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院所协同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环境和信息需求驱动图书馆服务范式转变。本文在分析现有学科化服务机制的基础上,从院所协同规划、服务团队建设、资源协同保障、服务协同运作、平台协同构建和服务协同评价等几个方面研究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院所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作用,河北科技大学图书馆结合学校学科建设需要,开展了学科化信息服务,“学科化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的建成就是其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的新的服务模式。本文论述了“学科化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的构建目标、框架结构、关键技术及功能,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王毅超  董元 《科教文汇》2014,(12):203-204
学科化服务满足了“用户主导型”的发展要求,优化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管理服务的内涵、特征及其发展优势,并提出了一些优化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措施,希望为高校图书馆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栾旭伦 《情报探索》2014,(11):107-110
阐述了当前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面临的困境,对造成困境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对基于大数据挖掘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学科化信息服务系统,并对系统的相关功能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5.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地对师生进行良好的服务,目前诸多高校图书馆开始采用学科化服务模式,然而在实施该种服务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进而导致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困境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文章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学科建设服务的内涵和制约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瓶颈因素,提出了改善高校...  相似文献   

6.
基于用户情境模型的学科化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学科化服务面临的困境主要是与学科用户的沟通障碍、学科馆员的角色胜任质疑、学科服务诚信及利益共享危机.为了解决这些困境,笔者建立了用户情境模型系统,用以收集、管理、分析学科用户的情境信息,并介绍了此模型在学科化服务中的具体应用,总结了基于用户情境模型的学科化服务特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彦芝  王媛 《现代情报》2012,32(6):98-100
当今高校图书馆面向科研的学科化服务水平不尽人意,科研用户对图书馆服务不信任、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不甚了解乃至不能很好利用。创新真正符合用户需求的学科化服务模式,成为图书馆的努力方向。寻求学科背景下服务科研用户的新服务方式——嵌入科研课题组服务,不仅提升科研用户查找信息的能力,满足科研用户获取信息知识渴求,节省科研课题时间,也深化图书馆学科化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王晶晶 《现代情报》2016,36(11):99-102
互联网+引领着创新2.0的新时代,深刻地改变着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方式,也标志着图书馆进入到了关键转型期。文章深刻剖析了互联网+改变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典型特征,阐述了互联网+带给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源泉与动力。大数据和用户参与是互联网+对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核心要素。探讨了互联网+使互联网技术推动图书馆创新服务,多类型图书馆的协同合作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有力支撑,供应商也驱动着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互联网+势必对图书馆的创新服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互联网+促使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技术使用与人文关怀的融合,平等自由享受与个性化需求满足的和谐,平衡用户数据开放与数据安全的矛盾。互联网+势必会对图书馆的创新服务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阐述学科化服务含义和目标的基础上,从学科资源的组织、学科馆员制的实施、服务方式的创新和学科信息平台的建立四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图书馆学者基于“互联网+”思维,提出“图书馆+”服务的新模式,意图通过移植“互联网+”的理念与方法,把图书馆服务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此,本文依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设计了一个面向图书馆事业的“图书馆+”行动建议,以期为“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服务创新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李桂贞 《现代情报》2014,34(3):147-151
为解决泛在知识环境下学科服务的供需矛盾,高校图书馆应开展多元协同学科服务。多元协同学科服务机制包括管理协同、资源协同和技术协同,其具体实现模式有图书馆与学校相关部门、院系之间的协同;学科馆员服务团队成员之间的协同;学科馆员与其他馆员的协同;学科馆员与用户的协同;学科馆员与资源提供商的协同;以及学科服务馆与其他服务馆之间的协同等。  相似文献   

12.
黎明 《现代情报》2012,32(4):77-79,83
分析学科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科技查新的高校学科服务模式,并指出其具有制度建设、学科资源及人力资源优势。接着,从服务环境、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反馈和协同服务6个子模块详细探讨此模式框架,并以服务科研人员为例介绍此模式的具体实践。最后探讨推广此模式可能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杨俊丽 《现代情报》2016,36(4):48-51
学科服务是图书馆应对Google、Baidu等搜索引擎冲击的必然产物,成为图书馆摆脱危机、重塑形象的突破口和关键选择。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科服务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梳理,指出了目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呈现的现状及困境,认为构建一个超越多方力量之上的顶层设计是解决当今学科服务难题的关键选择和迫切需要。在此基础上,结合"2011计划"协同理念,从宏观、中观和微观,高层、中层和底层等设计视觉,构建"纵向规划、横向协同"的顶层设计体系,以此探寻学科服务的快速推进之路。  相似文献   

14.
屈鸿翔 《科教文汇》2014,(19):204-204
本文,首先对开放性大学和学习支持服务思想进行简要概述,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从构建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支持服务、加强学生管理、设计广泛的协作与会话和构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质量体系四个方面探讨开放大学教学管理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5.
陈新洁 《情报科学》2012,(7):1007-1011
调查了国内本科农业院校图书馆面向特色学科提供知识服务状况,分析指出我国农业图书馆为特色学科提供知识服务中的优势和不足,提出通过学术资源服务、学科化信息服务、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服务和建立馆际间知识服务合作与协作等方法,建立针对特色学科的分层次多元化知识服务体系,并指出强化知识服务体系的几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于旭  项亚男 《情报杂志》2021,(1):132-138,98
[目的/意义]以社会智库为研究主体,构建社会智库知识服务能力体系,以拓展社会智库相关研究,为社会智库提升知识服务能力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方法/过程]基于社会智库知识服务能力的内涵和构成要素,结合社会智库“资源要素-业务流程-智库功能-服务对象”的运营流程构建社会智库知识服务能力体系,并基于此提出社会智库知识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结果/结论]构建了以知识发现和获取能力、知识整合和利用能力、知识开发和创造能力、成果应用和传播能力为核心的社会智库知识服务能力体系,并从外部主体协同、数字技术应用、知识服务联盟和媒体传播渠道四方面提出社会智库知识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从降低群体知识协作成本的视角出发提出链网式组织模式,在链网式下探究网络拓扑、网络规模、知识分享博弈对群体知识协作的影响。[方法/过程]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现有的创新组织模式,提出链网式组织形式。其次,采用多智能体建模仿真的方法从微观层面对知识型团队的知识协作过程进行模拟。最后,对不同影响因素设置实验,探究影响群体知识协作的机制。[结果/结论]网络类型对群集的知识协作绩效影响显著,最优匹配的不确定性明显降低团队知识协作的绩效。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我国高校产学研经费强度、区域、学科分布特征、技术转化等方面的梳理,分析现阶段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现状与特点,以期为今后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态创新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化,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大众化的特点和要求.大数据作为生产生活重要因素和新的思维方法,在产品设计生产、服务、管控及消费等层面汇聚与共享,驱动产业集群协同、产学研结合、中小微企业联合与“草根”群体协作生态创新.要健全政策法规,支持大数据技术研发、公共平台建设和安全保护,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公民大数据思维和生态创新意识,集聚数据流、想法流和技术流驱动大众生态创新.  相似文献   

20.
区域图书馆联合虚拟参考咨询系统的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何海波  徐伊男 《现代情报》2009,29(12):129-131
随着信息资源的日益数字化、网络化,国内外已有不少图书馆建立了虚拟参考咨询系统,为了更好的发挥各个图书馆在资源、人力上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的充分利用,从本馆虚拟咨询到联合虚拟咨询成为虚拟咨询服务的发展方向,从区域性的联合到全国范围的联合,再到全球范围的联合,将是未来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趋势。在这一发展趋势下,本文着力探讨区域图书馆联合虚拟参考咨询系统的构建与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