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胡洁虹 《大众科技》2013,(6):295-297
日前,公共危机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了社会及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科学应对公共危机被提上公共部门管理日程。随着公共危机的频发,全球社团革命兴起,如今的公共危机治理的主体日益多元化,作为社会治理的得力助手,非政府组织也应列入危机治理的队伍中来。文章对我国公共危机治理中非政府组织参与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改善的对策建议,为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作用,完善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郑颖芳 《学会》2009,(12):15-19
现代社会的公共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已无法单纯依靠个体或政府加以应对,非政府组织力量的参与成为一种趋势。然而以往针对非政府组织应对公共危机的研究,多是基于国家整体的宏观语境来探讨其策略,本文则另辟蹊径,选择从社会行动的主体——公民这一微观视角来分析其信任结构的三个层面:微观、中观和宏观,以信任结构来阐述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行动力基础。  相似文献   

3.
公共危机治理网络:框架与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当前我国的危机应对仅处于"管理"而非"治理"的现状,提出中国需要建设由公共部门、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社区为单元的公民个人及家庭、国际组织为全主体,针对全危险要素进行全阶段应急管理的危机治理网络,并通过制定国家应急反应框架作为应急行动的最高战略计划和协同预案,以配套的国家应急管理系统下统一行动模板,实施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核心战略和行动策略:着重演练和整合现有预案体系、夯实公共危机治理网络的行动基础,采用大部委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建立公共危机治理网络的核心机构,以细化《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契机,完善公共危机治理网络的制度框架,与电子政务建设相结合,打造公共危机治理网络的应急平台。  相似文献   

4.
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是科技战略引导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抓手,将其纳入相对确定的形成决策机制,是保持其重要功能定位,有效支撑科技、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方面。梳理治理理论的起源与发展,综合分析我国语境下公共治理的内涵,总结提炼科技治理体系建设的重点方面,并基于公共治理理念和科技治理体系视角,探索提出我国重大科技任务形成决策机制框架,主要包括构建科技决策立法与监督体系、确保在决策过程中充分体现各类参与主体的科技诉求、实现最高决策主体的民主决策、优化决策体系中各环节反馈与协同等方面。期望为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重大科技任务管理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丽萍 《百科知识》2021,(27):21-22
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亟需建立更加常态化的治理体制,将更加多元的主体纳入其中.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关注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专业和职业,立足社区,在理论和专业伦理的指导下提供社会服务,从而达到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社会工作与国家治理体系有着天然的联系.中国的社会工作具有行政性和半专业化的特点,被纳入了行政管理的范畴,采用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模式,符合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上的运作逻辑.  相似文献   

6.
《学会》2018,(10)
中国社会组织在全球化时代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乃大势所趋。"一带一路"建设倡议为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难得机遇。中国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需有明确的角色定位;需在沿线国家开展公共外交活动,成为公共外交活动的重要主体;需辅助中国政府在沿线国家实施对外援助项目;需助力中资企业在沿线国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需在沿线国家开展公益服务,促进当地民生发展;需与沿线国家非政府组织合作,形成丝路非政府组织网络,促进民心相通。为实现中国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角色定位,在社会组织增强自身综合能力和跨国服务能力的同时,中国政府和社会需克服国内外环境和制度阻碍,推动有利于社会组织"走出去"的政策法规建设,完善有利于社会组织"走出去"的体制机制,为社会组织提供充足的资金和人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是弥补政府治理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优势分析,探讨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政府科研机构的法律地位本质上是国家公共科研体系的法律化,是完善科技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法治化的基础条件。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政府科研机构的法律地位始终未能获得立法系统的正式确认。泛化的从民事法律主体角度将其定性为事业单位,使得政府科研机构的科研属性和战略职能难以体现。单纯以组织功能将其定性为"科学研究机构",使得国家设立的性质严重淡化,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专门配套法律而难以保障其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属性。因此,无论是从应然和实然的角度,都应当尽快通过制度建设形式明确政府科研机构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法律地位,完善政府与机构之间组织管理的法律授权、健全机构治理机制的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9.
《学会》2020,(8)
重大突发疫情的防控治理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执政党、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治理主体的通力协作,是大考中向人民提交满意答卷的前提与保障。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制度的重要践行主体,要提升其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治理效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明晰不同类型社会组织的职能定位,实现社会组织行动从增进共同利益到聚焦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利益的价值转换。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构建协同共治的联防联控机制,社会组织要从善于自治向参与共治转变。在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实践中,要坚持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以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政治引领提升治理整体性,以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智能支持提升治理精准度,以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保障推进社会治理制度化。  相似文献   

