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春华 《科教文汇》2007,(1):143-145
中华民族文化在近代走向衰落。中国共产党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在民族的生死存亡关头,扛起政治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两面大旗,与民族优秀文化相融合,始终走在时代先进文化的行列,实现从政党文化向民族先进文化转变,成为统领中华民族文化前进的新文化,不仅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现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张鑫 《中国科技信息》2006,(18):220-222
每个时代的文化都有特有的时代烙印,而数字化时代为艺术和科学的充分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彼此交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了数字化设计艺术的蓬勃发展。艺术的创造和发展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承的过程,而在艺术设计的创造过程中所形成的设计文化,正是设计艺术与特有文化的结晶,以数字化产品的形式传达着艺术语言、思想、理念、情感,以及民族文化、时代文化。在数字化时代,设计文化有自己的内涵、特征,人为设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民族性和时代性是它的魅力所在,稳定性和多样性又让它异彩纷呈,设计文化不仅是我们心理和精神的需求,也是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设计文化的构建是我们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耿云子 《科学与管理》2007,27(6):120-121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同样,日语教学也不能脱离目的语言国家的文化和历史。只有从中日文化差异的对比中切入,突显文化导入在日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跨文化交际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4.
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的世纪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生活,在职业卫生环境保护,在综合减灾防灾等方面,正被社会和公众逐步了解和重视,对保护人民人安全与健康,保障社会稳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十年来,中国安全文化建设已取得可喜的成绩,特别是企业安全文化、大众安全文化、减灾防灾预防文化的传播、实践和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安全文化建设得到国家领导人及有关政府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已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从安全文化的历史源流开始,概括介绍中国安全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着重从战略高度为21世纪安全少灾的战略提供科学思考。  相似文献   

5.
科技期刊文化力及其在科技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发展状况和建设成果,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智力因素。科技期刊文化力是科技文化力的一部分,而科技文化力是整个国家文化力的重要组成成分。作为科技载体的科技期刊,承担着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作用。科技期刊文化力在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开放和拓展国民的科技文化视野,提升民族科技文化素质方面,通过科技文化力发挥潜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儒家文化圈内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组织间合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相互间的交往与合作越来越多。本文基于GLOBE项目的数据和理论框架,分析了中国大陆与儒家文化圈内其他国家、地区的文化差异,包括文化现实差距和文化价值观差距。研究发现,韩国与中国大陆的文化差距最大,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的文化现实距离小但文化价值观距离大,香港地区与中国大陆的文化距离则是文化现实距离大但文化价值观距离小,日本与中国大陆在文化现实和文化价值观上比较均衡。最后,本文以一家中国船运公司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组织合作的经历为例,分析了一些特定维度在跨文化组织沟通中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汪庆伟 《科教文汇》2007,(3S):78-79
本文就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大学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及其内容和策略,指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在搞好语言基础教学的同时,应渗透语言交际文化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态度。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认为,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创造活动,文化是教育之根。教育与文化是同源共生、共生共进的互动关系。文化是本质性的,教育是文化的形式是一定人类文化的表现;教育作为文化的形式,会反作用于文化整体,使其体现深刻的文化性格和意义。因此,教育与文化是在互动中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企业文化体现了社会历史进步的客观要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贯彻和谐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吸收企业的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时代特色和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企业文化以和谐文化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时代发展赋予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伟大成果。文化的基本功能是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塑造人,就是要形成一个民族的理想信念、道德风尚和行为规范,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和发展,因此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然而,文化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也在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学者围绕着“李约瑟难题”的解决对中国传统科学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解读和反思,从多视角、多层面闸释、比较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科学传统发展的背景、动力和形态的异同,揭示了近代科学技术没有诞生在中国的原因.这些研究理论和成果启示我们,科学教育的改革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特质的分析和把握,进而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文化继承与文化引进、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文化形态与文化价值的关系,推进科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群众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文化基础,发展先进群众文化是进一步满足群众精神和物质生活的要求,发展先进群众文化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有利于巩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要多措并举,发展先进群众文化,从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吕丽红 《知识窗》2023,(2):81-83
红色文化蕴含的丰厚精神内涵对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红色文化在高校的传播面临困境,高校亟须引入仪式化传播方式,整合资源,拓宽传播渠道。文章分析红色文化认同的危机和传播面临的困境,提出通过探究仪式化的传播方式,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语言和它赖以存在的文化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语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文化教育,本文通过分析文化意识及其重要性和对文化差异的剖析,指出我们的外语教学在教授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培养跨文化意识,从而提高跨文化变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周耀林  吴化 《现代情报》2019,39(8):10-19
[目的/意义]通过探索大数据时代信息文化的发展特征,为加深理解大数据时代人、社会与信息文化的关系提供思路,为深入研究信息技术进步与社会文化发展拓宽视野。[方法/过程]本文在分析国内信息文化研究主要状况的基础上,从社会发展和文化环境两方面回顾了信息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并从信息、技术和人的角度阐述了大数据时代信息文化的发展特征。[结果/结论]信息文化在大数据时代具有新的特点。从信息的角度看,大数据对信息文化产生影响;从技术的角度看,大数据处理运用赋予信息文化新内涵;从人的角度看,大数据时代信息文化中人的认知态度、心理倾向、行为习惯和制度取向呈现新特点。随着大数据应用的深入发展,它对信息文化的影响将是持续、渐进的。  相似文献   

16.
李星 《科教文汇》2008,(24):229-230
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使强势文化大行其道,而弱势文化面临生存的威胁。广告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它在传播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加速了弱势文化的消亡。在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理智地看待和分析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现当代我们应把包装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来对待,从文化结构的三个层面我们可以看出包装设计文化的结构是由内层的观众意识层,中层的组织制度层和外层的物质层所构成。三者互为联系,包装设计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它们表现在文化结构的不同层面上,共同构成了包装设计文化的整体。  相似文献   

18.
创新文化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跃平  王开盛 《中国软科学》2007,129(2):150-153
本文在分析创新文化内涵、功能和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中西方不同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指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观念制约了我国的技术创新,并以某公司为案例分析了供应商、生产商和用户之间的创新网络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原因,指出在创新网络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各个参与分工的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整体创新效率。技术创新受文化的制约,要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必须首先对传统文化进行变革和创新,使之具备创新的文化氛围和环境。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形成的、被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文化氛围。企业文化素养是指劳动者在企业从事某种事务或职业表现出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了解,并参与建设所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和素质,它是中职生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企业文化素养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关键,面对时下的就业难问题,加强中职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教育,班主任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20.
赵琳 《科教文汇》2007,(2):21-21,30
文化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任何语言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文章通过对汉英文化差异在语言文化、非语言交际行为、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方面的差异的探讨,提出英美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