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线商品评论对产品销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健 《现代情报》2012,32(1):164-167
作为一种新型的口碑传播方式,在线产品评论成为了消费者和商家了解产品质量和服务的最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在线产品评论哪些因素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对产品的销量产生多大的影响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在线手机评论研究发现,"在线评论数量"、"商品的关注度"对在线手机销量有显著性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发现"评论的时效性"和"顾客认为评论的有用率"对手机的销量也有非常重要的显著性影响,而"评论的正负情感倾向性"等对产品的销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冲动购买在消费者日常购物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而口碑是影响消费者冲动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第三方评论作为口碑的独特形式在互联网Web2.0时代日益重要。文中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构建了以网络第三方评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探究了口碑对消费者冲动购买意愿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评论者资信度、评论的质量、评论的数量、评论的好评度、评论的时效性等对消费者冲动购买意愿具有正向影响,而消费者专业能力对冲动购买意愿具有负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单春玲  赵含宇 《软科学》2017,(4):108-111
从消费者态度矛盾性视角,依据ELM模型研究消费者自身矛盾态度与网络口碑之间的交互机制.通过两阶段实验研究发现,消费者的矛盾态度稳健地调节着消费者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具体来说,网络口碑的评论质量和评论数量对消费者态度的改变具有显著影响;高矛盾消费者受评论质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即高矛盾者主要沿着中心路径改变态度;低矛盾者受评论数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即低矛盾者主要沿着边缘路径改变态度.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2018,(6):129-133
以京东某品牌手机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线性模型,结合新产品扩散理论,对消费者产品评论和微博口碑在新产品扩散过程中的动态对比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新产品扩散的过程中,微博口碑数量对新产品销量的影响呈右偏的倒"U"形关系,而效价无显著影响;对于消费者产品评论,随着新产品的扩散,数量对产品销量的影响逐渐增强,达到一定程度后迅速减弱又逐渐增强并趋于稳定,效价的影响呈右偏的倒"U"形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在线消费者网络,基于消费者网络的产品扩散、电商变革等方面对在线消费者网络驱动下的产品扩散研究进行述评。认为未来研究应关注消费者网络产品扩散的影响因素,新兴模式及中国情境下的消费者行为,消费者网络行为涌现及供应链协调,以及考虑消费者网络效应下的平台间竞争问题。  相似文献   

6.
网络口碑对消费者信息有用性感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口碑包含着由先前消费者创造的关于网上销售产品的正面或负面信息。与传统口碑相比,网络口碑具备一些不同的特性如可度量、大容量和以文本形式长期存在。注重研究网络口碑的信息结构对消费者信息有用性感知的作用。采取2×2×2×2被试间因子实验设计方法验证了研究假设,研究结果显示了网络口碑的数量、长度和类型对消费者信息有用性感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态度功能理论、ELM理论和选择性假设理论,通过针对207名被试的情境模拟实验,研究了负面在线评论质量(高VS低)、消费者卷入度(高VS低)和性别(男VS女)三个变量对消费者满意度和购买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负面在线评论质量对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以及购买选择具有显著影响;b.消费者的卷入度对消费者的产品满意度和购买选择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c.负面在线评论对消费者的产品满意度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对消费者的购买选择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d.负面在线评论质量和卷入度对消费者的产品满意度具有交互作用.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从网络零售商角度对负面在线评论的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软科学》2014,(2)
基于ELM构建了消费者处理在线评论的双重路径模型,探讨了在线评论的属性对新技术产品消费者采用意愿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显示:对于新技术产品,在线评论对消费者的影响只通过中枢路径发挥作用。评论的内容质量、客观事实型的评论形式和正向评论显著影响消费者感知产品有用进而形成产品态度,最终产生采用意愿。而外围路径并未对消费者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魏华  高劲松  万辉 《情报科学》2020,38(5):161-168
【目的/意义】在线评论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探索电商平台消费者绿色产品在线评论信息采纳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挖掘在线评论的商业价值、促进绿色产品的消费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TAM和ELM为理论基础,结合社会环境因素和消费者个体特质因素,构建电商平台消费者绿色产品在线评论信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评论质量和社会影响均对感知评论有用性产生正向影响,评论源可信度与感知评论有用性的关系不显著,感知评论有用性和社会影响又对评论采纳意愿产生正向影响,产品卷入度会调节消费者评论有用性的感知,而专业知识未能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网络口碑信息特征对受众再传播意愿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雪梅  赖胜强  朱敏 《情报杂志》2012,31(4):133-137,121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口碑信息正成为人们信息获取和传播的重要渠道,对消费者决策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而网络口碑的强大影响力依赖于信息的不断传播,受众的再传播行为研究就凸显其重要性.从网络口碑信息特征视角,通过行为实验法研究网络口碑的正负性、情绪性对受众信息再传播意愿的影响.结论发现,受众对负向网络口碑的再传播意愿比正向口碑更高,对情绪型网络口碑的再传播意愿高于事实型网络口碑,同时产品卷入度对情绪型网络口碑的再传播影响具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拱效应的筒仓土压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波  应宏伟  谢康和 《科技通报》2005,21(5):624-627,632
对筒仓小主应力拱形状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墙土摩擦角部分发挥时的小主应力拱形状较充分发挥时平缓。根据土拱形状的理论分析计算平均竖向应力,由此得到了对应不同内摩擦角和墙土摩擦角的侧土压力系数,以及筒仓侧土压力的理论公式。  相似文献   

