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吴赐联  朱斌 《科研管理》2006,40(11):111-122
将企业的创新活动细分为主流与新流创新,利用半结构性访谈法构建二元创新动态绩效评价体系,并绘制体现二元创新动态绩效演化的模糊认知图,利用群体专家意见与Hebbian权值学习共同确定反映指标间影响权重的邻接矩阵,以汽车企业作为研究案例,利用计算机模拟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动态绩效的演化进程和关键变量对创新动态绩效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基于模糊认知图的创新动态绩效评价模型具备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有助于决策者把握创新绩效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创新绩效提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将企业创新活动分成专注传统领域的主流创新和致力于拓展新兴创新领域的新流创新,根据二元创新的特征差异分别构建创新绩效评价体系,并分别采用隶属度和相关性分析法对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筛选,经检验最终确定的两个评价体系均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构建的创新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反映企业在二元创新领域所具备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3.
朱斌  吴佳音 《科学学研究》2011,29(9):1389-1396
 立足以技术为主导的企业自主创新进程,基于技术的演化、动态发展过程、技术创新流思想,提出企业主流和新流创新的相关概念,并研究主流与新流创新交融共生、兴衰更替的动态演进规律及其运行特征,进而通过福建省2家制造型企业的自主创新案例进行论证,阐明在主流创新的基础上孵化新流创新,在新流创新的持续涌现中实现技术跃迁和创新升级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主流与新流创新的转换规律,借助演化理论,构建主流与新流创新的影响关系模型,提出新旧创新流之间影响关系的变化机理。并以青岛海尔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对主流与新流创新在协同发展和转换的过程中影响关系的变化进行验证。研究发现,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的转换不仅是新旧创新流交互的结果,也是企业为顺应外部环境变化所进行的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5.
鉴于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的持续性、动态性和周期性,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因果关系图和系统流图分析,建立主流与新流创新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以HY公司为研究对象,广泛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并设定系统参数,继而利用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作为仿真平台,对创新收益影响因素、资源配置优先度以及创新资源投入组合方案进行模拟仿真。结果显示,降低主流资源配比有利于提升企业总利润,新流创新资源配置优先度是管理投入市场投入生产投入研发投入;企业需要调整资源配置结构、重新定位主流创新,优化资源投入组合、促进新流稳步提升,拓展资源获取渠道、保障创新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6.
在高动荡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如何协调主流创新和新流创新在资源配置、价值观和组织惯例方面的冲突,使二者在较高水平上实现平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选取比亚迪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方法,探讨动态的微观视角下企业主流创新与新流创新平衡的演化机制。研究发现:(1)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创新平衡策略来协调两种创新流的平衡;(2)领导风格、组织结构、文化与创新平衡策略的适应匹配是主流创新与新流创新平衡的关键;(3)总体而言,主流创新与新流创新平衡过程是两流相互作用、互博互融的动态演进过程,其结果表现为企业创新水平的整体性提高和新一轮主导技术跃迁。本文的研究结论完善了企业新旧技术转换的相关研究,为企业应对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开展创新实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从企业主流与新流双元创新概念的起源入手,介绍了主流与新流双元创新理论研究的发展与演进过程。继而,从主流与新流创新的概念界定、创新管理及其影响关系、创新能力的发展演化3个方面,对主流与新流双元创新理论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与未来研究的趋势及重点,对主流与新流双元创新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借鉴与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赐联  朱斌 《科学学研究》2020,38(6):1142-1152
识别企业技术变迁的关键影响要素及对企业创新能力转化的影响,对于后发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实现技术赶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企业创新主导要素决定创新能力序列,进而影响创新绩效的理论假设,构建企业创新要素、创新能力序列及创新绩效间演化关系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比亚迪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创新活动及其技术轨道变迁作为研究案例,提炼企业在不同创新阶段促进技术进步并最终实现技术跨越的创新要素组合和能力序列,构建二元创新要素组合、创新能力序列和创新绩效演化的理论模型;最后,从特征性创新要素驱动、协同创新模式转化驱动和创新能力转化驱动等角度阐述促进主新流技术跨越的动力机制。本研究对于企业优化创新要素组合和创新能力序列,最终实现技术赶超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创新驱动发展关键在于企业,企业创新战略选择是理论和实践关注的重要命题,二元创新是目前研究热点.现有研究均把企业资源有限作为分析创新二元性的既定约束条件,重点分析或者实证研究实施二元创新的前因、中介、调节和控制变量,而对于有限资源如何在二元创新中分配的问题不够重视.本文聚焦企业实行二元创新的有限资源动态配置机制.学术界一致认为只有两种创新行为同时发展,才能保持其竞争力,并且获得短期和长期的利益,然而关于针对有限的创新资源具体分配机制仍鲜有研究.研究发现,企业资源分配比例与上一期的绩效差值有关,基于有限资源的二元创新活动都将促进知识水平以及绩效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模拟,结果表明:与利用型创新导向企业相比,探索型创新导向企业长期绩效明显更优;而且探索型创新导向企业对绩效越敏感,长期绩效越好;反之,利用型创新导向企业对绩效越不敏感,长期绩效越好.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从知识流动的角度描述、量化、模拟企业创新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协同演进的过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企业创新绩效取决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创新网络协同演进路径: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网络构建与演化→外部知识内化→创新绩效→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在协同演进的过程中随着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在创新绩效驱动三要素中,动态能力以及创新网络知识内化对创新绩效提升具有边际递增的效应,同时创新战略、产业政策平台和管理平台对企业技术创新都存在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作用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政府补贴是国家引导新能源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但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应和机制观点不一。