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蔡宁  闫春 《科学学研究》2013,31(3):469-480
创新绩效是一个多维的结构,可是现有研究对创新绩效的测度却过渡关注财务视角的评价,从而不能全面衡量企业从开放式创新中得到的综合收益。在剖析现有研究中对开放式创新的绩效评价不足基础上,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概念及其维度构成,从财务和战略两个角度构建了开放式创新绩效的理论测度量表,然后收集实证数据,采用EFA方法进行指标筛选、维度定义和理论模型构建,并在最后通过CFA方法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测度可以包括财务绩效和战略绩效两个维度,它们分别代表了企业从开放式创新中获得的不同类型收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从多维邻近的视角研究合作创新的影响因素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多维邻近视角,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和传统文献回顾法对邻近性和合作创新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地理邻近、技术邻近、社会邻近和制度邻近等维度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对多维邻近的维度划分和四种常见邻近关系的测度方法进行归纳;梳理了四种邻近关系对合作创新影响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多维邻近性之间的交互作用。最后,从邻近性概念框架、邻近性研究数据和邻近性动态演变等方面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杨磊  刘海兵 《科研管理》2022,43(2):9-17
     本文针对理论缺陷,结合案例企业具体实践,立足情境和开放式创新模式两大视角,试图探索开放式创新演化的一般规律及情境影响其演化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可以以开放方式和合作伙伴性质作为描述企业开放度的两大核心内涵,并完善了相关构念维度及测度指标;(2)以合作密切程度作为衡量标准,不同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大都经历“初级开放阶段-成熟性开放阶段-引领性开放阶段”,合作密切程度分别为契约式、团队式、战略式合作;(3)企业的内部情境会影响开放式创新的演变:创新战略会影响合作伙伴密切程度、合作形式及伙伴类型;组织结构作用于合作伙伴类型;企业规模影响合作形式及合作伙伴空间分布;(4)企业外部情境也是开放式创新模式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行业特征会影响合作形式、合作伙伴类型、密切程度及其空间分布;行业位势作用于合作形式、空间分布及合作伙伴类型;创新环境影响合作伙伴类型及交易逻辑。以上结论为企业开放模式的设置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玮  李随成  禹文钢  李娜 《科学学研究》2015,33(10):1584-1599
供应商是制造企业开放式创新的重要来源,供应商创新性成为当前制造企业运营过程中评价并管理供应商的重点。基于组织创新性理论和关系观分析供应商创新性的特征,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方法,探索供应商创新性的概念和维度,形成供应商创新性构念解释构架。编制供应商创新性量表,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数据的因子分析,检验供应商创新性构念并开发测量量表。结果表明,供应商创新性由技术能力、创新欲求、资源共享意愿和关系协同能力4个维度组成,前两维度表明企业注重供应商自身应具备的创新特征,后两维度表明企业注重供应商在合作中体现的将其创新资源高效用于促进企业运营的特征,开发的供应商创新性量表为企业评价并管理供应商提供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5.
开放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钰芬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08,26(2):419-426
 Chesbrough 教授提出的开放式创新为创新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开放的本质是外部创新资源的获取和利用,通过内外创新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减少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提高创新绩效。但过度开放会对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本文从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测度目前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开放度,分析不同产业的企业开放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发现,目前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开放程度比较低,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向外部组织开放有利于提高创新绩效,对于科技驱动型产业的企业,开放度对创新绩效呈倒U型的二次型曲线相关关系,经验驱动型产业的企业,开放度对创新绩效呈正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跨界创新研究日益丰富,但理论研究远滞后于实践,而且主题零散细碎、缺乏系统梳理。为促进企业突破现有创新范式来创造全新价值,整合分析企业跨界创新领域研究现状及其前因后果。通过运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对2000至2022年7月底中英文数据库收录的51篇相关文献进行数据处理与提炼,发现已有相关研究的核心主题主要由概念维度(concepts,C)、前因(antecedents,A)、行为与决策(behaviors,B)、作用机制及结果(consequences,C)4个知识模块构成,在此基础上构建CABC知识框架。其中,从概念界定、维度划分和测量方法对企业跨界创新概念进行区分;从环境、企业和个体(团体)层面探究不同跨界创新主体之间产生行为差异的原因;从战略目标和战略决策两方面分析企业跨界创新应采取什么样的战略行为;从绩效结果、非绩效结果、作用机制和情境因素探讨跨界创新的效果、作用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概念方面,企业跨界创新的定义逐渐转向结果和过程的综合考虑,倾向从资源异质性、空间距离、知识基特征等方面深入挖掘其多维构念,并通过专利引用、问卷量表来测量;前置因素方面,企业跨...  相似文献   

7.
