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田采霞 《科教文汇》2010,(18):55-56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有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为适应新形势,文章结合河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从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与实践环节、毕业论文、考核方式等对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社会对高素质环保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但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尚有待提高。文章在分析目前环境工程专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从课程模式、教学体系和导师机制改革方面提出可行的解决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绿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能源行业对于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正悄然变化且越发迫切。该文分析了国内主要能源类高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现状,对其专业发展历程、毕业学分要求、课程设置特点及发展趋势等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当前环保及能源行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相应培养建议,以期为绿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能源类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教育升级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刘宏波  刘和  符波 《大众科技》2012,(7):218-219,215
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当前社会对环境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并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分析了当前环境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所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对如何有效提高环境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了简要地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华花 《科教文汇》2008,(19):20-21
随着地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也上了一个新台阶。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日益呈现综合化、整体化、现代化、全球化的特点。文章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的社会需求趋势,对新世纪环境工程人才培养定位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环境工程经济分析"是环境工程专业一门研究环境工程的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它既涵盖了环境工程的相关专业内容,如污水处理和垃圾填埋等处理方案的设计,也包括对环境项目的经济学评估。该文结合市场对此方面人才的需求,总结了"环境工程经济分析"的教学改革内容,并针对需要关注的问题给出了合理化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如何适应经济和环境发展新趋势,培养具有解决复杂环境问题能力的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给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该文介绍了浙江工商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清洁生产”课程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不断深化,构建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环保产业的人才,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环保产业需要具有污染控制技术与管理的“文武双全”的应用型人才。基于此,嘉兴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从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深化实践实习、融合学科竞赛、推进校企合作等方面着手,力求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浅谈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邹华  张一波 《大众科技》2010,(2):170-170,173
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培养创新人才、有效服务社会,是大学科技创新的意义所在。环境工程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更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文章在环境工程创新教育的尝试和经验基础上,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环境工程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交叉学科.顺应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国内很多高等院校都设立了环境工程专业.为了在众多的院校中增强市场竞争力,江西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以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利用农业院校的资源优势,摸索出了一条以“生物技术“为特色的专业培养模式,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1.
邹孝强 《科教文汇》2021,(11):70-72
思政教育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作用。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对于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食品专业课程中增强思政教育效果的途径为例,首先概述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及其面临的问题,其次总结了食品专业课程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增强食品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途径。文中关于食品专业课程增强思政教育效果途径的想法,对其他专业课程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沈宇靖 《科教文汇》2014,(28):211-212
随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被引入高等教育,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受到的关注度也是越来越高。对于法律职业教育而言,是否有必要引入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如果这种引入是必须的而且是必然的,那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法律职业教育之间又该进行怎样的融合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走访及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中职毕业生职业素养水平仍较为低下。当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与行业企业脱节、教育内容与途径单一、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中职院校应增设职业道德教育体验基地,改革课程与教学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德育的综合评价体系以提升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工科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思想素质、文明行为、专业水平,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课程育人,就课程思政积极融入工科专业课进行探索,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对工科大学生进行价值塑造,以期为课程思政融入工科专业课的实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宋欢 《科教文汇》2014,(13):155-156
职业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大多数学校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长期性与系统性特征认识不充分,或者说没有将职业道德教育的长期性和系统性贯彻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大学生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实践基地建设,延伸了教育的链条,将职业道德教育由“校园”教育变成了“终身”教育,充分实现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长期性。基地建设同时又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文化学习充分结合,职业道德教育与技术操作互相促进,实现了职业道德教育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6.
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复合型人才专业素养的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立足于专业素养开展,专业素养(基础技能+职业能力)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辅相成、协同提升。现代学徒制能够增强专业素养与创新创业的融合性与匹配性,校企双主体培养模式通过立体化课程建设、“专业对岗位”、双重身份的全过程评价机制等,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教育理念的创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由于专业课与思政课存在分离的现象,部分专业课只注重专业素养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德育培养。因此,各高校都在积极构建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充分发挥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协同效应。金融类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科专业知识,也要全方位塑造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烟台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为例,针对目前就读该专业的调剂学生对专业认知存在偏差的问题,在专业认知教育前移、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教育载体、加强保障等领域探索了加强偏冷门专业的专业认知教育途径,涵盖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互联网、全员育人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李伟 《现代情报》2015,35(3):142-146
信息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里最深入、最有效、受益者最多的教育形式。文章分析了模块化信息素质教育和项目式专业课程教学方式和方法,本文认为:两者融入整合教学是可行的,将模块化信息素质教育融入项目式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平台和课外学习空间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表明:比较灵活的可调控的模块化信息素质教育更易于融入项目式专业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0.
唐米香 《科教文汇》2020,(14):124-125
当前,学前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在教学制度改革背景下,学前教育需要不断加快课程教学创新,推动教学改革。目前的中职学前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相关的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形式枯燥,不能真正发挥科学教育的作用。根据目前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的现状,需要尽快采取相关措施,促进专业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本文介绍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对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的实践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