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但工业化与信息化各自独特的属性,使得"两化"融合面临产权结构上之冲突.文章通过比较提出了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之产权结构,并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硬环境以及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公共通信网络安全保障机制等方面剖析了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所面临的知识产权困境,进而从搭建联合技术创新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机制、建立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吴德成  周森鑫 《大众科技》2013,(12):233-236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内容,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不仅关系到工业化的进程,而且将推动我国“四化”同步发展。文章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及其相关关系入手,分析了两化融合的基础,结合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两化融合的保障体系做出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制造业发展正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和趋势,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的背景下,全球制造业正在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中国提出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一融合的基础是产业融合,产业融合的关键是制造业崛起,制造业崛起的标志是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的转变。通过对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定义、分类、及其与两化融合的关系、国际化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全面阐述,分析提出发展我国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孙承志 《情报科学》2020,38(2):129-134
【目的/意义】新时代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能够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 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其意义不言而喻。【方法/过程】通过构建新时代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标体 系,以2013-2017 年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标数据为基础,结合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新时代信 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推进二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依据。【结果/结论】研究表明: 2013-2017 年全国整体以及四大板块地区的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持续增加,但距离高水平融合仍有 较大差距。为此,针对不同地区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的差异,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推进新 时代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力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已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信息化建设虽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信息化仍没有实现与工业化的有机融合,严重制约着工业化进程.本文阐释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分析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基础和实现的途径,重点讨论了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君华 《现代情报》2010,30(4):66-69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体现了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的本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产业融合理论、工业工程技术为理论指导,加强政策、法规、标准建设,建立新型创新服务体系,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工业化与信息化不仅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更是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工程。吉林 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制造型企业是省内支柱型产业。想要振兴省内经济,探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问题就十分重要。【方法/过程】本文通过选取省内五个代表性产业,对其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现状进行了阐述和 SWOT分析,得出了深度融合的总体布局。从深度融合四个层面探讨了五大支柱产业深度融合的模式,并抽象归 纳出了吉林省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模式,对其实现路径进行了剖析。【结果/结论】揭示了吉林省工业化与信息 化深度融合模式和融合路径,为吉林省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建设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刘国斌  王达 《情报科学》2020,38(1):132-139
【目的/意义】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对于提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社 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指标体系以及融合度 模型,基于2013-2017年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指标数据,对全国整体、四大板块地区以及各省市的“两 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结论】2013-2017年,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度无论是全国层面,四 大板块层面还是各省市层面,均呈现出增加趋势,融合度越高“,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就越高。  相似文献   

9.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是国家重要战略部署.中关村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原两化融合服务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系统所原所长兼信息化所所长周剑,长期从事企业信息化管理、两化融合、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产业实践,牵头形成了一套信息时代企业转型发展架构和方法体系,为企业指明了数字经济背景下竞争能力提升的模式、机制、方法和路径;培养了一支近百人的高水平科研团队,相关成果实现大范围产业应用推广,并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相关成果受到高度评价,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相似文献   

10.
自从党的"十七大"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以来,二者的融合正在不断的深化,信息技术也逐渐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当中,促进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在信息化与工业化不断融合的背景下,为信息化创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使阜新市的信息化创业模式得到了有效的优化和完善。基于此,本文将对"两化融合"的内涵进行分析,并对信息化创业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最终阐述了阜新市信息化创业模式的实施方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许轶旻  孙建军 《情报杂志》2012,31(5):134-138,165
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内涵的角度出发,揭示企业两化融合的关键领域。在借鉴Sambamurthy和Zmud模型基础上结合Barua模型,构建企业两化融合的关键要素模型以及评价指标。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在对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基础上,得出江苏省制造业两化融合的重点影响因素;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指出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两者融合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战略联盟中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靖继鹏  吴宪忠 《情报科学》2007,25(2):173-176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制造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核心。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文针对我国制造企业在战略联盟中发展需要,分析了制造业战略联盟形成的动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制造业在在战略联盟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小企业和离散企业的特点出发,提出了ASP外包模式、虚拟产品设计中心模式和网上信息中介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根据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实际情况,本文对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度和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效率进行了定义;其次,在协同度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度的评价模型,并对我国2003年到2010年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度进行了评价;再次,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效率定义的基础上,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全要素融合效率评价指标,并运用仁慈型DEA交叉效率评价模型对我国1997年到2010年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从2003年到2010年,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度越来越高,但是融合效率却越来越低,融合"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现象十分明显。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得到相应结论,为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提供决策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交通便利度和信息化是影响高端服务业集聚的两个重要因素,研究其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5-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交通便利度、信息化及其交互作用对高端服务业集聚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交通便利度对高端服务业集聚的总体弹性为负,在中低水平的高端服务业集聚下,交通便利度的作用不显著,在较高水平的高端服务业集聚下,交通便利度的弹性正向递增;信息化对高端服务业集聚的总体弹性为正,在中低水平的高端服务业集聚下,信息化的弹性正向递增,在较高水平的高端服务业集聚下,信息化的作用不显著;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高端服务业集聚的总体弹性为正;在中低水平的高端服务业集聚下,二者的交互作用的弹性正向递增,在较高水平的高端服务业集聚下,其交互作用对高端服务业集聚不显著,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入融合将对制造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将全面提升制造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运营管理水平,基于信息技术的制造数字化革命和分布式能源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将带来分布式、社会化、网络化的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方式,形成分散、开放、合作的社会商业架构和商业模式,重塑全球产业组织体系和产业分工格局。在两化融合的背景下,以信息化改造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全流程、通过服务化将经营重心向产业价值链的两端延伸、推动制造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是制造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信息化和全球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三大趋势。50%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消耗着全球75%的能源,因此可持续城镇化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课题。进行信息化与可持续城镇化协调发展,以及以信息化促进可持续城镇化发展的研究。首先研究可持续城镇化的内涵与关键要素;接着从低碳排放、城镇合理布局和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研究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可持续城镇化的发展;最后探讨信息化与城镇化的关系、信息化与可持续城镇生态系统弹性管理、信息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下的公共服务,以及信息化与可持续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愿景——智慧城市。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的优先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信息化发展分为传统信息化与现代信息化两个阶段,然后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这两个阶段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因果关系,并用LOG ISTIC成长曲线模拟二者发展规律的特点。结果发现,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较弱,信息化仅在滞后一年的情况下对工业化有促进作用,而工业化对信息化的促进作用则被大大滞后了,信息化的发展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信息化进入成长期的时间要晚于工业化,但进入成熟期的时间又早于工业化,成长曲线属于典型的晚熟早衰型,原因可能有信息产业缺乏核心技术、信息化的发展到了相对平稳阶段、信息化投入不足、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待提高等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贯彻落实于物流业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推进物流类行业协会信息化,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沟通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服务企业和政府服务之功能。本文以安徽省物流类行业协会为例,探究安徽省物流类行业协会信息化发展之动因,深入分析物流类行业协会网站建设之现状,进而提出加快安徽省物流类行业协会信息化建设之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