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情绪和动机视角,引入科研焦虑和成就动机两个变量,分析了挑战性与阻碍性科研压力源对科研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就总效应而言,挑战性科研压力源对科研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阻碍性科研压力源对科研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就中介效应而言,挑战性科研压力源分别通过科研焦虑和成就动机对科研绩效产生间接的负向影响和正向影响,而阻碍性科研压力源通过科研焦虑和成就动机对科研绩效均产生间接的负向影响。经过分析和讨论得出了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336名服务企业一线员工的问卷调查,研究了工作动机、自我效能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作用.采用结构方程式表明,内部动机对个人创新行为具有直接的显著影响;外部动机通过对内部动机的影响间接对个人创新行为产生影响;自我效能对个人创新行为具有直接的显著影响;同时,自我效能还通过对内部和外部动机产生影响,对员工个人创新行为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习型组织如何提升创新能力是学者们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组织文化的视角,考察组织的学习型文化对个体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即学习型文化是否会通过动机影响个体创新行为.利用46家组织的391份调查问卷的结果,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对学习型文化、动机、个体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个体感知到的组织的学习型文化的程度对个体创新行为产生的影响需要通过不同类型动机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热衷性和挑战性的内部动机,以及外在性的外部动机在学习型文化的不同方面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关系中具有不同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建立基于工作情境特质挑战性—阻断性压力源产生的主动性—被动性员工创新行为的双路径整合模型,并探索工作资源和主动性人格的调节效应。以408名企业一线员工为调查对象,结果表明:挑战性压力源通过支持路径促使主动性员工创新行为的产生;阻断性压力源通过压力路径促使被动性员工创新行为的产生;支持路径影响压力路径;工作资源越充足,挑战性压力源与组织支持之间的正向关系就越强,阻断性压力源与组织压力之间的正向关系就越弱;员工主动性人格越明显,组织支持与主动性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就越强,但组织压力与被动性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不受员工主动性人格特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许治  吴俊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4):97-103
专利申请量常被用作衡量大学创新的工具,但大学教师专利申请动机存在多元化现象,简单使用专利申请量来衡量大学的创新活动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大学教师专利申请动机区分为基于创新成果保护的动机、基于个人能力显示的动机、基于组织管理评价的动机3类,利用国内13所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影响大学教师不同专利申请动机的因素,并通过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不同的专利申请动机与有效专利数量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确实存在不同的因素影响大学教师的专利申请动机,其中基于创新成果保护动机是最传统的专利申请动机,有利于促使教师申请的专利转化为有效专利;基于显示个人能力动机的专利申请被认为主要是向外界投资者发出信号,但仍能对有效专利转化产生积极促进作用;而基于组织管理评价动机则是一种策略性行为,对于创新的贡献较小,也不利于促使申请的专利转化为有效专利.由此提出高校制定专利激励制度时应注重专利技术市场发展规律,鼓励基于创新的专利申请动机和行为,同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教师所申请专利的创新贡献程度进行评价,并为高价值专利提供相应后续服务,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6.
逄键涛  温珂 《科研管理》2017,38(1):12-20
主动性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是创新微观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均未探讨其作用机制。文章基于认知-动机理论,以中国医药生物技术企业247名员工为被试样本,对员工创新行为(EIB)、主动性人格(PP)、创新自我效能感(ISE)、创新结果预期(IOE)4个变量进行了实证研究,探究了主动性人格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以上4个变量之间呈显著相关性,PP通过ISE和IOE的多重中介效应间接影响员工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7.
专利申请量常被用作衡量大学创新的工具,但大学教师专利申请动机存在多元化现象,简单使用专利申请量来衡量大学的创新活动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大学教师专利申请动机区分为基于创新成果保护的动机、基于个人能力显示的动机、基于组织管理评价的动机3类,基于国内13所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影响大学教师不同专利申请动机的因素,并通过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不同的专利申请动机与有效专利数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确实存在不同的因素影响大学教师的专利申请动机,其中基于创新成果保护动机是最传统的专利申请动机,有利于促使教师申请的专利转化为有效专利;基于显示个人能力动机的专利申请被认为是向外界投资者发出信号,但仍能对有效专利转化产生积极促进作用;而基于组织管理评价动机则是一种策略性行为,对于创新的贡献较小,也不利于促使申请的专利转化为有效专利。由此提出高校制定专利激励制度时应注重专利技术市场发展规律,鼓励基于创新的专利申请动机和行为,同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教师所申请专利的创新贡献程度进行评价,并为高价值专利提供相应后续服务,以有效地促进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8.
