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东北地区风能资源开发与风电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蔷 《资源科学》2008,30(6):896-904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工业基地,也是风能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与风能产业发展在全国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在对东北地区风能资源储量、开发利用价值、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风能资源开发与风电产业发展目标与对策。研究表明,东北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大,风电产业发展迅速,但风能资源与风电产业匹配程度低,风电场建设规模普遍偏小,规划目标偏低,大型风力发电机国产化程度低。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科学的风电产业发展目标,预测到2020年东北地区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 120×104kW,将建成辽中南及辽东半岛风电产业基地、吉西白城—松原风电产业基地和黑龙江东部风电产业基地。实现上述目标,建议提升风能资源开发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加大投入,摸清风能资源家底,制定科学规划,扩大风电装机容量,以多元化投资推动东北地区风电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将美国风电产业和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在对技术进行分析时,采用专利计量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发现美国风电产业及技术发展迅速并呈现很强的发展态势;专利申请行为与该国法律政策、市场、经济及技术等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主要技术来源国家是美国本土,但大多数技术领军者都是国外企业;通用电气公司的市场和技术份额都位居第一位;美国风力发电的核心技术是叶轮、叶片、发电机和发电机控制与调节技术等.  相似文献   

3.
杨莉  余艳  高琴 《未来与发展》2011,34(6):40-44
风电产业在国外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了印度及欧洲部分国家风电产业发展的概况和法规政策,对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新疆大规模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蔷 《资源科学》2008,30(11):1677-1683
新疆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风能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但新疆风电产业发展面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风电产业发展政策不到位、风电成本偏高、风电上网技术等瓶颈。针对这些瓶颈,本文提出了新疆风电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即推动新疆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与高能耗产业的协调发展。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直接应用于高能耗产业,为其提供低成本、高清洁的产业动力和“原料”,可大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为实现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单位GDP节能减排20%的目标提供可能,还可以避免风电并网对电网的冲击,解决制约风电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新疆“九大风区”为建立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提供了丰富的风能资源,为非并网风电产业与高能耗产业协调发展模式奠定了基础。基于此,提出了新疆大规模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目标与相应实现的节能减排目标,提出了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分“三步走”的对策:①优先发展大规模非并网风电,充分开发本地风能资源,实现“风电落地”; ②建立北疆1 000×104kW级非并网风电基地,配套建设相应的高耗能产业基地,在并网技术成熟时,实现“西风东送”; ③依托新疆风电电机产业技术优势,优化风电产业结构,实现“风电东进”的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5.
刘海燕  方创琳  蔺雪芹 《资源科学》2008,30(11):1667-1676
中国目前处在工业化中期的重化工业阶段,高耗能产业比重大,能源短缺,环境保护形势严峻,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大力发展风电产业能缓解能源短缺问题和减少环境污染。西北地区是中国风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开发利用潜力巨大,风电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目前百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正在规划和筹备,风电行业也已步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已建和在建的风电场23个,总装机容量达到140.09×104kW,预计到2010年末西北地区风电站总数将达到43座,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 828.83×104kW,到2020年有望达到3 200×104kW(其中非并网风电约占16%左右),约占全国预计装机容量的30%。西北地区风电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该地区风电大规模开发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鉴于此,本文在综述国内外风能资源开发态势和风电开发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评估了西北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价值,找出了西北地区风电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西北地区风能资源开发与大规模并网及非并网风电发展目标,以此为指导,规划布局了66个风电场址。根据规划风电场址整合出2个国家级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无碳型产业基地:即北疆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产业基地和甘肃酒泉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产业基地,两个风电产业基地构成了我国西北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并针对每个产业基地提出了相应的非并网风电产业布局思路,最后针对西北地区风能开发和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李茂勋 《资源科学》2008,30(11):1684-1693
中部地区是风能资源可利用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在全国占据较重要地位。本文在对中部地区风能资源储量、开发利用价值、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风能资源开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的目标与对策。研究表明,中部地区风能资源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但风电产业发展缓慢,风电场规划目标偏高,各省对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科学的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目标及相应的节能减排目标,预测到2020年中部地区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32×104kW,其中非并网风电为173×104kW的发展目标,并对风能资源丰富地区重点建设,选出中部地区风电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建立省级非并网风电产业集聚区。为实现上述目标,建议提升风能资源开发在中部地区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做好风能资源的精细化评估,编制科学的风电产业发展规划;根据中部地区低风弱风的情况调整可开发利用的风能指标,尝试开发微风发电技术;同时立足能源多元化高度重视风电开发,因地制宜地确定各省风电产业发展重点,推动中部地区非并网风电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理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产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作为现代高效农业和新能源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我国尚无试点先例。