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定量评估林火燃烧程度、坡度、植被类型等对火烧后植被动态恢复的影响,对及时掌握火烧迹地的变化及更新演替规律和提升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2006年云南省安宁市3·29和2012年云南省易门县3·18森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5/TM、Landsat-7/ETM+和Landsat-8/OLI时间序列影像,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计算平台实现影像收集与指数计算。首先,利用归一化燃烧率和差分归一化燃烧率提取火烧迹地,并进行燃烧程度分级。其次,利用燃烧恢复率,探究火烧迹地的恢复率动态变化规律,并利用因子探测法分析燃烧程度、坡度和植被类型对燃烧恢复率的独立解释力。结果表明:①对安宁3·29和易门3·18火烧迹地,从燃烧恢复率指标看,燃烧程度为低和中低的火烧迹地,在火灾发生6~7年后火烧迹地恢复率达100%以上,而中高和高燃烧程度的火烧迹地恢复率达100%以上则需要7~9年。②在燃烧恢复率的独立解释因子中,灾后植被类型的独立解释力最高,也即灾后植被类型对火烧迹地的恢复率影响最大,燃烧程度次之,坡度最低。本文结果将为火烧迹地恢复状况评估提供参考,也有助于了解滇中乃至中国西南地区复杂地形下森林火灾发生后的植被动态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2.
浅谈火烧迹地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兴安岭地区由于春秋两季高温干旱,常发生森林火灾,为使火烧迹地森林尽快恢复,将近年来在生产实践中总结火烧迹地技术方法进行整理,供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以备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的发展,运用卫星监测林火的高科技手段已成为目前森林火灾监测的重要方法之一。为更好地巩固和发挥其在林火预警中的优势地位,结合近年来从事森林火灾卫星监测的实践,分析了卫星监测林火的基本原理和数据的接收、处理及判读方法,为提高卫星林火监测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森林火灾次数呈现递增趋势,森林防火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重,森林生态环境进一步遭到破坏。如果发生森林火灾后迹地更新不及时,很可能形成新的荒山。就森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途径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突发性火灾对南方湿地松人工林土壤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作为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生态因子,既可能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也可能会破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甚至引起生态系统的失调或崩溃。森林碳储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火烧对土壤有机碳和理化属性的影响,对认识自然或人为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选取2007年5月南方红壤丘陵区典型人工针叶林中一次突发性火灾后形成的一块火烧迹地,划分不同火烧强度,进行土壤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火灾发生2个月后,高强度火烧和中强度火烧下,0~40cm的土壤剖面有机碳储量相比低强度分别降低了61.4%和39.5%;0~10cm、10~20cm和20~40cm等3个土层上,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大小均呈现出低强度火烧>中强度火烧>高强度火烧的一致趋势。土壤理化性质方面,中、高强度火烧迹地上土壤容重相比低强度火烧有增大趋势,高强度火烧迹地土壤pH值最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AVHRR和MODIS卫星遥感资料在西藏森林火灾监测中的应用。通过监测实例的对比分析,说明两种方法在我区森林火灾监测中都是可行的,但MODIS的监测效果远远优于AVHRR。  相似文献   

7.
森林火灾是一种经常发生的森林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的特征,造成森林资源的巨大损失,严重威胁社会安全。林火预测预报是林火动态管理工作中的关键措施之一,它为林火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森林可燃物含水率是影响燃烧发生与蔓延的关键因素,实验通过分析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期其对丁山火险预测预报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林火环境脆弱带与可燃物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林火环境脆弱带的结构、功能、燃烧强度分析,揭示了林火在其结构带上的表现原理机制。同时依据可燃物分布格局、理化性质、类别、燃烧特点等进一步说明林火环境脆弱带可燃物的燃烧特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了解大兴安岭地区林火干扰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从土壤容重、土壤水热特性和土壤化学性质方面进行了探讨。火干扰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不仅取决于火干扰的强度、火后时间,而且也受到过火迹地本身植被、土壤、水文、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属于森林火灾多发的国家,每年出现的森林火灾对我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对我国现有的森林资源产生极大的破坏,因此,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并对出现的火灾险情进行及时的扑救十分重要。为了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的有效性,必须加强防火系统的信息化程度,当前我国广泛利用ARCOBJECTS技术设计森林防火辅助系统,成功实现了林火预测模型、林火损失评估模型与GIS技术的无缝集成,为我国的森林防火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11.
