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能在长期经济发展中缓解我国能源的短缺问题,在结合国内外关于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基础上,综合考虑能源利用过程中的直观经济指标和环境产业指标,选取开放程度、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三个潜变量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就各潜变量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模型结果验证了各观测变量与潜变量的关系、各潜变量之间的关系;验证结果表明地区开放程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对能源利用效率产生正向的直接影响,从而能为绿色经济发展中的能源利用规划和深层次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利用安徽省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和投资行业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与安徽省技术进步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港澳台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正的技术进步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对安徽省制造业技术进步有直接促进作用;高新技术行业的技术外溢效应显著,但全部行业和一般行业的技术外溢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姚奕  倪勤 《软科学》2011,25(12):19-24
利用1996~2008年我国各省市面板数据研究外商直接投资、自主研发和碳强度之间的关系。在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对三个变量进行了协整关系检验,并以碳强度为被解释变量,FDI和自主研发分别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从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角度对碳强度进行因素分解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三个变量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FDI和自主研发可以有效地降低我国的碳强度,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不能降低碳强度,而技术溢出效应是降低碳强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本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和Enle-Granger协整关系检验法对我国1981年以来工业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是技术转移的重要原因,但反向因果关系不成立,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不存在协整关系,即两之不存在长期的共同发展趋势,由此得出推论,就近期而言,我们仍应十分注意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引进技术,以提高我国工业总体技术水平,但长期而论,我们不主尖过份注重外资对技术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孙可哿  周冯琦  尚勇敏 《资源科学》2022,44(6):1119-1137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中国电力部门的碳减排一方面依赖于能源结构的优化,另一方面也需要火力发电部门能源强度的降低。本文基于中国火力发电企业层面数据,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框架中纳入企业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规制3种技术进步来源,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法估计成本函数系数,进而估算要素替代弹性,分析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对要素投入及能源强度的影响,讨论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性。研究结论发现:①企业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带来显著的中性技术进步和要素节约,均对能源强度下降有显著贡献;相较于东部企业和大型企业,中西部企业、小型企业的技术进步效应较弱。②环境规制主要通过设备更新等直接效应实现能源偏向性技术进步,而通过企业研发投入的间接机制实现技术进步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有必要通过促进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建设区域间企业交流合作平台、完善环境规制政策组合等措施,激励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对中国火力发电行业能源要素节约、能源强度下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5—2016年我国30个省及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GMM,Ward面板聚类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对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有助于提升我国能源效率,进出口贸易也能显著提升能源效率。研发投入的增加、人均GDP的上升都能够提高能源效率;但同时,以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衡量的产业结构对能源效率则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城市化的发展同样也会降低能源效率。聚类后发现,在高能源消费区,增加出口更能显著提升能源效率;在次高能源消费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减少出口能够显著提升能源效率;在中低能源消费区,增加外资和减少进口能够显著提升能源效率;在低能源消费区,减少出口能够显著提升该区域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7.
李梅 《科研管理》2012,(4):86-92,130
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是国际R&D溢出的两条重要渠道。本文利用我国1985~2008年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和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渠道的国外R&D存量显著提升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而对外直接投资渠道的国外R&D存量对国内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却非常微弱。原因可能包括现阶段我国对外投资规模有限、技术获取型对外投资比例偏小、技术吸收能力偏弱等。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金融对科技创新贡献的效率。选取各省市的R&D投入经费、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金融发展水平作为投入变量;各省市的授权发明专利数作为产出变量,运用数据包络法(DEA)结合Malmquist指数分析中国各省市金融对科技创新贡献的效率。研究表明:科技创新的总体效率逐年提升,技术进步的发展态势最为良好,纯技术效率次之,规模效率最差。其中规模效率存在明显的东、中、西部差异。从投入要素的利用效率来看,各要素的利用效率均处于稳步增长阶段,金融发展水平的利用效率最高,R&D投入经费、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的利用效率旗鼓相当。  相似文献   