本文选取2012年至2016年新能源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在考虑时滞性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政府补贴、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揭示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企业产权异质以及地域特征对上述关系产生的差异性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具有促进效应,在东部沿海地区(vs.非东部沿海地区)和非国有企业(vs.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当期和滞后1期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促进效应,在非国有企业(vs.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当期和滞后1期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具有促进效应,且完全通过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而传递。研究结论可为政府补贴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为新能源企业合理利用政府补贴、调整研发投入策略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制造业企业政府创新补贴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政府创新补贴逐渐成为企业研发资金的主要外部来源,但其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仍然模糊。根据医药制造业企业研发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在考虑时滞效应的基础上运用STATA12. 0构建静态回归模型,从微观角度分析政府创新补贴的创新绩效和财务绩效,以及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性质和不同规模企业中的差异。研究表明:政府创新补贴会显著促进当期的研发投入,并且这一作用在东部地区、国企和小规模企业中表现更显著;政府创新补贴对未来一期的创新产出呈正U型关系,这种关系在东部地区、不同性质和不同规模企业中均显著;政府创新补贴对未来一期的财务绩效产生显著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小规模和非国有企业中表现更显著。研究结论对我国政府合理制定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和医药制造业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财税激励和研发投入交互作用下,企业创新绩效是否会受到影响。本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选取西部地区59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2014-2018年的面板数据,以此检验财税政策支持、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从所有制和行业视角分析,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都通过研发投入这一中介变量对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但享受税收优惠的民营企业,其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提升存在挤出效应。深入考察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路径,发现:税收优惠与企业费用化研发投入交互作用更加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而财政补贴与资本化研发投入相融后对创新绩效的提升也存在积极影响。最终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合理运用财税政策来优化研发投入的作用路径,以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宛秋  邢悦 《科研管理》2021,42(4):82-91
技术并购后,企业需要通过研发活动促进技术的吸收和整合,但研发资金却常常受到由于并购导致的未来现金流不确定性的制约。这时,创新补贴可能成为企业弥补资金不足的必要补充。论文以主并企业为A股上市公司的技术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究了创新补贴对并购后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税收优惠对企业技术并购后的研发投入强度有显著的直接激励效应;财政补贴则是通过降低金融错配对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间接地发挥激励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吸收能力理论,为政府的创新补贴制度安排以及企业的技术并购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闫俊周  杨祎 《科研管理》2019,40(4):34-43
基于沪深A股29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BCC模型、超效率模型和回归模型对2013-2015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和投入产出改进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总效率、纯技术效率呈缓慢增长趋势,但整体水平较低,规模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但呈缓慢下降趋势;按产业分类来看,在供给侧创新总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产业呈上升趋势,生物、新能源汽车产业呈倒V型结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呈V型结构,各产业规模效率较高,但创新总效率差异较大;政府补贴、全时研发人员人数投入冗余率较高,当年专利授予数量、市场需求增长率产出不足率较高,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强度、全时研发人员人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08-2015年中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148家企业的面板数据,建立P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分析方法,研究政府补贴、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动态交互效应,以及该效应在国企和非国企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政府补贴与研发投入存在滞后1-3期的相互促进作用,国企比非国企表现更显著;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存在滞后1-3期的相互促进作用,非国企比国企表现更显著;政府补贴会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但创新绩效却会抑制企业未来1-2期获得的政府补贴支持数额,非国企比国企表现更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政府补贴政策和企业创新研发决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13-2017年新能源行业的265家企业为样本,运用泊松回归和负二项回归估计方法研究了政府补助促进新能源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政府直接补助和税费返还均对新能源上市公司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高管团队意识在政府补助与研发投入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研发投入在高管团队意识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用。同时政府补助对不同生命周期的新能源上市公司创新绩效调节作用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白京羽  刘中全  王颖婕 《科研管理》2020,41(10):105-113
以企业为主体构建具有实体性质的创新联合体,有利于打破我国单一主体创新能力不足的困境,提高企业等主体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投资风险,为重构我国松散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提升产业链基础水平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本文基于博弈论构建重复博弈模型分析创新联合体的动力机制,得出预期合作效益与合作次数,对企业和其他创新主体是否愿意采取联合创新的行为有着显著影响,且创新联合体参与主体在合作研发中的对等投入有利于合作关系的稳定,为提高创新联合体组建水平和稳定参与主体间的合作关系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