宫攀  唐华俊    陈仲新  张凤荣 《资源科学》2006,28(4):104-110
MODIS以其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的优势成为全球及区域土地覆盖研究的主要数据源。但如何快速准确的提取所需土地覆盖信息一直是科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对于NDVI时序数列分类方面的研究很多,其中影响分类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NDVI的数据质量问题。本文通过试验发现经过SavizkyGolay滤波处理的NDVI时序数列能够反映植被季相变化特征,与传统的滤波效果相比有明显改善,更符合实际情况。通过分析数据的波谱曲线,滤波后的时序数列能较好的区分植被与非植被、草本(一年生)与木本(多年生)覆盖类型。但研究区内一年一熟的农作物与高盖度草地、落叶针叶林与落叶阔叶林具有相似的物候特征,仅通过NDVI序列很难区分。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利用MODIS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产品对NDVI时序数列修正,利用前5个主成分进行分类。所得分类结果用363个野外调查样区进行验证,总分类精度达到了69.15%,kappa系数为0.6499。结果表明添加LST的时序数列比单纯的NDVI夸大了覆盖类型的差异,提高了分类结果的精度。为充分发挥MODIS高时间分辨率的优势,下一步应对多源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结合植被的物候关键期识别土地覆盖类型,必将进一步提高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2.
林志强  路红亚  罗布次仁  王兴 《资源科学》2013,35(11):2318-2324
选取降水、最高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积雪日数和雷暴日数等气象因子;高程、坡度和坡向等地理因子;植被类型和NDVI等植被因子及交通、人口、居住地等社会因子作为森林火险的4个风险因子,采用指标归一法、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对西藏地区森林火险进行了定量评价,按火险等级将全区分为低、较低、中、较高和高等5类风险区,分别占40.2%、38.5%、14.4%、5.1%和1.8%,风险等级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地理分布。最后利用2001-2012年火情监测公报的96个火点资料,对风险区划进行了评价对比,不同火险等级区的林火发生概率比为:9.8:5.7:3.0:0.2:0,区划结果能够为西藏森林火险防御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MODIS NDVI数据的东北森林物候期监测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7  
于信芳  庄大方 《资源科学》2006,28(4):111-117
物候是指示气候与自然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遥感技术的发展为物候监测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研究对象是中国东北森林,森林分布范围由Landsat TM影像解译得到的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确定。遥感数据源是2003年500m空间分辨率的MODIS NDVI 8天合成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分析东北主要森林树种的NDVI时间序列特征,表明不同树种的同一遥感参数时间序列基本形状近似,在关键物候期和变化振幅上存在差异,这为根据遥感参数时间序列曲线监测森林物候期奠定了理论基础。将MODIS NDVI 8天合成时间序列数据应用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HANTS)重构成每天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影像。基于每天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研究采用动态阈值法获取了东北森林物候期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东北大部分地区树木在第100天~150天开始生长,到第260天~290天逐渐停止生长,生长季长度集中在140天~180天。通过与部分物候观测数据的比较验证,表明基于MODIS NDVI数据获取的树木生长始末日期与调查资料具有可比性,获取的森林物候期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MODIS数据的泰国林地资源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婷婷  孙晓宇  于伯华 《资源科学》2008,30(7):1076-1083
遥感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对世界资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克服了世界资源研究过程中数据缺乏的困难。泰国曾经是林地资源丰富的国家,尤其是热带林地资源,但是近几十年来林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带来了一系列生态问题。选用MOD09Q1的1、2波段,MOD09A1的第6波段以及MOD11A2数据产品提取了泰国林地分布情况。由于泰国地处热带地区云雾噪音为林地的提取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有效去除云雾噪音影响,结合NDVI、NDSI、LST多参数在林地提取中的优势对泰国林地进行提取。采用泰国2003年统计年鉴提供的分省林地面积以及2003年p131r47和p131r48共2景ETM影像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多参数综合分类方法对林地提取精度较高,通过与2003年统计年鉴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二者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达到0.9264。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森林资源开发潜力与中俄合作的重点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予龙  张新亚 《资源科学》2012,34(9):1806-1814
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是中国木材资源进口的最主要来源地,中俄森林资源合作对两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俄罗斯(特别是亚洲部分)森林资源空间分布、树种结构、可采林比重和森林资源开发的基础设施与技术条件等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森林资源总量、成过熟林比例、交通条件、开采技术能力、基础设施条件等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明确了中国与俄罗斯合作开发森林资源的潜力和重点区域,进一步探讨了中俄森林资源合作的方式和重点领域。同时指出,中俄森林资源合作要充分考虑当地资源开发、保护和贸易的有关政策及各方利益关切,实现森林资源合作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6.
