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期刊零被引率与期刊关键评价指标的相关关系,检验期刊零被引率作为期刊评价反向指标的科学性。【方法】以CSSCI为数据源,选择图书情报学科核心期刊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时间窗口分别为2-5年的期刊零被引率、期刊关键评价指标,借助于SPSS分析期刊零被引率与期刊评价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期刊零被引率与期刊关键评价指标(2年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和h指数)显著负相关,期刊自引对于期刊的引用突破并不构成重要影响。【结论】期刊零被引率可以作为一个反向指标,但需要考虑学科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研究2010-2014年中国新被SCI收录科技期刊的文献计量指标,分析发展态势。【方法】 利用Web of Science和JCR,预估各期刊2014年度影响因子(IF),统计H指数、零被引率等文献计量学指标,研究IF和零被引率、大陆地区发文和大陆施引次数的相关性。【结果】 我国新被SCI收录期刊发展势头良好。【结论】 当前应从减少零被引率、提高国际论文比、组约高质量研究性论文、优先资助填补我国学科空白的英文期刊等方面促进我国SCI期刊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应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统计并分析14种图书馆情报学核心期刊2004—2010年所发表论文的被引情况。对各期刊的被引率、期刊自引、互引、被引频次区间分布和即年指标等进行客观分析,以了解我国图书馆情报领域学术成果交流、渗透和利用情况,并与前期的结果进行比较,综合评价各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办刊现状,以期为各期刊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研究机构指数(Author Affiliation Index)与主要文献计量指标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进一步推进机构指数的应用。[方法/过程]本文以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期刊CSSCI期刊为例,基于中国知网CNKI引文数据库,计算出各期刊的机构指数,并采用相关系数、偏最小二乘法对其与影响因子、h指数、被引次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机构指数与影响因子正相关但拟合优度不高,与h指数、被引频次不相关,说明机构指数能够提供除期刊影响力以外的其他信息;机构指数具有较好的统计学评价指标特征,可以作为期刊评价指标;机构指数的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收集2012年MEDLINE数据库收录的中文期刊,对其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引用刊数、h指数、基金论文比等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作了分析,并使用相对学科平均值和相对学科最高值进一步定位期刊在学科内的大致排位,同时,对各期刊的综合评价总分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整体来看,MEDLINE收录的中文期刊其学术质量相对较高,其中更不乏有在学科内具有较大影响力者;但学术质量不是期刊加入MEDLINE的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6.
以《科学学研究》为例,分析了h指数的时间演变规律,发现h指数呈现出成长曲线的特征,该期刊1996年进入成长起,2005年进入成熟期。在进入成熟期之前,期刊的h指数和篇均被引量之间高度线性相关,也就是说在成熟期之前,可以用篇均被引量代替h指数来进行期刊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病学核心期刊零被引率与期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统计19种神经病学核心期刊2012年的零被引率,并与复合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基金论文比、学科扩散指标、学科影响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直线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零被引率与引用半衰期呈正相关,与基金论文比、学科扩散指标呈负相关,而复合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复合5年影响因子、复合他引影响因子、被引半衰期、学科影响指标与零被引率无相关性。【结论】 零被引率与引用半衰期、基金论文比、学科扩散指标相关,可通过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论文的创新性及学术性来降低零被引论文数量。  相似文献   

8.
期刊P指数与其他评价指标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P指数对期刊绩效评价的效能,并探讨其与传统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统计学方法,以2008-2012年CSSCI收录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考察了P指数与h指数、五年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P指数与被引频次、平均被引率、五年影响因子相关性显著,与h指数具有一定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P指数与五年影响因子、h指数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9.
预防医学类期刊引证指标与零被引论文率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查阅《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及中国知网,对31种预防医学类期刊的引证指标及其与零被引论文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期刊零被引率平均为49.16%;复合影响因子为0.451(0.070~1.354),复合即年指标为0.060(0.006~0.507),引用半衰期为5.7(3.3~7.4),被引半衰期为4.8(3.4~7.6),引用期刊数为492(145~1332),被引期刊数为490(106~1256),他引总引比为0.84(0.41~1.00),互引指数为1.17%(0.08~3.58)%。期刊复合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被引期刊数和零被引论文率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08,-0.382,-0.430,P值均<0.05), 引用半衰期和零被引率呈正相关(r=0.578,P<0.05);而被引半衰期、引用期刊数、他引总引比、互引指数与零被引论文率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254,-0.149,0.341,-0.167,P值均>0.05)。  相似文献   

10.