跨学科是一个复杂、多维的概念,单一的测度方法无法全面描述其本质特征。先前的研究大多针对跨学科某一维度进行分析,缺乏整体视角和系统建构。本研究对跨学科的外部知识融合、内在知识会聚与科学合作模式三个不同维度进行有效分解与整合,分别从参考文献学科多样性、目标文献学科多样性和合作机构学科多样性三个维度进行测度和综合比较分析,以普赖斯奖获得者的研究论文为例,探索不同测度方法的共性与差异、适应性与结合点,以及跨学科研究不同维度之间的内在关联。与单一维度的方法相比,三维测度可以更加全面地剖析研究对象的跨学科特征,同时也为跨学科的测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国家创新力是一个国家创新系统对外表现出来的科学创造、技术开发、产业发展和条件支撑的合力。从多维创新指数的视角借鉴物理学力分解的思想,面向国家创新活动效果,构建了国家创新力多维测度框架。横向上面向创新链,将国家创新力分为国家科学创造力、国家技术开发力、国家产业发展力,并从创新环境支撑角度构建了国家条件支撑力,四个分力构成了国家创新力四维测度框架。纵向上考虑国家创新力的不同度量表现,从规模、强度和速度三方面对创新力进行分解,以考量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规模的国家创新力表现差异。最终构建了四横三纵的国家创新力测度框架。国家创新力测度框架能全面衡量一国的创新活动效果,为国家创新优劣势分析以及格局评价提供新的参考。在应用国家创新力测度框架的过程中,需把握不同性质的指标,以便有效评价和监测国家创新活动,全面反映国家创新力水平。  相似文献   

9.
王俊娜  杨武 《科研管理》2011,32(6):1-10
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方面的研究一直采取指标分析方法,但现有的测度缺乏具体的量化,对创新能力大小的测度难以用具体的量化强度进行表达,对创新能力各指标间的关系缺乏有机的匹配分析。本文从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三个维度构建了测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三维模型(RPM三维模型),提出并界定了创新能力强度概念,建立了各维度能力强度测度的计算方法,并对各维度能力强度的匹配进行了综合测度,建立了创新能力协同效应的测度方法。并用此模型和测度方法,对深圳市数字电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区域创新测度的新探索——三螺旋理论视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我国区域创新战略的推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测定和创新过程的监测日益重要,只有进行深入的创新测度与评价,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驱动经济的发展方式转变。然而目前国内对区域创新测度的研究缺少基础理论指导和切合实际的测度方法,特别是在省市级层次。本文提出基于区域创新系统概念,采用三螺旋理论作为基础理论,综合借鉴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测度方法,尝试设计合适的指标体系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和功效进行详细的测度,为进一步开展区域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闫春  蔡宁 《科研管理》2014,35(3):18-24
在已经揭示的创新开放度与创新绩效关系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将变量进行细分,并且引入对开放式创新有重要影响的两个中介变量——创新导向与商业模式,构建起更加综合的理论模型并对其进行操作化转换。然后收集大样本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与修正,深化了对创新开放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之间作用机理的理解。结论表明:创新导向和商业模式在创新开放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之间扮演了中介角色,虽然细分的创新开放度(探索式创新开放度和开发式创新开放度)对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影响最终依然以财务指标的形式表现出来,可是它们的绩效贡献存在差异很大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王雅洁  马树强 《科研管理》2021,42(12):125-134
    互联网正在重塑传统产业,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全面融合,其对工业企业创新效率有何影响?影响路径又是什么?本文基于2008年—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互联网对省际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及路径。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对省际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全要素创新效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有显著提升作用、创新开放广度具有全部中介效应、创新开放深度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互联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提升东部工业企业全要素创新效率,主要依靠技术效率提升中西部工业企业全要素创新效率。并且,创新开放广度、创新开放深度的中介效应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激烈的竞争环境推动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战略突破组织边界,通过获取丰富的外部知识来弥补自身不足以促进企业成长,但学界对创新开放度、企业成长与知识获取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不足,为此,以国内316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验证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新开放广度与深度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不同类型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也有所不同。其中,创新开放广度对企业成长没有显著影响,而创新开放深度对企业成长具有正向影响;创新开放广度对显性知识获取没有显著影响、对隐性知识获取具有正向影响,而创新开放深度对显性知识获取与隐性知识获取均有正向影响;显性知识获取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并不显著,而隐性知识获取在创新开放广度与企业成长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在创新开放深度对企业成长的正向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从而得到如下启示:企业要重视开放式创新战略,合理高效利用开放式创新网络;不断提高创新开放深度,有效控制创新开放广度;重视从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14.