12.
薛捷 《科学学研究》2016,(7):1111-1120
设计作为技术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创新驱动力已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重视,但从顾客感知的视角来探讨产品设计如何对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产生影响的经验研究尚不多见。基于"产品设计→顾客感知质量→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的理论模型,通过针对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分别展开调查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设计驱动力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对于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的顾客感知与行为的影响并不一致,对渐进性创新来说,设计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除了对于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还通过顾客感知质量对其产生间接作用;对于根本性创新来说,设计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均要完全通过顾客感知质量来间接作用于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此外,设计驱动力的象征意义维度对于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的顾客感知与行为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即设计的象征意义维度对于两种创新类型的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均有着直接的正向影响,但对于顾客感知质量的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网民和网站作为互联网发展的衡量指标,通过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互联网发展的因素,认为居民文化程度、电脑拥有量、信息化水平是影响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对互联网没有影响,我国互联网正处于高速成长期。  相似文献   

14.
15.
对文献计量学研究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文献计量学目前的状态 文献计量学存在着定义多、模型多、争论多的问题,总的说来,对文献计量学是什么,研究什么,还存在分歧,突出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尹春华  周西平 《情报科学》2005,23(4):568-572
复杂科学的研究是当代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尤其是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首先论述了复杂系统的几个重要特征:开放性、复杂性、层次性及复杂适应系统的七个基本点,然后从其中的几个方面探讨了internet所呈现出的复杂适应系统特征;从而说明了internet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该系统所呈现的特征将为进一步研究其他复杂适应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网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其自我效能感对于网络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随后分析了影响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培养网络学习效能感的四点措施。  相似文献   

18.
Wiki-IC是信息共享空间(IC)的Wiki化,是在虚拟层面建立信息共享空间的知识服务模式的创新。文章以Wiki为应用平台,在分析Wiki知识构建特征的基础上,研究Wiki-IC的构成要素、工作原理、知识服务内容等方面,最后对Wiki-IC存在的问题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和谐的界面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生产有效性理论和界面管理理论,对界面有效性进行了界定,指出界面有效性的本质是界面和谐。以此为基础,运用和谐理论的和谐分析矩阵建立了界面有效性的测度模型。  相似文献   

20.
李捷 《中国软科学》2004,(10):135-139
本文试图通过建立需要的相关数学模型,对需要满足、需要关心和外部环境制约等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对于组织成员的需要进行认识和引导的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