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将中国科技特派员政策划分为逐步试点、示范推广、深入推进和全新发展4个阶段,研究发现:宏观和微观双动力及其相互作用是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构建由科技特派员、农户、产业化主体等构成的利益共同体与农户增收之间因果关系链,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是科技特派员制度演化的最终目的 ;中国科技特派员制度已从专注技术推广的科技性政策演化为注重技术与市场有效对接的综合性制度安排,搭建科技特派员与产业化主体等资源融合的农业科技服务协同平台将成为科技特派员制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不同于“合作社+小农户”、“公司+小农户”等工商带动型的脱贫模式,科技特派员制度下的“科研人员+合作社+小农户”等路径显现了科技和产业带动的双重效应。在科技特派员制度下,“科技兴农”显示了科技创新、市场培育和素质提升的“研究—扩散—衔接”逻辑框架,联结科技与市场协同创新对小农户的带动具有明显的效应。从农业推广绩效和影响角度来说,运用科技特派员制度中蕴含的经济性内涵脱贫模式与路径,对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变革和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以及对小农户衔接农业现代化有直接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了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对于科技兴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对我国科技推广效率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宁夏科技特派员制度为例,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科技特派员对农户的现场指导、与农户进行股份合作两种方式对于提高农民全要素生产率效果显著,并据此得出了相关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解决大量农民群众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使农民实现增产增收、农业增效.科技特派员自身的素质与技能提高日显重要,本文结合陕西省推行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制度的经验,阐述了对科技特派员进行培训的必要性, 并从法律法规、政策解读、新技术与专业培训、市场营销等方面探讨了对科技特派员进行培训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5.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我国实现科技兴农的重要制度体系。运用产权分析框架从个人这一基本单位对科技特派员制度进行分解,通过对甘肃省"十一五"计划项目中科技特派员相关项目的调查,指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运行机制和内在结构。研究表明:科技特派员制度随着农民、科技特派员、政府官员之间权利的重新界定而不断发展,是形成又逐渐打破均衡状态的过程。因此,只有各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自由、平等的不断进行产权调整,科技特派员制度才能获得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技特派员是指经地方党委和政府按照一定程序选派,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民看病难问题,按照市场需求和农民实际需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农业科技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余年来,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技人才为主体、以科技成果为纽带,在助力打赢脱...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技特派员是现代生产要素向农村转化的重要枢纽,充分发挥其转化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抽样调查了四川省254名农业科技特派员,运用Probit模型,分析科技特派员特征、科技特派员制度和政策环境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态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影响科技特派员工作态度的主要因素是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完善程度和政策环境的保障程度.政府应主抓省级特派员,首选来自财力、物力丰厚部门的人员作为特派员,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同时要明确特派员收益合法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江西省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的科技特派员选派、政策保障情况,分析了江西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过程中部门协同机制、绩效评价体系、科技特派员培训和有偿服务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莎莎 《西藏科技》2013,(10):3-4,26
2007年以来,山南地区先后选派农牧民科技特派员497名.为深入推进农牧民科技特派员工作,山南地区积极探索科技特派员管理的方式方法,着力在选准、管好、培养、用活上下功夫,有力地调动了农牧民科技特派员服务农牧业和产业发展的热情.科技特派员通过面对面、手把手为农牧业提供技术指导和示范引路,在产业提质升级、农牧业生产增产增收、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等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政策体制、能力机制、利益风险等方面对科技特派员制度进行探讨有助于解决在这项工作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更大程度的发挥科技特派员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由于大科学装置的公共性、投资与回报之间的超长期关系,探寻以大科学为基础的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道路,已经成为了我国的发展趋势。通过从国家主导的大科学俱乐部、大科学组织跨国采购的集聚效应以及大科学技术供需信息的有效对接等三个方面对欧洲大科学商业论坛的制度经验做出探析,获得了以下3个方面的政策启示:(1)探索建立大科学俱乐部制度,促进我国地方政府跨边界合作共建大科学组织;(2)探索建立我国的大科学产业政策,以公共创新采购促进产业组织技术能力提升;(3)探索建立中国大科学市场制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与科技体制改革过程的梳理,分析每个改革阶段体制的变化对科技服务业的制约、激励和双重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新中国成立初期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阻碍科技服务业的产生,市场化程度低、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与科技成果转化限制为制约因素;(2)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基本体制保障、技术商品化的合法性、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因素激励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3)两种体制改革对科技服务业的人力要素、服务平台以及服务生态带来双重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持续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服务最大程度市场化,逐步完善科技服务生态以及提升科技服务组织专业能力与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杂交构树易种植、门槛低,贫困农户种植杂交构树当年就可以获得收益,平均每亩年收益3 000多元。5年来,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大力推动下,以中国科学院核心科技为支撑,杂交构树扶贫试点工程扶贫效果明显: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100余万亩,带贫模式多样,惠及20多万贫困人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力量。通过统筹夯实杂交构树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强化产业化落地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加大产业部门的协同互动和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实施"林-料-畜"一体化战略,可为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李湛  张良  罗鄂湘 《科研管理》2019,40(10):14-24
摘要:将科技创新政策归纳为六种类型,建立三阶段通径模型,以上海市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科技创新政策对企业不同创新阶段能力及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六类创新政策对于企业创新产业化实现的路径影响存在异质性,财政政策、外部规范性政策只对创新基础投入能力产生直接正向影响,金融政策对创新基础投入能力及创新中间转化能力产生直接正向影响;知识产权政策对创新基础投入能力及创新产业化实现能力产生直接正向影响;税收政策、人才政策对创新成果产业化三个阶段均产生直接正向影响。且六类创新政策对于促进企业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政策效应大小依次是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中间转化能力、创新产业化实现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科技组织体系60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旭斌 《科学学研究》2010,28(9):1308-1315
农业科学研究组织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体系构成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组织基础。农业科学研究组织体系伴随政治和经济体制变革而相应调整。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体系依附政治生态的同时,围绕推广实效不断进行推广组织和形式的创新。解决中国农业科技组织体系存在问题,必需重新组合科学研究资源,改革县乡技术推广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6.
张文忠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2):1745-1756
科技创新中心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集聚、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支撑,以及创新组织和企业的合作与相互促进。中国在面向未来发展征程中,建设不同层级的科技创新中心网络体系,形成能够对接全球创新网络体系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全国科技研发和技术转移的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区域科技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以及促进地方特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地方科技创新中心。围绕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需要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统筹规划和建设各种科技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平台,以企业为创新活动主体,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  相似文献   