徐珺  尚玉钒  赵新宇 《科研管理》2019,40(8):263-272
与以往领导影响下属创新行为的研究多从正向促进视角切入不同,本研究探讨了高校科研团队中领导者积极/消极语言框架对科研人员创新行为的促进/抑制双向影响路径。通过采用三阶段式问卷调查法对高校科研团队中228位科研人员及其直接领导进行实证调研,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领导者积极语言框架与科研人员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领导消极语言框架与科研人员创新行为显著负相关;同时,科研人员认知评价中介了领导者语言框架与科研人员创新行为间的关系;而且,领导—下属交换关系正向调节领导者积极语言框架对下属挑战性评价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对阐释高校科研团队中,领导者影响(促进/抑制)科研人员创新行为的心理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工作动机对个人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卢小君  张国梁 《软科学》2007,21(6):124-127
通过对391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对个人创新行为和工作动机进行了结构检验,并考察了工作动机对个人创新行为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内部动机是促进个人创新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同时对创新构想产生和创新构想执行产生正向影响;外部动机只在创新构想的执行阶段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顺忠 《科学学研究》2011,29(8):1258-1265
 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中的新服务开发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客户需求变化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使用88家企业245名员工的面访数据,通过验证式因子分析建立了测量员工创新行为、客户需求变化、工作挑战性、员工自治和员工外部联系变量的测量量表,构建了研究客户需求变化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客户需求变化不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而是通过提高工作挑战性,激发员工作自治和促进员工外部联系等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员工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11.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本文分析了亲历的和同事的成败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主管支持的调节作用。问卷调查研究发现:①成败经历通过创造力效能感的部分中介作用,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产生间接影响,其中成功经历的影响是积极的,失败经历的影响是消极的;②主管支持对成功经历或失败经历与创造力效能感的关系都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即在高水平主管支持情形下,成功经历和失败经历对创造力效能感的影响都相对较弱;③在高水平主管支持情形下,由于主管支持对“成败经历→创造力效能感”的调节作用,成功经历和失败经历通过创造力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对创新行为的间接作用也相对较弱;④主管支持缓和了失败经历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消极影响(总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探索科研工作者在科研知识交流中信息规避行为规律,为提高科研知识交流效率,优化科研 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主题分析的方法对26名高校学生的半结构化访谈数据进行编码分析,构建科 研知识交流中信息规避行为的过程机制模型和影响机理模型。【结果/结论】科研知识交流中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 因素包括情感因素、认知因素、社会影响、生理因素、人格特质、信息因素和环境条件。信息过载、信息兴趣、信息相 似性和资源可用性通过消极情绪和应对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信息规避,而主观规范、感知信息信任和表达可行度 对信息规避行为有直接驱动作用;信息规避策略包括部分规避和完全规避两种,以部分规避为主;信息规避行为主 要对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产生消极影响。【创新/局限】清晰阐明了科研知识交流中信息规避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前 因后果,讨论了多维关键因素参与的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机理,但样本类型较为单一,未进行定量化验证。  相似文献   

13.
赵斌  韩盼盼 《软科学》2016,(4):74-79
基于基本心理需求理论,探讨人—工作匹配、辱虐管理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通过471份对上下级匹配调查问题为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人—工作匹配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主管辱虐管理负向影响创新行为;人—工作匹配通过能力需求间接对创新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辱虐管理通过自主需求、关系需求和能力需求间接对创新行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辱虐管理分别弱化了人—工作匹配与关系需求、能力需求之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4.
《软科学》2019,(11):80-84
基于优势互补理论,探究授权型领导和主动性人格通过工作重塑对员工创新服务行为的交互效应。通过两阶段的问卷调研,321份数据显示授权型领导直接和通过工作重塑间接影响创新服务行为。同时,主动性人格调节授权型领导对工作重塑和创新服务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赵斌  赵凤娜  李瑶 《科研管理》2017,38(8):64-74
在积极绩效观的引导下,发自员工内心意愿的主动创新行为将为组织带来显著与持久的创新绩效,然而其产生机制的研究却存有巨大的空间。一方面,外部价值追求是驱动职场积极行为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其对创新的影响效应尚存在分歧。因此,本研究,基于工作价值导向理论,选取职业导向,通过对477份调研问卷的实证分析,从外部价值驱动视角对科技人员主动创新行为的产生机制展开探索。结果显示:1.持职业导向的科技人员会迸发出更多的主动创新行为;2.认同动机可以较好地揭示其内在作用关系;3.信息寻求、主观规范与分配公平在认同动机形成过程中于个体、群体与组织层面上发挥着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团队动机氛围对团队产出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关于团队动机氛围在工作领域的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基于团队动机性信息加工模型,探讨了团队动机氛围、共享"谁知道什么"(shared"knowledge of who knows what";共享KWKW)、团队活力与团队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运用66个研发团队(共304名成员)和社会统计分析方法检验提出的假设。实证结果表明:绩效动机氛围对共享KWKW、团队活力具有消极影响;精熟动机氛围对共享KWKW、团队活力具有积极影响;共享KWKW对团队活力具有积极作用,以及团队活力对团队创造力有积极影响;绩效动机氛围对团队创造力具有消极间接影响,精熟动机氛围对团队创造力具有积极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新旧评价问题交织,抑制科技人才创新,评价取向是问题关键。本文以创新型科技人才为研究对象,构建被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组织绩效评价取向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影响机制。调研发现:组织绩效评价取向偏向控制取向;绩效评价融合取向对个体创新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还通过心理授权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个体创新行为;控制点调节心理授权的中介作用,绩效评价融合取向通过心理授权对内控型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比外控型个体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全国范围内10所高校1 189名教师的问卷调查,探讨高校教师科研压力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直接影响,以及组织支持在其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相对于挑战性科研压力,阻断性科研压力更易引发学术不端行为;同时,工具性组织支持能显著降低挑战性科研压力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正效应;情感性组织支持能显著削弱阻断性科研压力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正效应.结合实证研究结论,得出若干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9.
逄键涛  温珂 《科学学研究》2016,34(1):151-160
主动性人格和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创新行为的积极因素。本文基于对中国医药生物技术企业247份员工问卷的调查研究表明:主动性人格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工作满意度对员工创新行为存在"U型"影响关系;在主动性人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中,高于平均水平的工作满意度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本文分析了研发成败经历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主管支持的调节作用。以248名研发人员为对象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成败经历通过创造力效能感的部分中介作用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产生间接影响,其中成功经历的影响是积极的,失败经历的影响是消极的;2)主管支持对成功经历或失败经历与创造力效能感的关系都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因此,在高水平主管支持情形下,成功经历和失败经历通过创造力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对创新行为的间接作用相对较弱;3)主管支持缓和了失败经历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消极影响(总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