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的战略性举措给中国产业发展带来严峻的外部挑战。因此,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期积极推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时,有必要深入分析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和演变态势。文章通过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 Database),综合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和价格指数指标,对2000—2015年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演变态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竞争力较强,但部分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不断降低;部分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不断上升,但其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附加值较低环节。文章提出了4条政策建议:(1)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新竞争优势;(2)坚持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创新能力;(3)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营造良好外部环境;(4)健全产业创新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个方面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研究结论认为,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指数与竞争优势指数均在提升,但决定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提升的主要因素是竞争优势的增强.不同产品类别的竞争力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比较优势的不同变化趋势显示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优势产品正在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  相似文献   

3.
“再工业化”与“工业4.0”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吸引了全球目光,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迫在眉睫.在透析1997-2014年中国制造业能源消费结构演变、产业贡献度和国际竞争力基本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与能源消费量、产业贡献度之间的时序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制造业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能源消费量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存有长期动态均衡关系,且煤炭消费量亦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单向Granger原因,而电力能源消费量、产业贡献度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之间均不存有长期均衡关系,印证了中国制造业长期发展过程中以煤炭消耗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均衡性,以及当前加快劳动密集型向附加价值更高的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步伐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4.
"再工业化"与"工业4.0"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吸引了全球目光,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迫在眉睫。在透析1997—2014年中国制造业能源消费结构演变、产业贡献度和国际竞争力基本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与能源消费量、产业贡献度之间的时序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制造业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能源消费量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存有长期动态均衡关系,且煤炭消费量亦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单向Granger原因,而电力能源消费量、产业贡献度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之间均不存有长期均衡关系,印证了中国制造业长期发展过程中以煤炭消耗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均衡性,以及当前加快劳动密集型向附加价值更高的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步伐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5.
赵振全  王朝晖 《未来与发展》2007,28(3):55-58,65
通过建立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上海等七个沿海城市产业竞争力指数,运用分层聚类法。根据单个竞争力指数进行分析。以及根据多个指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制造业竞争力优势明显;苏州制造业竞争力优势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尤为突出;厦门制造业竞争力一般。但盈利能力强、增长速度快;杭州与宁波竞争力优势不明显。但时外竞争力强;青岛与深圳制造业竞争力不明显。但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较大。时外竞争力较强。  相似文献   

6.
基于创新管理和创新经济学的视角,从理论上分析了自主创新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机理,提出了自主创新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效应和市场竞争程度及人力资本水平对“自主创新–国际竞争力”关系的调节效应的假设,并利用22个中国制造业行业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自主创新的各个指标对中国制造业提高净出口率指数、比较优势Michaely指数、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说明自主创新对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正日益重要。(2)市场竞争程度越激烈、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的行业,在国际竞争中越能从自主创新中获得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7.
强化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文章综合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和价格指数等指标,深入分析 2005—2020年主要国家制造业竞争优势演变态势及其主要来源。研究发现,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始终保持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部分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优势不断强化;德国、日本、美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始终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但部分产业竞争优势出现下降趋势;中国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产品价格优势,德国、日本、美国主要来源于产品技术优势。文章提出 4点政策建议,包括:推动以提高产业基础能力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着力提升制造业国际合作和跨国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聚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本文利用克鲁格曼提出的空间基尼系数测度了2001—2008年中国制造业的28个行业的产业集聚度。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产业集聚度及其变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平均产业集聚度上升明显,但各细分行业的集聚度变化却各有差异;从整体来说产业地理集聚推动了技术进步,但各行业地理集聚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却存在显著差异。大部分技术密集型行业、原材料密集型行业以及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产业集聚对技术进步具有正面作用;但一些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产业集聚上升却不利于技术进步。产业集聚及其对技术进步作用的差异可以为政府的产业集聚政策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先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结构优化指数等指标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再对出口竞争力、劳动生产率两指标进行协整检验和因果检验分析,最后指出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特点及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信息化为代表的新的科技成就,把当代生产力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得世界制造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地变化。本文结合浙江实际研究表明,浙江制造业的结构调整主要是通过技术密集型行业扩张、传统产业高新技术改造完成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对整个制造业的产业绩效具有较为明显的上拉作用,但近年来这种上拉作用有趋弱迹象。从产业关联效应看,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影响力系数很大,对其他产业有极强地带动作用;感应度系数也有较为明显的上升,对国民经济和制造业的制约作用有所增强。从资源配置效应看,技术密集型行业对资源的配置效应在制造业的重点行业中较强,而且呈明显的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1.
