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1世纪,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大力提高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战略中需要引起严重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最重要根源,在于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影响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激励的主要因子有四个,即:企业激励、市场激励、政府激励、文化激励因子;其中效应最大的是企业激励因子,其次分别是市场激励、政府激励、文化激励因子。本文还就四个主要因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家科委已提出设想:用1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和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的名牌产品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工业,使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比现在提高20畅以上。并且从现在起,国家科委就将大力推进这项工作。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滑坡的现象已成为热门话题。近年来,国家科委对发达国家的经济与科技历程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所在。在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家科委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技术创新思路:利用已有的工作基础,与…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工业发展的特点与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福建省工业发展的特点:大中型企业数比重偏小,但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整体竞争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逐年上升,传统产业仍占绝对优势;企业空间上分散,产业集聚度低;外资比重大,外向度较高。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并结合福建省工业发展的特点来选择和制定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技术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4.
企业科技人员激励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志  向征 《科技管理研究》2003,23(4):123-126
企业科技人员的需要是激励的基础和前提。科技人员的需要表现出发展性需要的主导性、基础性需要的不可缺少性、参与需要较弱和不同类型科技人员需要的差异性特点。并提出了企业管理人员要正确认识科技人员的需要特征、加强制度建设、为科技人员创造发挥和提高能力的机会、实施技术和管理双轨制、正确引导科技人员参与管理、注意提高科技人员福利待遇、消除科技人员流失的不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移动通信技术属于典型的高技术,其发展和演进遵循技术创新的规律。创新的动力来自于市场需求的拉动,技术本身的推动和企业竞争的驱动。我国移动通信技术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制订可行的创新战略模式和激励手段,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大我国产业化的推进力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内外支撑环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人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又是技术的载体,我国科技体制的改革已为科技人员提供了基本政策上的保证,极大地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内在动力,在宏观上表现为我国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及企业新产品科技含量不断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环境已臻完美,而是存在诸多内外障碍,尚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竞合战略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亮  张宗益  龙勇  周旭 《科研管理》2009,30(1):87-96
摘要:近年来,竞合战略的实施被认为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虽然许多学者相信竞合战略能够促进企业绩效却少有实证支持。本文利用重庆市116家企业与竞争者组建联盟的有效样本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竞合战略是否以及如何通过竞争、合作等机制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竞合战略能够显著促进技术创新绩效;合作非常显著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但伙伴间竞争对创新绩效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回归分析揭示其原因在于转型时期国有企业实施竞合战略过程中尚未充分发挥竞争机制对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研究结论为我国企业实施竞合战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供证据及启示。  相似文献   

8.
李自荣 《中国科技纵横》2010,(17):148-148,287
薪酬体系是连接企业与员工的纽带,是公司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良好薪酬体系才是有效的。如何实现准确的薪酬定位和同工同酬、如何确定各类人员工资收入倍数关系以及进行薪酬制度调整等问题是企业在薪酬体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本文尝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提出薪酬体系中许多具体问题的思路。解决方案是科学定位薪酬。企业要想建立薪酬体系,就要找出企业中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企业能否建立起完善的薪酬体系,将直接影响到其生存与发展。如何使企业中薪酬与激励工作行之有效,如何让企业的薪酬投资带来满意的激励效果,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和凝聚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的初衷。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对于公司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因此,探讨和研究薪酬体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企业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具有独特的技术特性。重视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往往对制定并实施商标战略认识不够,当企业进入快速成长期时,缺乏商标这个载体,大大限制了企业市场竞争力。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的成长空间和后发优势,决定了它比一般的企业更需要制定并实施商标战略。论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商标战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10.
