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生态工业园中的生态产业链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王兆华  尹建华  武春友 《中国软科学》2003,(10):149-152,148
在生态工业园内,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运作模式,各种在业务上具有关联关系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生态产业链,其中一家企业产生的废物可能成为另一家企业的生产原料。生态产业链的结构是决定园区整个工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本文围绕生态产业链的结构进行研究,提出其结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从而为顺利推进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生态工业园生态产业链构建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产业链是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基础和关键。生态产业链以促进副产物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废水的梯级利用为目的,是产业的生态集聚。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时间不长,但已初步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生态产业链构建模式。通过对我国生态工业园生态产业链构建模式的分析,旨在总结一些基本经验和特色,以为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生态工业园稳定性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商华 《科研管理》2012,33(12):142-148
生态工业园稳定性是生态工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工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是特征出发,提出了基于优势度、循环度和调节度三个维度的生态工业园稳定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该评价体系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稳定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环境管理水平与园区稳定性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生态工业园中出现的不稳定现象,从协同学的涨落、不稳定模、序参量三个角度,具体分析物质链接困难阻碍产业链网络化、生产环境变化触发原料隐性危害、管理模式变动迫使产业链重组这三种不稳定形式,提出了生态工业园经营者需要积累前人经验、全面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以避免园区中巨涨落的出现,结点企业任何变动需要从全局考虑、保持园区环境协调统一以抑制新的不稳定模的产生,前后两任管理者需要加强沟通、确保新旧管理模式方向一致以增强新旧序参量的兼容性这三项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工业园发展的终结——生态工业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 0 引言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工业园区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第一代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第二代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第一代园区内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三来一补”型企业为主,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第二代园区内的企业以高新技术应用为特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有一些相同和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见表1:  相似文献   

6.
我国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既可以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增加经济、社会效益,又可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是园区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基于国内外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现状和系统科学的理论,提出在循环经济范式下的三类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而后分析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的特性。最后,提出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生态工业园的产业体系和支撑体系两个方面来反映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的水平,共涵盖了24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辅助生态工业园(EIP)的规划设计并缩短验证时间,可利用建模仿真来模拟园区的演化历程并为其提出优化建议。基于多智能体建模法,为EIP各成员建立符合真实企业运作特点的智能体模型,开发一个扩展性较强的EIP动态仿真平台,并提出一种副产品动态交易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最后以广东省云安生态工业园为仿真对象,对其产业链协作过程及运营数据进行预测,通过迭代优化及仿真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并利用仿真评估引入新企业、政府补贴对园区内副产品交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关联度分析的生态工业园共生网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生态工业园的建设热潮,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借鉴生物群落关联度这一生态学概念,从生态工业园共生网络的生态内涵出发,提出园区企业间生态关联度、总关联度生态率两个重点生态网络指标,将其用于国内外生态工业园若干实例的分析,并引其为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部分,据以对我国生态工业园共生网络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态工业园共生产业链的形成机理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生态工业园共生产业链的形成机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该过程是共生产业链各个体通过寻求一种制度安排,以合理利用整条共生产业链的内、外资源,在尽量保护环境的同时,进而形成低成本、差异化或者两者结合的竞争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合作博弈的利益分配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共生产业链稳定的两条定理,并依据定理对共生产业链演进中的各种情形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生态工业园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地球上资源的日益减少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工业发展中,生态工业园已经被广泛的推广。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以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和天津泰达生态工业园在建设和发展为例,分析了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发展理念以及应该注意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从生产要素资源集约利用视角,阐述了生态工业园对我国缺水旱区所具有的多重生态服务功能,分析了各种工业园的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作用,实现生态工业园对农业产业和区域绿化的生态功延伸服务,并归纳提出了旱区生态工业园的三大辅助功能:一是形成以生态工业园为基地的资源利用集聚区;二是通过集约利用扩展有限生产要素资源、特别是水和能源资源的承载规模;三是生态工业园对周边农业延伸的生态服务功能。这三项功能对我国旱区在有限能源和水资源以及环境修复能力条件下,发展区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生态工业园中企业共生机理研究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随着经济的发展,由工业引起的污染逐渐得到了重视,建立生态工业园被认为是目前解决工业污染、保护环境的一种可行的途径。在生态工业园内企业相互链结,充分利用资源,一个生产过程的“副产品”将会是另一生产过程或另一家企业的原材料,整个工业园形成一个各种资源(能源、水和原材料)循环流动的闭环系统,从而形成共生网络,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行为,生态工业园中的企业为什么会建立这种工业共生关系呢?文章将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对生态工业园中的工业共生行为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工业共生的机理,为我国建立生态工业园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生态工业园集群式供应链生成机理与运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随着我国各类产业集群的迅猛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压力也日益显现出来,如何有效治理“工业废弃物”,实现集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根据产业集群和生态工业园的特点,提出了集群式供应链环境治理的概念和内涵,从集群式供应链的角度来分析生态工业园运作的机理,并从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实践总结出三种集群式供应链运作模式,即依托型循环运作模式、共生型循环运作模式、动静脉循环运作模式,分析了每一种模式的特点和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传统产业集群向生态工业园改造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2001年辽宁省及其14个城市自然资源的使用程度以及由此对土地的占用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研究表明:辽宁省绝大部分城市的生态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全省人均生态赤字为1.31 hm2;资源和资源加工型城市(盘锦、鞍山、辽阳、本溪和抚顺)构成了生态严重超载的"黑色带区",其生态赤字高达2.45hm2~5.23hm2/cap;仅锦州没有生态赤字,具有相对可持续性.化石能源消费是生态负荷的主要来源,全省该项足迹为1.63 hm2/cap,占总足迹的67.3%;上述生态赤字最高的5市的化石能源足迹比例更高,均在75%以上.耕地类生态盈余主要分布在锦州、铁岭、葫芦岛和盘锦,赤字主要分布在大连、本溪、抚顺和丹东,全省耕地略有盈余.全省水域类生态盈余较高,主要分布在大连、盘锦、葫芦岛、营口和锦州5个沿海城市及丹东市.绝大部分城市出现牧草地类生态赤字,所有城市的林地略有盈余.辽宁省各市的生态效率(单位生态足迹的GDP值)很不平衡,最高者(沈阳)是最低者(阜新)的10倍多;工业产业链级高(如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达的城市的生态效率高;工业不发达或产业链级低(如资源开采和资源加工业)和服务业不发达的城市的生态效率低.文章针对生态足迹的结构和地理分布,对辽宁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战略取向建议.  相似文献   