科技期刊编校质量与学术影响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期刊的编校质量与学术影响力从两个相互独立的方面反映了期刊的质量,那么两者是否有一定相关性呢?本文将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公布的2008~2009年105种自然科学期刊的编校差错情况,与各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即年指标、h-指数和Web下载率等指标作相关性分析,另外,还对河南省22种医学期刊的情况单独作了分析.结果均表明,期刊的差错基数或差错率与期刊的基金论文比、即年指标、Web下载率均呈显著负相关(均为P<0.05),虽然与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h-指数没有表现出统计学上的相关性,但相关系数均为负值,可能与样本量较小及被引高峰到来较迟等有关.科技期刊编校质量与学术影响力有关,各大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可适当引入期刊编校质量相关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所收录的眼科学期刊历年被引用论文数的统计,发现期刊被引用论文数在期刊出版后的3~5年达到峰值,然后又下降;期刊的被引频次也呈现同样的被引分布。因此可以通过计算期刊3年前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论文数与期刊3年前发表论文总数的比值来作为期刊年被引论文率,期刊年被引论文率可以作为反映期刊论文被利用概率大小的测度指标。进一步随机选择生物学基础学类、大气科学类、水产学类、数学类、冶金工程技术类期刊,计算出期刊年被引论文率,对其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做相关分析,期刊年被引论文率与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h指数等均无相关性。由此期刊年被引论文率不能作为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指标,但是它能反映出期刊论文发表后被引用概率的大小,能提供给作者论文发表在哪些杂志上被引的可能性更大,哪个杂志受读者的关注度更高。这些信息对于读者选择期刊投稿非常有用,对于研究人员评价期刊的整体被利用程度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者机构分布情况在科技期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行的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如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均属被引指标,因而可通过提高自引人为操纵,致使其作为期刊评价指标的公正性受到质疑。为寻求更为客观的期刊评价方法,本文探讨了应用作者机构分布情况评价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可行性。根据国内4种眼科学核心期刊论文的机构分布情况,以发文量、论文被引量和下载量为评价指标,确定各机构学术影响力分值,并以此对各机构进行排序(总体机构排序)。然后对我国2010年11种眼科学期刊各机构发文量进行统计,并与确定的各机构学术影响力排序做等级相关检验,根据各期刊作者机构排序与总体机构排序的相关度最终确定各期刊影响力排序。将此期刊排序、影响因子排序和总被引频次排序分别与问卷调查的该11种眼科学期刊排序进行相关检验,结果表明,用作者机构分布情况评价科技期刊影响力优于影响因子及总被引频次,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8年期刊目录中的中华医学会出版的9个类别62种中华系列期刊为例,检索了各期刊2000~2009年在万方数据库中载文量和被引用情况。根据期刊评价指数的定义,分别计算出各期刊的H指数、G指数和HG指数。根据HG指数对期刊进行排名。并利用SPSS软件对期刊的各种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对期刊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基础学科期刊论文被引的分布特点,探究低被引论文区间的界定和评价方法。【方法】 以科学引文索引(WoS)收录的65种凝聚态物理学期刊(CMJ)的被引数据为研究对象,以统计学原理和文献计量学方法,比较分析h指数核心区、被引频次小于篇均被引次数论文,以及最低被引论文的累计被引频次为期刊总被引频次的5%,10%和20%区域内论文的被引特性,以此确定CMJ最合理的低被引区。【结果】 CMJ整体零被引率仅为10%,可视为高质量的期刊集合。最低被引论文的累计被引达到总被引频次20%的区域和被引小于篇均被引次数的区域具有被界定为低被引区的统计学依据。零被引率、低被引率和低被引密度与传统评价指标IF、h指数、篇均被引次数以及可被引论文数、总被引频次不存在强相关性,满足作为独立评价指标的充分条件。【结论】 由零被引率、低被引率和低被引密度构成复合指标Evel {rN0,rN x,rTci x}用于描述期刊的低被引特性;由h指数和特定区域内的篇均被引次数构成另一个复合指标Evel {h,Ci 20%,Ci cipp,Ci h}用于比较期刊的被引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期刊被引结构可以构形分类,而评价参数在不同被引区域有可能存在竞争优势;因此评价期刊的低被引情况要以分析被引结构为前提。期刊的综合评价应该使用多参数多维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丰富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新的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f(x)指数。[方法]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年期刊目录中的34种图书情报学期刊为例,通过CNKI获取各期刊2012年的载文量、篇被引频次,利用excel、c++计算相应评价指标的得分,并根据f(x)指数的得分对期刊进行排名。