17.
依据PZB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在对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与传统服务在服务接触要素和服务差距2个方面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SERVQUAL量表进行修正,构建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质量测度模型,并对其服务质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接触3要素——管理者、企业、企业科技特派员自身对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质量的期望与感知均存在差距。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分别从政府、企业、企业科技特派员和高校4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质量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1984——2019年国家层面上发布的298项专利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我国专利政策的历史演进、发文府际关系、不同阶段的政策结构特征、总体演进逻辑和趋势等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随着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专利政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自1984年我国专利制度建立以来历经了改革开放内需驱动下的初步确立阶段、迫于国际压力下的与国际接轨阶段、全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阶段和由专利大国迈向专利强国的全面治理阶段。整个演进过程也反映了专利技术在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性的变化过程、不同阶段专利事业发展重心的变化以及政府运用政策工具的特点和规律。在总体演进过程中专利政策的体系结构不断扩张,体现出与国家创新体系、科技管理体系、产业经济体系不断融合的特征,同时其自身功能定位从传统的权利保护鼓励创造向激励创新、促进产业化应用和经济体制变革等综合功能转变。  相似文献   

19.
借由组织制度理论视角与典型组织的调查,研究科技服务组织的制度系统特征及其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政府、市场双重主导逻辑提供组织服务创新的依据和原则,并渗透进入组织场域;不同服务类型表现出双重逻辑差异化的作用形式与冲突强度;将4种典型服务产品与模式纳入一个组织响应制度系统影响的二维理论化模型,可有效解释当前科技服务组织及其服...  相似文献   

20.
何科方  钟书华 《科研管理》2012,33(1):112-119
进入新经济时代,大批从孵化器毕业的成长性企业缺少专业化的"加速"服务,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近年来,在中国科技政策的引导下,部分地区借鉴企业加速器发展的国际经验,投资兴建企业加速器。通过顶层设计、制度创新与"自下而上"的推动形成合力,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加速器大国。企业加速器的建立,使创新服务链更加完整,形成"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三位一体的新格局,为高新区"二次创业"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