Discussion of open innovation has typically stressed the benefits to the individual enterprise from boundary-spanning linkages and improved internal knowledge sharing.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the potential for wider benefits from openness in innovation and argue that openness may itself generate positive externalities by enabling improved knowledge diffusion. The potential for these (positive) externalities suggests a divergence between the private and social returns to openness and the potential for a sub-optimal level of openness where this is determined purely by firms’ private returns. Our analysis is based on Irish plant-level panel data from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ver the period 1994–2008. Based on instrumental variables regression model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externalities of openness in innovation are significant and that they a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firm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We find that these externality effects are unlikely to work through their effect on the spread of open innovation practices. Instead, they appear to positively influence innovation outputs by either increasing knowledge diffusion or strengthening competition. Our evidence on the significance of externalities from openness in innovation provides a rationale for public policy aimed at promoting open innovation practices among firms.  相似文献   

15.
在现有文献分析基础上,基于集群特征, 构建了以网络中心性和吸收能力作为调节变量、以知识获取作为中介变量的集群企业开放度对其创新绩效影响机制模型。选取浙江省3个产业集群中116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进行实证验证。结论表明:第一,知识获取在集群企业开放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即集群企业开放度是通过影响知识获取进而影响创新绩效。第二,知识吸收能力在企业创新绩效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中起到调节作用,其中潜在吸收能力有利于强化企业从创新开放度中获取知识,而现实吸收能力则在企业将获取的知识转化为创新绩效的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第三,网络中心性越高,集群企业开放宽度对企业知识获取的正向效应越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中国集群企业推进开放式创新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6.
阳银娟  陈劲 《科研管理》2015,36(3):103-110
作为企业战略导向的重要维度,市场导向强调对客户、竞争对手的信息的获取、整理以及分享。为了不断创造卓越价值,企业需要不断溶解并打破组织边界,建立与外部组织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关系,来获得不同类型的创新资源。本研究以中国214家高科技制造型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建模研究方法,探讨了企业的市场导向、开放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我们发现:(1)市场导向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积极的影响,企业的市场导向越强,那么创新绩效越高。(2)环境动荡性对开放度与创新绩效关系起着正向调节作用。(3)市场导向通过影响企业开放度进而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7.
李梓涵昕 《科研管理》2022,43(9):99-108
    开放性有利于企业获取更多的创新机会,但开放式创新过程中也需要考虑独占性损失的风险,因为独占性对企业创新新颖性和效率等绩效存在重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剖析独占性机制和开放性对创新漏斗不同阶段的创新绩效的影响。整合企业跨界搜索理论与知识保护理论,基于332家广东省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开放性与独占性机制对创新漏斗不同阶段的创新绩效影响。研究发现:正式独占性机制的使用负向影响创新漏斗创意形成阶段的创新效率,半正式独占性机制的使用有利于提升创新漏斗创意形成阶段的创新效率,而非正式独占性机制则有助于创新漏斗创意形成和新产品开发与商业化阶段的创新新颖性的提升;另外,创新新颖性通过创新漏斗整个阶段的横向合作开放性来解释,尤其是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竞争对手合作开放性对新产品开发与商业化阶段的创新新颖性积极正相关,而垂直合作开放性则对新产品开发与商业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具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陈钰芬 《科研管理》2013,34(9):27-35
开放式创新是当前创新发展的趋势,但企业如何有效实施和管理开放式创新仍然缺乏研究。文章基于开放式技术创新强调内外创新资源互补协同的本质,结合不同外部组织所拥有的关键创新资源,提出不同特质的企业应采取的开放模式,并实证验证。研究发现:开放能提升创新绩效,但企业内部能力和不同开放模式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内部R&D能力强的企业,与科学合作伙伴合作能提升创新绩效;内部R&D能力较强而制造能力一般的企业,应较多地与横向合作企业合作;内部R&D能力一般的企业,与技术相关组织和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密切联系,能显著提升创新绩效。文章指出不同特质的企业应选择与内部能力相匹配的开放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归纳理论为基础,基于领先跨国企业和国内后发企业多案例比较研究,提出基于双元性创新和全球创新网络的逆向创新理论模型,展现这两类企业如何基于双元性创新和全球创新网络实现逆向创新。研究结果表明:在逆向创新产品化阶段,两类企业采取双元性创新和全球创新网络的组合模式不尽相同,领先跨国企业更需要增强利用式创新,构建当地外部网络并提升开放深度,而国内后发企业更需要增强探索式创新,构建全球创新网络并提升开放广度;此外,双元性创新与全球创新网络构成一个互动协同发展系统,对逆向创新产生叠加作用。研究结果旨在为不同企业实现逆向创新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创新开放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创新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已有研究在创新开放度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获取上的机理分析仍不够深入和综合。本文以新创企业为研究对象,引入组织学习和制度环境两个重要变量,构建起全新的理论模型,研究创新开放度、组织学习和制度环境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354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开放度、组织学习、制度环境均对新创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创新开放度对组织学习有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对创新开放度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制度环境对创新开放度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制度环境对组织学习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