[结果]与当年遴选出的CSSCI核心期刊相比,评价结果准确率达94.12%;对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发现f(x)指数与包括影响因子在内的多种期刊评价指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结论]f(x)指数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考虑了期刊的载文量、总被引、篇均被引等因素,考虑了低被引和高被引论文的差异性,可作为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Scopus数据库中江苏省具有代表性的38种科技期刊2008—2012年文献计量指标研究分析,指出江苏省有60%的期刊排在中国被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的中位数之前,且江苏省高h指数期刊比例略高于国家水平,近5年江苏大部分期刊的SJR呈上升趋势,其中个别SCI、EI收录期刊的SJR有所下降;近5年大部分期刊的自引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但仍有一定数量的高自引期刊和零自引期刊,期刊的高自引和SJR并不总呈正相关,英文SCI期刊的自引率较低;尽管大部分期刊近年来的零被引率呈下降趋势,但整体仍保持在较高值(50%),38种期刊零被引率的平均值大于EI期刊的平均值,SCI期刊的零被引率最低。结果表明,江苏省科技期刊整体上的国际影响力还有上升空间,应该在进一步提高江苏科技期刊的整体办刊水平和质量的基础上,发挥SCI和EI期刊的优势,有目的、有步骤地培育一批全国一流、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17.
马凌飞  舒畅 《科技通报》2019,35(5):214-220
为了解浙江省科技期刊影响力现状,对2015-2017年省内112种科技期刊的主管单位级别、核心期刊收录、官网建设、扩展总被引频次、他引率、被引半衰期、即年指标、H指数、影响因子、来源文献量、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和基金论文比等13项指标进行汇总,分析评价期刊外部特征、被引情况、文献来源。结果显示浙江省科技期刊总体发展呈逐年提升趋势,但整体影响力仍处于全国中下游,不同学科刊物的影响力不够均衡。浙江省科技期刊活跃程度、差异化程度和传播推广度均有待提升,各期刊应结合刊物属性和学科特点制定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知网收录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的被引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统计分析了2001年至2010年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所收录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的被引分布情况和历年零被引率的波动情况。研究发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的被引分布呈现高被引和低被引的双峰分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发表后的前4年为其零被引转化成非零被引的关键时段。2010年发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两年后的零被引率达到了52%,数据库中2010年发表的该类论文中有51461篇论文截至2012年2月未获得引用。因此我们认为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者应严把国家自然科学论文的监督和审查,使其真正实至名归;由于受到基金论文被引双峰分布和高零被引率的影响期刊评价指标基金论文比与期刊的影响因子相关性不大;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的零被引变化规律也提示2年影响因子评价期刊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期刊评价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新的文献可视化手段,对1998-2009年主题为期刊评价的CSSCI来源文献分析,分别绘制了作者、关键词、作者共被引、期刊共被引、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解读和评述了期刊评价领域的特点。h指数、CSSCI、web即年下载率等是热点话题;知识源主要集中在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新闻与传播学两类学科期刊;核心期刊、人文社会科学期刊、h指数等评价指标研究是期刊评价研究的三个主要知识领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P指数在中国SCI期刊评价中的适用性,从而促进中国SCI期刊评价体系的完善。【方法】 以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SCI期刊在2014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的主要文献计量指标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P指数分别用于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中国SCI期刊评价的有效性,分析P指数与被JCR收录后的总被引次数(C)、影响因子(IF)、5年影响因子(IF5)、被JCR收录后的总载文量(N)和平均被引率(C/N)的关系,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将P指数和h指数对中国SCI期刊评价的适用性进行对比。【结果】 P指数与中国SCI期刊的总被引次数、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总载文量、平均被引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能够较好地反映期刊的规模和影响力。P指数对同一学科SCI期刊比不同学科SCI期刊的评价更具优势。【结论】 P指数延续了h指数的优点,并具有更强的区分度,对优秀学术期刊的识别能力比较突出,使期刊评价更加科学,具有更加广泛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