基于MODIS/NDVI时序数据的土地覆盖分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250m分辨率的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通过Sacizkky-Golay滤波重建高质量NDVI时间序列数据;同时融合500m分辨率的MODIS多光谱反射率数据和90m分辨率的DEM数据.将非监督分类法和决策树法相结合,进行黑龙江流域土地覆盖分类研究.对分类结果采用已有的土地覆盖数据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精度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利用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获得较高精度的土地覆盖分类结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王荣  江东  韩惠  张峰  赵少华 《资源科学》2013,35(4):868-874
森林类型识别是森林资源遥感监测的基础工作,低分辨率遥感影像缺少纹理细节信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不仅具有光谱信息,而且提供丰富的空间、纹理特征信息,因此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纹理特征进行森林内部信息的提取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传统基于单个象元纯光谱及面向对象建立规则集的方法难以有效区分天然林与人工林植被覆盖信息.本文利用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算法、Sobel算子边缘检测及骨架线提取等方法,提取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纹理线特征,构建了一种新的特征指数——纹理线条密度指数(TLDI).研究表明:与常用的NDVI、SAVI、EVI等植被特征及VAR、HOMO、CON等GLCM纹理特征指数相比,TLDI指数的离散度更好、分类效果更佳;当TLDI>0.1时,为天然林植被覆盖区;当0<TLDI<0.1时,为人工林植被覆盖区.典型区域的实验表明,除极少数稀疏天然林对象斑块错分人工林,总体分类精度较高,人工林错分率小于0.83%,面向对象的TLDI指数可以有效地提取森林内部天然林与人工林植被覆盖信息.  相似文献   

18.
秦岭地区植被NDVI海拔梯度差异及其气温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晓临  白红英  王涛 《资源科学》2013,35(3):618-626
秦岭山系是我国南北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属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区域,也是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区域.基于2000年-2009年时序重建MODIS NDVI及气温、DEM等数据,对气候变化下的秦岭地区NDVI变化趋势及区域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年-2009年,秦岭地区植被覆盖较好,且呈逐年增加态势;②秦岭10a平均NDVI值总体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降低,最大值在海拔1500~2000m范围内,最小值在海拔<500m范围内,反映了秦岭地区海拔<500m区域内人类活动对植被生态系统的强烈影响;③秦岭地区植被覆盖除在海拔1500~2000m和>2700m范围内增加趋势不显著外,在其他海拔范围内均呈显著增加态势,且增加速率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④近30a来秦岭地区气温呈上升趋势,高于我国近30a来的平均增温速率.秦岭地区高海拔区域(>2700m)NDVI与气温相关性最高(0.43),表明高海拔区域陆地植被生态系统更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快速、客观、有效的森林资源变化监测技术是林业资源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本研究基于面向对象影像分析的思想,提出面向小班对象的森林资源变化遥感监测方法.首先,通过结合森林小班图层的大尺度影像分割,得到小班影像对象;其次,在森林小班专题对象内部,进行小尺度分割,自动提取变化图斑边界,得到变化与未变化小班影像对象;最后,通过对每一林地专题内部变化小班的分类解译,直接获得森林资源的地类变化信息.该方法可以根据影像分辨率的高低和森林小班图的尺度,满足不同比例尺森林覆盖变化监测的精度要求.以福建省厦门市为例,选用2011年RapidEye卫星影像和2007年森林小班图层进行森林覆盖变化信息提取.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确保精度的同时,时间效率提高1~2倍,满足林业部门对森林覆盖变化信息快速准确获取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延河流域阔叶林地上生物量遥感监测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娄雪婷  曾源  吴炳方  苏常红  徐延达  赵炎 《资源科学》2010,32(11):2229-2238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研究其代表区域—延河流域有利于指导植被建设。本文利用2009年生长季的环境减灾小卫星影像,以基于遥感的统计模型法估算了延河流域的阔叶林地上生物量,分析了阔叶林地上生物量与自然、社会条件等方面的相关性,探寻了影响阔叶林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延河流域阔叶林地上生物量均值为34.45t/hm2,其空间分布特征是南高北低,东西低中部高,其最高值可达209.2t/hm2;气候、地形、植物种类、人为活动四项因子都对生物量的空间分布产生了影响,但制约该地区森林发育的最重要因子还是气候影响中的水分;人类生产生活与阔叶林地上生物量有着相似的分布区域,形成了经济发达地区阔叶林生物量高于欠发达地区的格局,主要原因是当地人为改善环境及国家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