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3 毫秒
1.
本文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的变革对劳动力做了科学定位;对劳动力提出了新要求;并从哲学层面作了分析,提中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关键能力的培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力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从科学、哲学、管理学三个方面,及科学、哲学、科学体系的演进历程来考察管理学在当代科学体系中的学科地位和意义,明确指出管理学成为当代哲学的主要内涵,及管理学对于当今科学的发展有着指导、整合、创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科学与哲学当代科学高度发展,形成了一个突破性的跳跃。哲学是关于存在、知识和行为的原理和真理的理性考察。当代的科学哲学则是对当代新兴科学的存在、规律及其对人类认识世界的自然观作用的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在当前科学高度发展的这样一个大时代,科学哲学也必将迎来一个辉煌的突跃式发展的黄金时代。然而,由于它面临着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陷入了困境。我们认为这样一个困难,是由于当前的科学哲学是在前一个科学(我们称之谓传统科学)发展时期形成的,因之人们对当前新兴科学的特征、形成的观点以及思维的方式的改变难以适应。…  相似文献   

4.
当代科学实在论与反科学实在论论战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当代科学哲学正陷入困境之中。其表现之一即科学实在论作为一种在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流派不断受到反科学实在论的挑战;二者经过了长期的论战,但都无法臣服对手,科学实在论的正统地位将不复存在,这对科学哲学的存在及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兰倩  李炳辉 《科教文汇》2008,(15):174-175
科学隐喻是当代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和很有前途的方向。本文在搜集、整理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科学隐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科学隐喻的源起背景、科学隐喻的内涵和特征、科学隐喻的科学史发展、科学隐喻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基础、科学隐喻的语境、语形、语义和语用分析、以及科学隐喻的功能等方面对科学隐喻的研究进行一个大略的梳理,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国内科学隐喻的研究现状,为以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工作提供铺垫。  相似文献   

6.
认知科学对科学哲学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科学是一门包括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哲学、语言学、人类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新兴交叉学科。它的诞生与发展对当代科学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科学理论的形成成为当代科学哲学的一种新趋势。认知心理学家普遍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反心理主义的做法,强调研究人的心理过程,把认知过程看作是一种能够用符号表征外部环境事件和自身的一系列信息加工过程。知识的表征、问题解决与推理、模式识别、记忆学习、语言问题等不仅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也应该是科学哲学研究的问题。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知识、概念、…  相似文献   

7.
发挥中医药的当代价值,应当具备整体性哲学修养,看到中医药作为整体性科学的价值。只有从整体性的要求出发,科学才能成为融会贯通的学问,发挥其最大价值。以整体性科学价值为基础,制定合乎实际的中医药发展战略,将有助于实现中国科学与文化的输出与应用,全面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当代科学哲学发展趋势的探讨,首要解决的就是立场、观点、方法问题。比如说,我们怎样理解科学、科学哲学,是从动态的历史发展角度还是从静态的现有理论、观念模式出发讨论问题?我们是站在传统科学哲学理论和方法的内部来探讨问题,还是从科学以及科学哲学发生、发展的外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考量问题,还是从科学哲学的内部和外部的对话、交流、协商来讨论问题?很难说哪一个研究方法就是正确的,对于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对话、交流可以开阔我们眼界,启发我们思考,使我们对于问题认识更全面。我们的问题研究必须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  相似文献   

9.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这一观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得到了实践与升级,我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就在马克思的观点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思路与理念.但是马克思科技观具有两重性,所以面对新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科学运用马克思科技观引领当代科技创新与发展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由刘大椿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从辩护到审度——马克思科学观与当代科学论》一书整合了马克思科学观与当代科学论的研究成果,分别以“马克思科学观研究”“当代科学论探索”与“西方科学论研究”为主题进行了探索与研究,然后通过马克思科学哲学、马克思科学社会学、科学观的转换、科学技术的异化、科技战略与公共政策、中国科学论的发展、西方正统科学论、后现代科学论等八个章节从辩护到审度对马克思科学观与当代科学论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e-Science是随着科学研究的复杂化、国际性协作越来越重要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也是信息技术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它使科学研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使得诸如科学的方法、对象、特点以及科学发展的模式和科学知识的产生方式等呈现出新面貌,由此也使科学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增加了新的内容,成为影响当代科学哲学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科学时代的来临,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以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为核心的内在论者的科学哲学,遇到了在原有框架内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隐入了难以自救的困境;另一方面,以科学的人文社会学研究为主流的外在论者的科学哲学,由于过分强调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走向了极端的相对主义。在这种背景下,系统地反思与探索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新趋势,不仅具有理论创新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开辟本栏目的宗旨在于,为学界同仁搭建一个讨论与争鸣的平台,以推动和繁荣我国科学哲学的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从爱因斯坦的思想看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以爱因斯坦的思想为出发点,研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某种程度上,哲学是科学之母,科学在正确的认识论指导下发展,相反,科学的发展又促进哲学的发展;更进一步,思辨不仅作为一种哲学思维方式,而且被认为是包括科学理论在内的一切理论思维的本质;科学与哲学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3.
科学进步论是当代西方科学哲学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个基本问题。西方科学哲学中的两大流派归纳主义和演绎主义对科学发展的理论研究有不同的观点及表现形式。归纳主义者认为,作为科学基础的是关于经验事实的命题,科学研究是通过归纳程序发现一般原理,如此逐步归纳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实证主义科学观的形成过程和思想根源,阐释了其核心论题,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的基本观念和本质特征.文章认为,实证主义在社会科学的形成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的经验主义、自然主义和客观主义的核心主张也引发了许多问题,无法再适应当代社会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后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念及一系列替代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的方案,是重新理解和认识当代社会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时代对当代医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进步、科学发展和医疗实践的需要,不仅呼唤着医学哲学,同时也呼唤着具有很高哲学素养的医学人才。在全球化背景下,必须强化医学与哲学的融会整合,加强医学生的哲学素养教育,建构起当代医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进取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时代对当代医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进步、科学发展和医疗实践的需要,不仅呼唤着医学哲学,同时也呼唤着具有很高哲学素养的医学人才。在全球化背景下,必须强化医学与哲学的融会整合,加强医学生的哲学素养教育,建构起当代医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进取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人类很早就设想了地球的有机性,然而,真正为这些设想奠定了坚实基础的是20世纪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当代地学思维展示了人类对地球有机特性甚至生命特性的集中思考,这些思考成果充实了当代地球观.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重点讲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自然辩证法成为我国的一个学科。现在有的改称“科学哲学”或“科技哲学”,基本内容是一样的。当然应该说有了很大的发展。科学发展了,科学哲学自然也要跟着发展。而恩格斯所揭示  相似文献   

19.
从现实出发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必然要求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个当代性问题,它具有理论和实践的两重性,提升哲学高度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科学研究范式的内在路径。创新研究范式应注意把握哲学思想体系和叙述体系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叙述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切近把握与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创新须始终围绕这一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20.
科学哲学在21世纪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这是当前国内外科学哲学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对此,笔者认为,科学哲学在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沉寂与酝酿之后,表现出一个明显的研究纲领开始转型的迹象,即科学哲学开始从历史主义向自然主义和自然化认识论的方向演变,这种转变暗示了两种研究进路:首先,在本体论层面从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中跳离出来,转而关注外延更大的自然主义,这样就有效地回避了实在论与反实在论长期争论所导致的僵持状态;其二,在认识论上,以自然化认识论为主要的理论旨趣。通过这样的梳理,就可以清晰发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