何林  刘惠 《软科学》2014,(4):11-14,20
基于生产性服务贸易影响制造业生产率和技术水平的双向视角,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将中国制造业划分为四类,然后利用中国20002010年的UNCTAD数据,测算四类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指数,再运用岭回归分析法实证分析七类生产性服务贸易对中国四类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贸易不能提升技术能力弱的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对技术能力强的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变迁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日益成为一国国际竞争力重要指标之一,以及中国外贸发展方式亟待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本文从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内涵的角度,进一步深化认识了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及其变化趋势。结论表明:伴随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排名也得到了快速提升,并且进入较高位次;然而,中国服务贸易相对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却仍然处于本文所选样本国(地区)的"均值"水平。上述事实表明,目前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内涵仍然偏低,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的任务不仅在于"量"的扩张,更应注重"质"的提升。立足现实比较优势,抓住后危机时代发展服务贸易,特别是承接"服务外包"的重要战略机遇,是实现中国服务贸易转型升级和提高技术内涵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已经越来越受到现有制度的约束。在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下,对装备制造业的制度进行分析,对其竞争力的变化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本文在回顾了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政策的制度变革历程的基础上,指出现阶段装备制造业制度设计存在着缺少对国内区域分工协作的引导、资本结构极不合理、与低碳低耗能的整体经济发展趋势不能达到激励相容、忽视与非正式制度的协调发展等问题,并在实现制度效率、帕累托改进、交易成本最低、尊重制度生命周期规律等制度设计的原则下,给出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政策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主要影响因素-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地区和评价产业4个方面,对涉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及实践,分别进行归纳和总结,发现目前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既非常多样化又具有一些共同点。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同特征,提出对其创新力和竞争力进行归并评价。针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独有的特征,提出一种适合其特点的产业创新与竞争力评价方法,即从产品(装备)的视角,通过分析其产业产品的研发竞争状况,来综合评价其创新与竞争力。最后,以上海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为例进行实践和实证。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背景下,作为我国制造业最具创新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亟需高等工程教育来提升其产业动态竞争力。基于动态能力理论,运用自回归滞后修正模型(ARDL-ECM),对2000—2017年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与高新技术产业动态竞争力之间的稳定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等工程教育工科硕士毕业生和高校科研课题均对高新技术产业动态竞争力有显著影响,高校知识产权对高新技术产业动态竞争力影响不显著。为此,提出扩大工科硕士研究生规模、深化产学协调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旨在探索信息技术产业创新监测评估,深入把握产业运行的现状和短板,优化产业链,合理配置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生产效率,助推产业发展。[方法/过程]以上海信息技术产业为例,对其国际贸易、结构状况,以及产业链安全等进行监测评估。[结果/结论]采用国际贸易评估模型、产业内贸易指数模型、贸易竞争力指数模型、产业结构状况评估模型与监测方法对上海信息技术产业进行监测的创新手段是可行的,可以产生一定积极的产业评估效果。评估结果可为今后的上海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丁凯  董志勇 《软科学》2012,26(8):60-64
基于公平贸易原则所形成的各种市场准入限制同样也在给中国出口贸易提出更多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逐渐成为贸易国参与国际竞争必备的通行证。通过SA8000国际标准对中国出口行业的经济学分析以及对医药制造出口企业的实证案例分析对于SA8000对企业产值、利润、出口增长率、产品要素密集度等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针对技术创新对吉林省的信息技术制造业和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确定技术创新和产业增长的指标体系,选择了合适的分析方法,同时建立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增长的实证框架;然后分析了吉林省十多年来信息技术制造业的创新和产业增长的速度,并检验了各种技术创新活动与信息技术制造业产出绩效的相关程度,重点分析了R&D投入对产品和产出增长的影响;最后测算了R&D对信息技术制造业的竞争力影响程度,揭示了R&D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并得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上海市2003—2017年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关数据,构建VAR向量自回归模型与ECM误差修正模型,从变量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五个维度分析样本指标数据间的长短期动态作用机制,实证研究了上海市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格兰杰因,反之不成立,两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正向互动影响效应;上海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较为显著的长期波动影响,但二者之间的互动融合发展成效有待进一步优化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