15.
抚顺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多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生态足迹方法只能描述现状的局限性,利用多维度生态足迹构成分析,详细计算了抚顺市近10年来的生态足迹需求和供给,分析了生态足迹供需结构、布局、平衡状况和资源去向。通过分析生态足迹构成帐户以及6种生态足迹土地类型在时间维度上的演变,进一步解析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矛盾;针对资源型城市的运作特点,将资源输出剥离以后考察城市在产业分工、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2004年抚顺生态赤字高达承载力的5倍,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扣除资源输出后,化石能源的消耗仍占足迹的80%以上,表明其第二产业严重依赖能源工业,工业不发达、产业链级低,导致生产效率低。城市亟待转型,同时需加快生态治理和地质修复。针对生态足迹的结构,对抚顺的可持续发展,在政策取向、产业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给出改善建议,提出生态修复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依据创新生态系统及创新生态位适宜度理论,通过对我国31个省份工业创新生态位适宜度的比较,藉由测度创新生态位适宜度和创新进化动量,摸清和梳理东北地区工业创新发展状况,总结东北三省工业创新生态位及其有关指标在全国所处的地位和面临的挑战。研究结论是:辽宁省工业整体创新生态位层级较高,但演进势能呈逐步减弱态势;吉林省工业创新生态位整体落后,创新资源及其整合能力普遍不足;黑龙江省工业创新生态位整体优势偏低,但演进动能空间较大。东北工业的创新驱动急需构建起基于创新生态位适宜度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尤其需要从战略层面实现东北三省工业的创新联动效应,从"官产学"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视角全面提升东北工业的创新生态位级别。  相似文献   

17.
博弈互动机理下的低碳农业生态产业链共生耦合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农业生态产业链是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载体,如何使农业产业链与生态链进行共生耦合,使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统一,有效解决农业发展与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建立有效的共生耦合机制以解决发展动力不足问题成为关键。本文基于微观视角,采用博弈论囚徒困境模型,分析了低碳农业生态产业链主体间的互动机理,研究了低碳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共生耦合机制,即资源循环利用机制、生态价值补偿机制和利益合作与风险分享机制;最后以武汉市东西湖发展低碳农业生态产业链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已经成为一种极富吸引力的工业生产模式和园区建设模式,促进其产业生态化发展,实现园区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优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我国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现状,从选址、产业定位、资源能源利用以及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促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产业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外生态经济发展走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经济,从广义上来说,是地球生态圈内人类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层面,包含着人口、技术、制度、伦理、法律等因素,是人类经济活动与生命支持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狭义上的生态经济,指人类为加强生态保护而采取的经济行为总和,纯经济意义上是指“生态产业”经济。为突出经济分析,本文所论述的生态经济指狭义(也即直接的)生态经济。生态经济为人类所认识仅有50余年,为人类所实践仅有30余年,是一种可持续的新兴的经济模式。下面简要简述国内外生态经济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信息》2006,(19):319-320
从循环经济的角度,面向化工业这一易于产生重度污染的产业部门而言,加强加大在企业内部,乃至在园区内部的物料循环,极为有利。生态工业园就是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循环经济法则,连接不同的工厂,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织。丹麦卡伦堡是目前全球生态工业园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该生态园以5家企业为核心,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与副产品,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