9.
将影响我国技术进步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通过对C-D函数进行改进,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协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影响技术进步的多变量计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内部因素对技术进步的作用要大于外部因素,其中,教育发展对于技术进步的弹性最大,而外商直接投资最小。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2000-2010年中国30省面板数据,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引入空间变量,运用面板方法估算了技术空间溢出对全社会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社会能源效率存在空间相依性,外商直接投资由东部经中部向西部的梯次溢出对全社会能源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国内技术转让和R&D人员有助于提升西部地区全社会能源效率,因此,就技术节能而言,东部地区应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而中西部地区则优先考虑国内技术转让。此外,考虑技术空间溢出后,东西部仍存在空间滞后现象,说明有其他确定性溢出因素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FDI对中国制造业技术溢出的渠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能  刘凤朝 《科学学研究》2007,25(2):261-268
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将其分解成技术进步指标与技术效率指标,利用脉冲反应函数和Geweke分解检验分别动态模拟FDI对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两种渠道的影响程度,以及FDI与两者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FDI对制造业生产率的溢出机制主要是通过对技术效率的提升表征出来的,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建立VAR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在5个变量系统内分析了1981~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政府科研投入、外资投入、技术进步自身和产业结构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自身在短期内促进作用明显,但也存在阻碍作用;政府科研投入推动作用滞后期较大,但持续作用时间较长;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促进作用具有滞后性,持续力度作用不明显;此外,外资对我国技术进步作用不明显。实证研究还进一步发现当前推动我国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为技术进步自身和政府科研投入。  相似文献   

13.
在剖析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影响农业科技进步的理论基础上,以我国13个省级单位2000-2013年数据为例,同时运用OLS回归方法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是影响农业科技进步的关键因素,农业科研活动科研人员投入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结构、规模和效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投入量和农业人力资本水平也都会影响农业科技进步。同时,还发现:在不同的分位点下,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的变化对农业科技进步快的省级单位的影响要高于农业科技进步低的省份;农业科研活动科研人员投入量、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投入量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不受分位点变化的影响,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结构、规模和效率)、农业人力资本水平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则受分位点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有偏技术进步、替代弹性与粮食生产要素组合变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英基 《软科学》2017,(4):27-30
基于有偏技术进步、要素替代的研究框架理论,探究了粮食生产要素组合及技术变动趋势.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利用全国30个省份2001~2013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计算了各要素价值份额和替代弹性.实证结果显示,粮食生产中化肥、农药的边际贡献递减,而农用柴油、农业机械设备的边际贡献递增;劳动用工量的边际贡献递增,且与其他物质要素的替代关系明显.为此,通过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和要素替代弹性等推动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实现生产要素组合的动态优化.  相似文献   

15.
张兵兵  朱晶  全晓云 《科研管理》2017,38(12):41-48
本文首先通过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技术进步影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解析。随后,运用DEA-Malmquist方法获取了中国37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指数,并运用面板模型估计方法,实证分析技术进步对CO_2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针对全行业层面,技术进步有利于CO_2排放强度的降低;fdi规模的扩大也会降低CO_2排放强度,行业层面"污染天堂"假说并不成立;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进程均会导致CO_2排放强度的上升;针对分行业层面,技术进步对CO_2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异质性;高能源效率行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CO_2排放强度的降低;低能源效率行业的技术进步则会导致CO_2排放强度的上升。产生异质性的原因可能在于,不同能源效率行业对初始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差异以及对已选择初始技术进步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6.
晏艳阳  宋美喆 《软科学》2011,25(6):28-31
以指数分解分析法对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分解,从中找出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一为产业结构因素、二为技术进步因素。根据变量关系在时间上的非稳定性特征,建立了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的时变参数模型。分析结论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力是持续稳定上升的,而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影响FDI推进中国企业技术进步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忽视了FDI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技术变革与技术进步功能,就影响(FDI)推进中国企业技术进步的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知识函数、内生增长理论的研究,建立衡量高技术产业创新型的基本模型,将专利申请量、新产品产值和技术进步效率三个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衡量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性.结果显示,在专利申请量和新产品产值作两个创新指标均显示研发费用与创新呈正向关系,新产品产值作为创新指标的情况下,FDI投入与正向影响创新性.专利申请量作为创新指标需限定范围后方能考查人力资本投入与FDI投入情况,技术进步效率不能被该模型解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DEA的非参数方法测算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并通过对其分解,计算出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发现1987年以来,东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依赖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较小,而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依赖技术效率的提高。然后从国际贸易和FDI的视角,利用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进出口贸易和FDI促进了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大于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系数,而中西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和 FDI促进了技术效率,抑制了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