文章通过综述海洋牧场、海上风电的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阐述了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的理念与途径,论述了融合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与重点研究内容,以期为建立兼顾清洁能源生产、渔业资源持续产出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新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风电技术及设备的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风电产业及装备的发展、当前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现状、国内主要风电设备制造技术和生产厂家,指出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发展风电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风电市场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河北省风电市场环境进行分析,阐述河北省风电市场的投资与发展前景,并提出完善河北省风电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对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近10年得到大力发展的海上风电产业的中外发展形势、政策焦点和异同进行分析。从全球来看,海上风电具有发电能力迅速提升、欧亚地区形成集聚,并伴随着技术创新逐渐向深远海布局的特征;中国自“十二五”时期海上风电产业规模爆发式增长,产业布局加速调整,在沿海地区形成产业集群,机组容量持续提升,项目建设成本逐步降低。从行政管控、发展规划、价格和财税政策、空间布局和科研支撑等方面比较总结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在宏观调控、技术创新、项目经济性、空间布局、运维保障等方面面临的问题,提出以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本,以自主创新为动力,持续完善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通过适度补贴、产业融合促进海上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赵彦云  李倩 《资源科学》2021,43(1):12-22
风力发电是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国家对风力发电进行补贴的上网电价政策是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分析上网电价政策的实施情况及其产业效应,对于有效落实政策、促进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引入政策文本分析方法,从政策实施时间、政策数量、政策相似度多个角度量化评价上网电价政策实施的地区差异。然后,从资源区和省份两个层面,建立多水平模型分析上网电价政策的产业效应。结果表明:①不同资源区和省份实施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情况不同,多数属于国家发改委划分的第Ⅰ、Ⅱ、Ⅲ类资源区的省份,风电上网电价政策实施情况较好,政策发布较早、数量较多,而且政策具有针对性。②风电上网电价政策产生了显著的产业效应,而且政策实施时间越早、数量越多、政策相似度越低,越有利于风电产业发展。但是,这些政策变量对不同地区的风电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政策实施时间、政策数量对风能资源丰富区的风电产业发展影响较大,政策相似度对风电发展模式不完全成熟的地区的风电产业发展影响较大。因此,各个省份应该尽早实施上网电价政策,并结合地区差异针对性地多发布政策,从而利用政府政策有序推进风电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家具有代表性的风电类上市公司,通过分析其近几年的经营现状来研究整个风电类行业的发展趋势。以2010—2012年的年度报告及季度报告为基础,通过各种财务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分析结果得出,华锐风电整体势态发展良好,但是由于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其业绩已有所下降,这说明作为新能源的风电类行业,尽管发展趋势已成必然,但是仍然不宜大上快上。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能源矿产资源丰富,风、光、水能富集,电力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历史悠久。能否充分发挥电力产业经济、社会积极效益,严控生态环境负面影响,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也关乎我国能源供应与安全保障的整体格局。文章通过对6 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微观数据的分析,从电厂建设、电力生产等方面刻画了2003—2017年黄河流域电力产业时空发展格局。当前,黄河流域电力产业时空发展格局的形成主要受到资源禀赋和用电需求的双重影响。黄河流域电力产业现存问题主要表现在水电增量空间较小、火电装机过剩且发电效率偏低、风电和光电消纳不足。为了实现电力产业绿色化发展,应推动火电去产能,实现火电清洁高效利用,通过电力改革和制度创新,推进资源型产业融合发展;通过"煤电灵活性改造""水光互补"等手段,解决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消纳问题,协调风电和光电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矛盾问题;推动电力技术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带动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新疆风电产业与政策发展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创新系统功能分析方法,对新疆风电产业及政策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在新疆风电产业政策目标、行为主体、政策强度发生变化时,风电产业内行为主体需根据政策变化,对产业创新资源流动、风电市场培育、企业能力提升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当前政策的发展方向。反之,新疆风电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政策的制定必须随产业的发展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才能达到风电产业发展与政策之间形成良好的交互机制,从而推动新疆风电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未来风功率密度变化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滢  罗勇  赵宗慈 《资源科学》2010,32(4):640-649
利用模拟20世纪近地层风速变化效果较好的3个全球气候模式和3个区域气候模式预估了21世纪中国区域近地层风功率密度变化.得到如下结论:①区域气候模式CMM5预估21世纪初期中国夏季平均风功率密度比20世纪小;②全球气候模式预估21世纪中期中国年和冬半年平均风功率密度略小于20世纪;夏半年风功率密度变化趋势难以分辨;③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和PRECIS)和全球气候模式一致预估21世纪后期中国年和冬半年平均风功率密度比20世纪小,且可信度较大;对于夏半年,全球气候模式预估结论与区域气候模式预估结论不一致,不确定性较大.由于当前科学水平的限制,无论是全球气候模式还是区域气候模式,对区域尺度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都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的预估方面,才刚刚开始,还需要做大量和长时间的研究试验,才能得到更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结合聚类分析、态势分析(SWOT)与层次分析(AHP)方法构建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广东省电力装备产业在与国内其他省份竞争中的发展战略及具体措施.研究发现:广东省发展电力装备产业具有很好的基础,未来以新能源装备为主的电力装备产业将会展现出更大的发展潜力,江苏、山东、河南、浙江4省是广东省主要竞争省份;广东省发展新能源电力装备产业,产业基础优势为最主要的内部优势,创新力不足为最主要的内部劣势,能源结构调整机遇为最主要的外部机遇,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为最主要的威胁,因此应首选积极的机会型战略;从实施主体、实施路径、风险把控三方面分析,储能、海上风电和光伏是广东省电力装备产业发展基础的优势领域.最后提出未来广东省应充分结合自身优势,抓住当前发展机遇实现电力装备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海上风电作为风电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受到各个国家越来越多的重视,德国作为新能源领域开发利用的强国,与中国同处于海上风电的起步阶段,其相关政策值得我国借鉴研究.本文分析了德国政府关于海上风电政策的政策演变,德国海上风电在新能源整体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德国海上风电发展在政策上对于我国发展海上风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凭借丰富的风能资源和政策支持,意大利近年来风力发电发展迅速。意大利风电发展规划明确,风电在其未来能源框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展潜力巨大。中国风资源利用规模不断扩大,风电设备制造技术显著提升,海上风电有了实质性发展,中意两国在风电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在介绍意大利风电行业发展现状、规划和监管体制的基础上讨论意大利风电相关政策,分析中意两国风电企业合作现状,阐述两国风电领域的合作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