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4 毫秒
1.
解构主义已渗入翻译理论界。由于结构主义的翻译理论在实践中渐显其弊端,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方法论在译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解构主义翻译论有其缺点,但其创造性及开放性思维,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使翻译研究出现了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郭晶晶 《内江科技》2010,31(4):23-23,183
本文从解构主义的起源出发,探究了解构主义产生的社会和哲学背景及其主要特点。此外,作者还着重探讨了解构主义对翻译理论的影响和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对后来的后殖民地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祝里会 《科教文汇》2009,(4):238-238
解构主义思潮已经渗入翻译研究领域,并对传统翻译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质疑和挑战,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促使人们不得不对传统翻译理论进行一次彻底的重新思考。本文旨在概述解构主义翻译观,并对其在翻译理论研究中的地位和影响做出正反两方面的评析。  相似文献   

4.
解构主义已渗入翻译理论界.由于结构主义的翻译理论在实践中渐显其弊端,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方法论在译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解构主义翻译论有其缺点.但其创造性及开放性思维,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使翻译研究出现了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这篇文章讨论了从解构理论对翻译理论的影响,作者先介绍了解构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如雅克.德里达,接着描述了解构主义的定义以及它对翻译理论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丽琼 《科教文汇》2010,(32):127-127,144
根据谢天振对"创造性叛逆"的阐释、丰富和发展,"创造性叛逆"可以理解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特定文化心理和某种明确的再创作动机的驱使下,通过积极发挥和运用主观能动性.对原作在文字、结构、内容及美学效果等层面进行能动的I阐释和建构而完成的创造性翻译行为.本文试图从解构主义的视角来解释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以及接受者和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的必然性,并着重论述创造性叛逆的理论对于翻译工作者从事翻译研究和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王园 《中国科技纵横》2010,(17):92-92,68
本文通过分析翻译理论的两种“极端”一一传统译论和解构主义的翻译观,肯定了本雅明关于译者的主体地位的观点。充分肯定了译者是“创造性叛逆者”的提法,既不贬低也不拔高译者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位于仆人与主宰两极之间的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解构主义直接对人类文化传播载体—语言提出了挑战,瓦解了逻辑中心主义的典型思维方法的权威性,它把解除“在场”作为理论的思维起点,以符号的同一性的破裂,能指与所指的永难弥合,结构中心论颠覆为“差异性”的意义链为自己理论的推演展开,对解构主义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解构主义原理,透视现代室内设计,阐释设计中运用的解构主义思想.提出解构主义思想指导下三个新的室内设计理念,并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论证.  相似文献   

10.
解释了功能翻译的方法和策略是以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的。文化焦点,功能翻译理论称之为文化专有项,是决定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的主要因素。确定了英语歧义现象属文化专有项范畴。阐释了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和英语歧义的类型。说明了在建立在翻译目的和意图基础上,在翻译过程中把英语歧义现象作为文化专有项来对待,从而能够生成对应翻译意义阐释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以色列学者吉迪恩·图里是世界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发展了霍姆斯的描述翻译理论和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形成了一套描述翻译学理论和方法。本文介绍了图里翻译思想的三个方面,依据其描述性翻译研究理论,探讨译语文化对翻译活动的规范以及描述性翻译理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意象的翻译谈等值翻译理论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丽萍 《内江科技》2006,27(7):78-79
在众多翻译理论中,等值翻译理论一直颇有争议,但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由于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翻译中的完全等值只是一种理想。作为各民族典型的文化特征,文化意象在翻译过程中的失落与扭曲更好地论证了等值翻译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文化“传真”意指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即要求译语从文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翻译中“文化传真”度的把握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文化负载词是指某种文化中特有的,包含某种审美信息的词语或词组。汉语文化负载词是指包含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审美信息的词语或词组。多年来,文学翻译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引起了翻译界诸多的思考与讨论。但对于翻译的另一大领域-口译-中出现的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关注不多。本文旨在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讨口译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变通翻译。  相似文献   

15.
常呈霞 《科教文汇》2014,(26):121-122
在解构主义和阐释学的观照下,译者主体性成为当代翻译理论的重要命题.古诗作为一种文学表现形式,韵律美感强,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风格特点明显,在翻译中尤其可以体现出译者的主体性。本文从“诗圣”杜甫的一篇著名五言律诗——《月夜》的6种译文文本入手,在意象再现与意境再造、人称视角的选取、韵律与形式的再创造等三个方面作分析比较,揭示了译者主体性在唐诗英译过程中的内涵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6.
殷华 《科教文汇》2008,(13):185-186
本文阐述了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文化“传真”意指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即要求译语从文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翻译中“文化传真”度的把握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银河 《科教文汇》2013,(16):139-140
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解读翻译文本是近年翻译理论研究的一个新方向。笔者通过总结研究《关雎》的两首英译作品发现,外国译者在处理文化相关的原著时都选择了去文化的归化翻译策略,从而使译本不带任何翻译痕迹。这种对文化差异性的隐藏正是后殖民主义理论所批判的。笔者认为,在处理重大文化差异时,译者应选择宁信而不顺。  相似文献   

18.
沈汤涵 《百科知识》2021,(18):63-64
传统翻译理论突出一个"信"字.英国翻译家乔治·坎贝尔(George Campbell)提出的第一项原则便为"the sense of the origina".我国翻译家严复提出的"译事三难"理论,也将"信"置于"雅""达"之先.释道安的"案本"、严复的"求信"、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境"都信奉"忠实"第一的原则,从未被译者忽略.可见,"忠实"始终是翻译不可撼动的第一位原则.然而,解构主义学派完全忽视忠实为本的翻译态度,其提出的"翻译者即反逆者"流传至今.那么,其存在的理由与必要性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典故是语言的精华,是文化的结晶,其表现形式固定,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受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的影响,英语中的典故和汉语典故承载着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表达出不同的语言色彩和寓意.从宏观上分析,英语的典故和汉语的典故有着相似的源头,通过对它们出处的对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典故.同时因为典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往往给非母语的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特别是翻译工作者更加注意典故的翻译方法.采用解构主义的"异化"翻译法,可以使之贴近本民族文化,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相似文献   

20.
翻译理论研究离不开与之相关的几个相关的基本问题,首先翻译的主体是一个译者的实践活动。其二,翻译客体涉及的是语言的问题。其三,翻译同时涉及了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必定与文化有相当的关系。根本的就是对于翻译主体,翻译客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