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概是在18世纪,一位传教士把<孙子兵法>带到了欧洲,这是东方的智慧;200年后,"桥牌"来到了中国,这是西方的聪颖."兵法"与"牌战"大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今,商战犹如兵法.兵法难读,而桥牌好玩--在娱乐中体会商战谋略,于心于业都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2.
"以上智为间"与西方的情报人才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军事家孙子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提出了"以上智为间"的科学的情报人才观.而西方在传统战略和情报工作的局限下,其情报人才观长期偏离了"以上智为间"这条准绳.在现代战略观念兴起和情报的地位大大提高之后,西方的情报人才观才终于符合"以上智为间"的思想.这说明了在历经2000多年后,孙子的情报人才观仍然颇具价值.  相似文献   

3.
阿什比以19世纪西方大学理想的嬗变为线索,阐述了他的"大学遗传环境论"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中国现代大学的发展史正体现了他的这一理论.这一理论为大学发展特色化提供了依据,且体现了哲学上事物继承与发展的矛盾运动规律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哲学原理.  相似文献   

4.
"科学主义"作为西方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历史功绩不可否认.科学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在根本上促进了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应当根据中西方各自的科技发展现状理性地对待"科学主义批判",历史地、动态地比较中西方科学主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由中国城市规划普遍存在的"墙"现象发展开来,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其负面影响、西方规划理论与"墙"现象的冲突,由此可看出西方规划理论在中国全球化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8年的中国注定不平凡.就在即将召开奥运会之前,国家经历了两次大的突发事件.在这两次事件中,政府采取了两种泾渭分明的处理突发信息的方法,使得国内媒体从"沉默不言"、"无话可言",转变为"充分报道"、"全面记录",向公众展现事件的真实画面;西方媒体对中国政府、媒体的评价,出现了由差至好的"180度"突变,并且随之反映出我国的国际形象,根据掌握着话语权的西方媒体态度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着.通过对比两次突发事件,国内媒体、西方媒体的不同报道特点,分析信息透明化对我国形象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霞 《百科知识》2021,(21):21-23
杜拉斯的《情人》和《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描写的都是法国少女"我"与中国情人的爱情悲剧,但是两部小说对中国情人的形象描写却是截然相反的,西方对东方的态度也是截然相反的.在《情人》中,中国情人懦弱、胆小、自卑,而在《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中,中国情人自信、勇敢、有男性魅力;在《情人》中,西方对东方是歧视的,而在《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中,西方对东方是肯定、向往和理想化的.为什么同样的故事,会有截然相反的立场和态度呢?  相似文献   

8.
黎志敏 《科学学研究》2010,28(7):968-974
中国现行知识分类体系是在模仿西方的基础上建立的。西方知识体系以追求客观科学真理为基本原则,缺乏"伦理道德"关怀的品质。中国现行知识分类体系较好地承袭了西方"追求真理"的精神,不过同时也导致了中国学术在伦理道德关怀品质方面的种种问题。为了改革这一状况,我们需要将伦理道德学说作为知识体系的灵魂重构中国学科分类体系,以"求善"原则规范"求真"精神,促进人类知识的良性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改革中西方现行的"平面化"的僵化学科分类体系,构建有利于学科发展、易于操作、易于数学模型化的多维立体型学科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9.
借用农业化、工业化的分析框架,分析我国科技期刊出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当前,我国的科技期刊在出版思维、出版模式等方面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不够开放,缺乏足够的分工与合作,从而形成类似于"小农经济"的"农业化"办刊模式.面对西方出版公司"工业化"期刊出版模式的冲击难以招架,而西方的规模优势和管理优势难以招架.虽然国内一些单位也在学习西方的这种"工业化"的办刊模式,但是,依靠这种模式很难实现对西方出版巨头的超越.所以,我们需要尝试期刊出版领域的颠覆式创新,同时借助技术和数据等技术手段,力求在期刊出版领域开创一条全新的赛道,拉近与西方出版巨头的差距并力求超越.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要在期刊管理机制方面进行改革,逐步消除"农业化"期刊出版模式的残留和影响,在充分学习西方"工业化"期刊出版经验和优点的基础上,借助信息化的浪潮,创造出属于中国科技期刊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础德 《百科知识》2021,(1):64-65
许多人认为,接吻是近代从西方传到中国的,其实据考古发现,接吻这种表达爱的方式早在中国的汉代就出现了. 天下第一吻 1941年,"石男女拥抱像"出土于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汉崖古墓群.郭沫若见到这座石雕,送它一个浪漫名字—"天下第一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改革开放后,与世界的接触和联系越来越广泛,从而中国的儒教文化必然受到西方文化的严重冲击,逐渐地实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文详细分析和阐述了中西方文化的冲撞与融合如何在中国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中体现.  相似文献   

