞速发展正改变着传统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将Web2.0的新技术、新理念引入到图书馆领域,应用到读者协会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工作中,改变了读者的服务模式,使协会的纽带和宣传作用发挥的更充分、参与的管理工作也做的更便捷、更顺畅,提高了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杨兰芝  刘庆 《情报科学》2012,(5):681-683,688
Human Library是近几年国内外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图书馆服务方式与服务理念。本文介绍了Human Library的起源、发展及其组织模式,分析了Human Library活动对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启示。提出高校图书馆开展Human Library活动,有利于扩大图书馆的内涵、拓展服务功能,建立图书馆用户互动的隐性知识转化平台,加强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丰富参考咨询服务的方式。丰富多彩的读者服务理念与服务模式必定会为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带来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9.
赵文革 《情报探索》2014,(4):132-135
阐述了全媒体时代将传统专题文献阅览服务模式与物联网技术、网络传播有机结合的创新服务实践。论述了这一创新服务具有的促进文献开发利用、有效引导读者阅读、提高馆员业务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燮慧 《大众科技》2014,(4):139-142
针对图书馆采用开放管理模式的应用情况,深入研究在这一新型的管理模式中,对图书馆、读者及整体社会效应方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详细论述在新型管理模式中对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时间等各方面带来的全面影响,同时也从服务质量、服务效果、社会效应等方面论述了开放式管理模式带来的种种机遇。最后从服务理念、服务管理机制、服务体系硬件建设和服务管理制度等方面阐释了在开放式管理模式下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