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界定了老工业基地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概述老工业基地的形成、影响及振兴意义,提出税收政策是支撑老工业基地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的观点,并以振兴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既有实践为例,对振兴老工业基地税收政策阐明前期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作了全面的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在这个伟大进程中,老工业基地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如何使老工业基地尽快走出困境,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这个重大战略决策,吹响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激励3800万龙江儿女勇敢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上下一心,再创辉煌。振兴老工业基地绝非是仅仅振兴工业,而是要振兴整个区域经济,所以,这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工业、农业、基础设施、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3.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是评价一个城市、一个经济区域综合实力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离不开现代物流的支撑。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分析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龙头的黑龙江省应充分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依托自身的优势,抓住机遇,发展物流。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明 《现代情报》2004,24(9):58-60
党的十六大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任务,今年上半年,短短半年时间内,温家宝总理先后三次前往东北。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由此,东北大振兴已成为国策。本文在简要分析东北老工业基本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在改造传统产业中的优势,提出信息技术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构建产业创新网络、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是问题解决的新思路和根本途径。文章在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创新网络构建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状况,提出了构建老工业基地产业创新网络的模式及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创新网络构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扶持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讨论东北的振兴,是在中国市扬经济框架已经初步确立并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程度已经相对较高的条件下展开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只有有了一个坚实的金融业支持方案和框架,振兴东北才有坚实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本文重点论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金融支持战略。文章的第一部分简要述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分析,重点突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新世纪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正因为这样国家再次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国家对振兴东北所实施的扶持政策。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重点阐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金融支持战略的措施和方法以及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引进振兴资金的困难及其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东北老工业基地自身情况来看,它是我国发育相对成熟的重要经济领域。其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科技力量较强,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今后,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全有条件也有能力建设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从当前国家的发展战略角度来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的“四大板块”之一,是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增长极。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东北老工业基地实施循环经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它们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源问题分析基础上,阐述了老工业基地要走发展循环经济的振兴之路,并提出了老工业基地实施循环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陈清泰 《学会》2003,(11):5-6
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在于建立内在的经济增长机制在新形势下推进的老工业基地振兴 ,重要的是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 ,建立区域内在的经济增长机制。要努力作到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所指出的 :“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破除 ,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 ,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 ,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支持人们干成事的社会氛围 ,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竟相迸发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在老工业基地形成富有活力的内在经济增长机制 ,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辽宁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既要发展经济,又要提高环境质量,这就要求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必须走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之路。辽宁老工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在思想上、政策上、制度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力措施,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调整后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祥荣 《情报科学》2004,22(10):1191-1194,1264
党中央提出了振兴东北经济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是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做出的重大决策。因此,树立信息资源开发意识、发展信息产业、培养信息人才、培育中国的信息市场、加速信息市场的国际化战略和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等战略将会缓解资源衰退、改变经济落后的局面,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素质和竞争能力,促进东北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发展中形成的沿哈大线城市布局,几乎集中了该区域全部的创新要素,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大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政策导引下,构建以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为中心骨架,以周边中小型城市为辐射支撑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型城市带,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可行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为此,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辽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业结构性矛盾一直是困扰辽宁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经过30年的结构调整,辽宁产业结构演进呈现"三产化"趋势,但就业结构"非农化"进程缓慢,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比较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十分突出的矛盾.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应兼顾"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两个目标,提高结构变动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14.
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老工业基地2006—2012年18个地级城市37个工业行业总产值和能源消耗等数据为基础,利用LMDI四因素分解模型对其工业行业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行业碳排放总量整体上仍显上升趋势,但行业总值碳排放强度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能源强度呈现下降趋势,在工业能源消费中还是以煤炭消费为主。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行业规模增加是老工业基地工业企业碳排放增加的拉动因素,行业结构和行业能源强度由初期的拉动因素转为后期的抑制因素,行业能源结构是工业企业碳排放增加的拉动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王伟 《科技与管理》2008,10(2):84-86
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落后的现状,分析了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和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深化国企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培育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提高开放水平等对策,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的,以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增长极。  相似文献   

16.
从地域生产综合体层面切入,提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个特殊的生产组织系统--地域生产综合体。基于地域生产综合体本身固有的属性,提出了地域生产综合体在建设时期就已经潜伏了巨大的集聚风险;并对东北地区地域生产综合体的3种风险因素同时发作时所出现的“老工业区”问题、“老企业”问题、“老体制”问题和东北地区地域生产综合体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引入企业收入风险系数、风险折扣的期望收益、合作产出效果系数、贴现系数、合作正反馈因子等,运用博弈论构建了核心企业与集群伙伴间两企业合作博弈模型,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的入群行为进行了研究.以此模型为基础,分析了产业集群构建的各种约束条件,并提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形成与成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技术产业不仅其自身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它还能够带动传统产业的发展,并使传统产业得到改造和升级。应用协同学理论并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协同发展机理,并将其应用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出了促进和保障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资金问题,通过对英美德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融资策略、途径的分析,认为政府应在改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提出了通过改善地区环境,出台优惠措施等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技术联盟组织知识转移影响因素路径检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睿  于渤 《科研管理》2009,30(1):28-37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许多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或科研机构构建技术联盟来规避技术研发风险并迅速扩大组织的整体知识存量和技术水平,以提升企业竞争力。知识转移是技术联盟主体组织学习和取得外部知识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过程的视角,探索和验证了组织在构建和实施技术联盟过程中各个影响因素如何影响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效果。本文作者通过深入哈尔滨汽轮机厂的研发部门和生产一线,以参观和访谈的调研方式取得了哈尔滨汽轮机厂与美国GE公司的9FA联合循环机组D10汽轮机技术联盟的第一手资料。本文通过哈汽轮机厂与GE公司的技术联盟案例实证验证了知识转移过程各影响因素如何影响技术联盟组织间知识转移效果。实证验证结果表明:技术联盟中知识源的知识转移能力和知识接收方的知识吸收能力作为外因潜在变量通过积极影响内因潜在变量知识转移情境适应性和知识转移过程对知识转移效果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联盟主体间信息对称性作为外因潜在变量对知识转移效果的正向积极影响是通过影响内因潜在变量的中介机制形成的,该影响路径中内因潜在变量分别为组织知识识别能力、知识转移方式和知识转移过程;知识转移投入通过正向影响知识转移过程进而促进知识转移效果。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剖析验证了技术联盟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对知识转移效果的作用路径,便于企业研发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理解和应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增加了结论的可操作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