10.
田庆锋  苗朵朵 《科学学研究》2020,38(8):1358-1366
重大疫情公共危机事件在全球范围内的频发,使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与世界公共卫生安全面临巨大考验。本文针对中国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过程,以军民两大系统为核心,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重大疫情防控中多主体的行动策略做出探索性分析。归纳出统一指挥、军控手段、民防措施和风险预警四个主范畴,初步构建了重大疫情公共危机背景下的军民协同治理机制模型,并以不同主体视角建立起要素关联机制。研究发现,统一指挥是军民协同治理的驱动机制,从战略层对危机治理与经济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军控手段与民防措施是军民协同治理的动力机制,通过联合行动保障治理需求、履行社会责任;风险预警是军民协同治理的反馈机制,以风险评估作为决策依据并反馈于治理主体。研究结论对健全我国国家重大疫情治理体系、应对全球疫情形势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公共性是现代化国家治理的本质性维度,这是由人类实践的公共性本质决定的。作为公共性的集中体现,公共精神不仅贯穿于国家治理的各个环节,而且是衡量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现代化的国家治理必须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公共性平衡,必须以公共价值为导向,惟其如此,才能建构良序的公共政治空间。重塑公共精神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性选择,也是化解现代性危机的根本出路,这要求我们以公共理念为基础,以法治思维为保障,以制度意识为关键,以公平正义为旨归。  相似文献   

12.
以8·12天津港爆炸事件为案例,从环境公共危机的演化过程入手,分析环境事故及其社会公共危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内在博弈机理和治理路径。博弈分析表明,信息不对称是引发环境公共危机的内因,这种因素是环境信息披露博弈中的忽视、隐藏或捂盖信息而缺乏有效惩戒机制的结果,而社会组织与大数据参与的多元协同信息披露是弥补信息不对称的关键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学会是科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协工作的主要依靠对象,学会工作是科协的主体工作,要切实履行好新时代赋予科协组织的新使命,就必须充分发挥学会组织在人才、智力、资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以深化学会改革为动力,通过为会员、为社会、为政府提供各类优质科技类服务产品,使学会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社会组织,成为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社会力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参与社会治理与科  相似文献   

14.
《学会》2017,(12)
科技社团是科技领域的社会组织,它所能发挥作用的场域,必须充分定位于社会治理同科技运作相交集的核心领域。不同类型的科技社团所承载的权责功能、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与途径、发挥作用的机理与绩效存在一定差异。创新型城市社会治理,就是要使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主体中的各种要素,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配置与整合,发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最大效能。在这一过程中,科技社团是联结创新主体与环境的最有效纽带,具备其他社会组织难以媲美的协同创新功能。当前,制约科技社团参与创新型城市社会治理的机制瓶颈,主要表现在孵化培育、政策扶持、法律规范、市场竞争等方面。以上海实践经验为参照,需要从完善制度环境、培育枢纽型社团、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推进国际化战略等方面进一步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15.
《学会》2021,(4)
科技社团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要素,同时也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新时期,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社团开始承载越来越多的社会功能。农科学会需立足学科基础,发挥组织优势,调动人才积极性,跟随政策指引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推进学会向基层下沉,承担更多社会治理责任。农科学会必将在新时期的乡村治理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学会》2015,(5)
<正>政府、市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三大主要领域,任何治理体系都围绕三者关系在进行。当前我们所说的社会治理创新,核心就是除了政府发挥好自身功能外,通过重建良性互动的政府与社会间关系,进一步加大培育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让渡社会权力,引导社会组织全面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社会矛盾化解、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等领域的公共事务,谋求政府治理、政社合作治理、社会自身治理的有机结合。其中,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并让其有序地参与社会事务的公共  相似文献   

17.
浅析公共危机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筝 《科协论坛》2007,(1):45-46
公共危机是指在政府管理国家事务中突然发生的对社会公共生活与社会秩序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性公共卫生事故等五类;在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呈现多元性,主要包括国家机关、执政党、政治团体、公共部门、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等;公共危机事件的应急与处理,需要诸多部门和组织的协调配合,建立一套较完善的管理机制,并不断增强政府以及整个社会的危机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如今我国的社会治理主体正在从一元逐步走向多元化。在此背景之下,社会组织已经成为社会治理中无法缺少的重要力量。因为我国社会组织还在发育之中,政府以及公众没有对其发展予以充分重视,导致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的积极性被抑制。因此,积极改进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就要求我们积极创新工作理念,切实做到统筹兼顾、明确定位、规范授权。本文论述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模式的功能与作用,剖析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健全完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模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论民间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光芸  李建华 《学会》2009,(7):10-14,35
民间组织作为当代公共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发挥着作用,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功能与作用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对民间组织的支持,推动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民间组织也应加强自律,以更好地参与公共治理,从而形成政府与民间组织的良好互动,实现公共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与网络社会的到来,为适应环境需求政府的组织形态也正经历由官僚体系向网络式公共组织的转变。本文分析了网络式公共组织内涵及其类型,对影响网络式公共组织知识转移的一些基本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在跨组织知识转移过程中应该重视政府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构建知识共享平台和信息科技平台,整合政府机构与功能,以此提升政府效能和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