12.
楼乐 《百科知识》2021,(36):22-23
当代中国已在各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面对如此日新月异的发展,一切都显得生机盎然.在学术研究方面,环境的逐渐宽松以及范围的日渐扩大,使中国音乐界的诸多学者对于西方和声理论的探讨越来越多.仅这一方面的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就在前进的历程中不断涌现,其从门类到题材,从形式到内容,都充分显示了我国在学术研究上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3.
齐虹 《中国科技信息》2010,(10):308-311,291
哈尔滨殖民时期的道外区是中国居民集居地,在民族工商业的繁荣与外来西方文化的渗透中,生活在这里的中国劳动人民,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巴洛克"建筑流派的风格融汇在民族传统之中.创造了非常有价值的"中西合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形式.并成片区整体式保存下来,这是哈尔滨特有的宝贵财富.通过对其历史根背景和对产生的这种兼容吸收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在西方文化影响下的道外历史街区生活形态和受其影响下的建筑特征,分析了其具有的多方面的价值,提出对在保持和发展城市固有风貌特色的前提下,注重城市整体风貌特色和空间轮廓的保护与更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以降,传统中国社会遭受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士绅社会身份群体的组成成分和角色发生了变化。至洋务运动时期,以徐寿为代表的新兴知识职业群体运用西方科技发挥社会功能,并因此取得"科学士绅"社会身份群体成员资格。这一社会身份群体的形成同时也是西方科技在传统中国社会的体制化发展开端。"科学士绅"亲身实践科技以整合社会、领导公共事务,西方科技由此借道于中国传统行为规范、文化价值乃至社会体制,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对社会成员具有规制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当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上千年闭关锁国的大门时,中国国民才开始认识到西方传来的"科学"的威力.从而不知是否情愿地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和技术,但更多地是追随和盲从,不知建立科学体系和全民普及宣传,只是空乏一身热情.在赞同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无科学的同时,坚持中国自远古时期就不乏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中国盛行"素质教育"之风,那么,这么多年过去了,素质教育在中国实行的效果如何,有没有达到当初的要求呢?广大师生有没有从中受益呢?在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解答的时候.中国教育界又盛行了出国之风.在中国教育受到人们质疑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跟风出国接受西方的所谓"优秀教育".中西方教育间到底存在哪些差异,我们又该如何正确面对中西教育的差异呢?本文针对这些教育热点问题,浅析了中西方教育之差异,希望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及家长,在取其精华的同时也要剔其糟粕,理性的面对中西教育.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国与西方两种文明的冲突,费正清提出了"冲击—反应"的理论,这对中国近代史研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种中国史观也为我国近代师范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视角。近代中国师范教育变革的过程,与西方文化的冲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也是在这种冲击下的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赛先生"和"德先生"的旗帜,对科学精神与科学知识在近代中国的广泛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西方身体知识和身体检查(以下简称体检)技术实践作为"赛先生"的体现,同样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而被广泛传播和推广。通过具体分析新文化运动与新青年的身体素质、解剖学身体观的传播、科学量度观念与体检等问题,认为新文化运动对"赛先生"的推崇有利于具体的西方身体卫生知识和体检实践在中国的传播与推广,体检实践的落实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西方身体观念的传播。这一时期的体检技术与实践既呈现出源自西方科学的医学特点,亦表达了救亡图存时代对国民体格强健的民族诉求。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西方最佳人力资源实践研究为理论基础,调查了国内692家企业,借以了解当前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现状及发展水平,通过与西方国家人力资源管理"最佳实践"的比较,验证"最佳人力资源实践"在中国的执行情况,从而发展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功夫之王》这部由两大中国功夫巨星联袂主演的功夫大片虽然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中国元素,但其"好莱坞制造"的"国籍"无疑给它的身份确定带来了些许尴尬。本文从东西方文化差异入手,以萨义德的"东方学"精神为理论切入点,指出它的创作思路其实来源于西方文学影视中的经典文本《绿野仙踪》,揭示出了这一文化心理:西方人惯常将东方的形象作为西方文化的投影而创造出来以满足自己作为"文化大他者"的优越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