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措施的影响因素及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廖中举  程华 《科研管理》2014,35(7):60-66
以浙江省379家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潜在类别分析、logit回归分析等方法,在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激励措施进行测量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措施的影响因素,以及评价了其绩效。结果表明: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措施的丰富度偏低,受企业规模、年龄、所有权性质的影响;不同规模、年龄、行业与所有权性质的企业对单项技术创新激励措施的采取具有差异性;一次性货币化奖励、科研条件扶持、提供学习培训机会等措施对科技人员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提拔晋升措施会显著削弱科技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块化的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制约与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装备制造业中模块化生产方式比较普遍,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是模块化生产网络中的核心企业,掌握着关键模块,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是模块制造商,在模块化生产网络中从属于跨国公司.模块化分工下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差距,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受制于跨国公司强大的买方势力和自身创新体系的欠缺.为此,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突破应主要关注创新网络的建立和创新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企业在推进多元化战略、实施技术转型时,存在很多风险。以新日铁和首钢涉足半导体事业为案例,从技术选择、技术学习、文化锁定三个视角探讨了传统企业转换技术轨道的创新管理问题,对钢铁企业“造芯”均遭挫折一事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与提高:战略、路径与案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入WTO,培育和提高核心能力是我国企业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长期的根本性战略和途径。本文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我国企业核心能力培育和提高的战略、路径和相关案例进行了研究。从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角度,重点分析了我国企业培育和提高核心能力的四个路径,即:组织学习、内部研发和合作创新、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购并整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管理。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孙林杰 《科学学研究》2004,22(6):652-657
企业技术创新推动力方面的理论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以海尔作为实例,从企业内部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了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激励和支持,从精神、制度、行为、物质等四个方面影响和促进着企业的技术创新,对技术创新起着绝对的推动作用。在文章的最后,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企业技术创新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5.
谈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中国企业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科技投入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综合竞争力不强,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进行国外企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给中国企业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把知识产权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采取灵活的管理机制、科学的程序和方法,构建技术创新体系,重视申请和应用专利,把专利与商标保护和风险投资结合起来,并规范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机构,重视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关涛  薛求知 《科学学研究》2012,30(6):877-885
 现有西方跨国公司组织设计框架无法反映中国本土跨国企业获取国外知识的动机,也无法解释其多样化的、非典型的组织结构形态如何与经营战略相匹配。根据结构追随战略的组织设计范式,本文构建了中国本土跨国企业组织结构与知识获取动机相匹配的分析框架,论证了它们对“全球一体化——当地响应”之间冲突的权衡决定了其重点获取知识的类型,并进而影响了多元化行为和与之匹配的组织结构形态。即侧重获取国外产品技术知识的中国跨国企业,较适合采用产品多元化扩张和偏向产品维度的组织结构;侧重获取国外市场运营知识的,较适合采用地区多元化扩张和偏向地区维度的组织结构;如果对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并重,会较多地采用混合多元化扩张,并采用产品和地区维度相混合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中兴通讯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科技企业,面临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行业的激烈竞争,必须不断培育和促进公司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在逐步实现由技术追随型企业向技术领先型企业转变的同时,瞄准国际化方向。并要立足掌握核心技术,致力于新技术的研究跟踪和新产品的研发,保持领先优势,才能不断提升产品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  相似文献   

18.
探究跨国公司技术外源化趋势的根源,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两难悖论既是导致这种趋势的内在组织原因,也是制约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分析技术创新两难产生的原因及实践特征;探讨解决技术创新两难问题的不同路径及实际效应。论证构建与我国自主创新任务和使命相适应的企业组织体系之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寡头垄断市场下的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双寡头静态博弈模型,重点讨论了企业之间策略和行为相互依存、作用条件下产品类别的技术创新策略选择及机理。模型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的技术创新策略选择受到与其在策略和行为上相互依存、作用的其他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闫俊周  杨祎 《科研管理》2019,40(4):34-43
基于沪深A股29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BCC模型、超效率模型和回归模型对2013-2015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和投入产出改进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总效率、纯技术效率呈缓慢增长趋势,但整体水平较低,规模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但呈缓慢下降趋势;按产业分类来看,在供给侧创新总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产业呈上升趋势,生物、新能源汽车产业呈倒V型结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呈V型结构,各产业规模效率较高,但创新总效率差异较大;政府补贴、全时研发人员人数投入冗余率较高,当年专利授予数量、市场需求增长率产出不足率较高,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强度、全时研发人员人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