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是TRIPS协议规定的知识产权保护对象之一。集成电路产业是当今电脑网络技术的基础产业,如何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知识产权进行法律保护是近年来知识产权法律界很关心的课题。由于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具有的特殊特征,对它采取何种知识产权的保护方法也在理论界引发了分歧。本文论述了其作为特殊的知识产权客体而受到专门保护的必要性,并阐述了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的理论体系,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集成电路IP核作为集成电路设计的关键性技术成果对于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目前,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遇到的困难主要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IP核,导致IP核对外技术依存度畸高。为此,有必要通过加强IP核知识产权法律协调保护力度、加快IP核知识产权海外技术收购步伐和加大IP核知识产权研发保护资金投入等方式推动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知识产权战略,提升集成电路IP核的开发、获取和保护能力,促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知识产权法与反垄断法在促进创新上殊途同归。知识产权滥用是知识产权人违反权利的目的,采取不正当方式行使权利,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以及公共利益的行为。反垄断法是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重要渠道。比较法考察表明,对知识产权滥用进行反垄断立法的宗旨在于确保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竞争秩序的均衡与协调。反垄断法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一般适用和具体指南相结合,并采用合理原则认定知识产权滥用行为,是完善我国相关立法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私权公权化"说存在"知识产权社会权论"、"国家干预论"以及"利益平衡论"三大误区,公权力介入知识产权应以保护而非限制为目的,知识产权权利的私权属性有必要再回归。其私权属性体现于本质上是一种财产权、专属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人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5.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兼顾权利人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特殊权利,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一直没有得到重视。本文首先介绍了知识产权兼具私益与公益保护的特性,接着着重从专利法的角度分析了对损害知识产权社会公共利益进行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的手段,最后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给出了加强对知识产权社会公共利益进行救济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1946年7月4日,菲律宾脱离了美国的统治而独立。从独立之日起菲律宾就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制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菲律宾政府很注意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目前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涉及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工业品外观设计,商标、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  相似文献   

7.
薛永琴  刘华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1):169-174
知识产权对科技创新成果的权利归属、利益分配以及维系创新可持续性发挥着重要作用。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科技创新。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也涉及知识产权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知识产权风险,并基于对国外相对成熟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InnoCentive)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深入剖析,针对我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知识产权风险,提出了设置弹性的身份认证制度、制定针对性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条例、建立安全的线上信息交流渠道以及制定明确的利益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专利法通过确定申请专利的权利之行使人来进一步明确专利权的主体.申请专利的权利作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中不可缺少的概念,在保护发明创造人合法权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法律并未明确申请专利的权利之含义、性质以及保护方式等内容.这为发明创造人在司法以及行政程序中的权益保护造成了现实的障碍.本文通过法理分析发现,申请专利的权利作为...  相似文献   

9.
知识产权对象与客体的界定长期无法达成一致,对知识产权法学的体系化具有不利影响。从传统民事权利对象的界定方法来看,知识产权的对象就是知识和信息,是有价值、可再现并与现有知识、信息相区别的知识和信息,具体包括作品、专利技术方案、商标以及其他未公开的信息。结合权利的本质可知,知识产权的客体就是利用这些知识信息所生之利益。权利客体的财产性和权利对象的独特性,是知识产权成为独立一类民事权利的二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对象与客体的界定长期无法达成一致,对知识产权法学的体系化具有不利影响。从传统民事权利对象的界定方法来看,知识产权的对象就是知识和信息,是有价值、可再现并与现有知识、信息相区别的知识和信息,具体包括作品、专利技术方案、商标以及其他未公开的信息。结合权利的本质可知,知识产权的客体就是利用这些知识信息所生之利益,权利客体的财产性和权利对象的独特性是知识产权成为独立一类民事权利的二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潘婷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9):153-154
从数字图书馆与知识产权的概念、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国内外的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关于我国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等几个方面对数字图书馆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全面的分析橡胶机械制造业知识产权的现状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探讨我国橡胶机械制造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的方法,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提高我国橡胶机械制造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知识产权的地位、作用日益凸现。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侵犯案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为此,我们必须加强知识产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加强网络知识产权方面的研究,建立一套完整实用的法律法规体系,重点拓宽我国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厦、推广和宣传渠道.提高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对于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对美国、日本、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知识产权战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在自主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市场运营策略、侵权防范、合作意识方面均存在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的特点。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提出制定与实施企业国际化经营知识产权战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法因技术理性观的侵蚀而呈现的失衡状态,在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为标志的数字时代愈发凸显,隐藏着从局部失衡发展为系统性、结构性失衡的隐患。知识产权与隐私权、“数字人权”、生命健康权、信息获取权等权利的冲突亟待规制。建构主义的技术观从技术产生与运作中“人”的能动因素入手,为这一冲突的解决提供了思路。数字时代知识产权法的建构应当以人本主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树立平衡保护观”“培育创新与发展共同体”和“构建风险共同体”三重维度培育人本主义知识产权观,从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强化人的主体责任、完善人的基本权利三个层面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人本主义知识产权保护理念的提出,也将为中国法迎来世界时刻。  相似文献   

16.
农业知识产权制度中不稳定性因素的大量增加、新客体的快速扩展以及地域性与国际性的冲突加剧,使其内外利益冲突愈加明显。其中,外在利益冲突表现为5组正当利益的非对抗性矛盾:权利主体投入与产出、权利保护与农业科技发展、融入规则与改变规则、权利主体与资源提供者、独立权利与多元利益;与此同时,外在利益冲突进一步加剧其内在公-私权属性竞合,公权介入私权的强烈倾向引发对农业知识产权独占性私权性质的质疑,并将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等同于公权救济介入,且过多的公权介入对私权也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农业知识产权制度中的利益冲突并非不可调和的对抗矛盾,而是正当利益的排序性选择问题,不应借助排除法进行消除,可通过动态、进化的视野寻求多元利益实现、利益衡平公共性达成与社区发展权注入等共享普惠机制来解除,以解决好农业知识产权制度内外利益失衡问题,确保农业知识产权制度绩效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科技成果评价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几年几种主要成果评价方式——成果鉴定、国际论文、专利授权的分析,指出评价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建立“知识产权强化型成果评价模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农业植物新品种、专利、地理标志等三方面分析广西水稻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发现广西水稻种业知识产权存在创造数量与质量不高、管理不够重视、运用效果不明显、保护效果待加强等问题。提出从六方面加强广西水稻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以促进广西水稻产业进一步发展:进行立体保护,全方位保护水稻种业知识产权;实行全程管理,提高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水平;提升专利质量,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环境;加强农村知识产权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以及加强种业"走出去"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等。  相似文献   

19.
《普罗米修斯》2012,30(3):233-252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knowledge by mean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s one of the major concerns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stems of indigenous innovation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Using Australia as a case study, the paper argues that indigenous innovation systems are located within a connectionist cosmological framework. The distinctive institutional features of this innovation system are identified. Key is that innovation in systems maintains the health of other systems. The commodity-based natur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s does not suit this kind of innovation. Property rights in land matter to this innovation system far more th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Form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based on the right to distinguish one’s product in the market will generally be more useful to indigenous innovation than commodity regimes such as the patent system. Voluntary certification systems can probably be harnessed to much greater effect by indigenous business enterpri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