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加强企业科技特派员与企业的耦合,推进产学合作、提升合作效果,在耦合及协同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企业科技特派员与企业耦合评价模型,对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与企业合作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与企业之间尚未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双方处于相对脱节的状态,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共生理论,构建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与企业共生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共生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与企业的共生机理,以期不断完善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促进二者对称性互利共生模式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陈岚 《现代情报》2015,35(6):3-8
文章从服务载体、服务过程、服务结果和信息内容4个方面构建政务微博信息服务质量模型,以"南通发布"为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模型检验和实证研究,依据实证结果和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对"南通发布"信息服务质量差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形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东省部产学研办、省院合作办在2007年率先启动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的基础上,扩大规模,提高层次,全面推进“百校千人万企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工程”,从全国高校、研究机构选派科技人员入驻广东企业,大规模、全方位地推进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得到了全国科技界、教育界和广东企业界的广泛好评.通过对广东省科技厅产学研结合处公布的历年企业科技特派员名单进行整理,分析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近年来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5.
赵乃瑄  谢渝玥  鲍志彦 《现代情报》2021,40(11):107-115
[目的/意义]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从服务接触视角,提取高校专利信息服务的质量要素,以期促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方法/过程] 围绕高校专利信息服务的流程,从资源接触、人员接触和管理接触3个维度,提取出11个服务质量要素,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运用Kano模型和IPA分析法明确要素的类别以及提升的优先顺序。[结果/结论] 对于优势要素和薄弱要素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可以从资源接触中的服务平台、管理接触中的服务反馈、人员接触中的业务能力3个方面重点进行提升。  相似文献   

6.
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是落实省部行动计划,促进产学深度合作的有效举措。文章采用AHP赋权和熵值法赋权的组合赋权法构建了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DTOPSIS法构建了基于组合权重的动态多目标决策工作绩效综合评价模型,并对2009年广东省21个地市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针对分类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网络环境对用户感知图书馆电子服务质量的影响,指出因为图书馆电子服务中交互质量的改变,用户感知服务质量的路径、机理和内容也随之改变。而图书馆电子服务质量的研究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学者们对其构成要素和模型的研究远未取得共识。目前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基于SERVQUAL理论基础的电子服务质量评价研究和围绕ARL的DigiQUAL所进行的研究。最后指出图书馆电子服务质量评价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为:实证研究、理论体系构建和服务差距分析。  相似文献   

8.
殷红燕 《现代情报》2012,32(6):126-130
本研究以广东流动图书馆为例,采用用户满意度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探索了流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方法。本文在对广东流动图书馆服务进行用户满意度量化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用户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8个方面的差异对服务进行了细化评价,由此为改善服务质量提出客观而全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大力支持科技金融服务业发展。以“XK网贷平台”为例,开展200份问卷调查、分析137份有效样本数据,基于SERVQUAL模型、服务期望值和感知值的差距分析,以乘积标度法等工具计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及其五个服务维度的权重值,对服务质量进行量化测量及对服务质量差距作分析,最后从五个维度分析该平台服务质量问题,并对P2P网贷及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发展提出三个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研究了B2C网站服务质量改进和提升的关键要素。首先,借鉴SERVQUAL模型,并基于文献调研、顾客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构建适于B2C网站服务质量评估的顾客需求指标体系;其次,结合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和Kano模型确定需求项的权重;然后,针对顾客需求提出服务改进要素,构建质量屋中的关系矩阵,并采用三角模糊数进行定量描述;最后,结合熵值法处理技术竞争性评估结果,确定B2C网站服务质量改进的关键要素。通过引入GAP模型、Kano模型、熵值法和模糊集理论改进QFD方法,并应用于B2C网站服务质量研究中,可将顾客需求与B2C网站服务质量改进策略相关联,为在线经营企业的服务质量改进和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张静  朱玉春 《资源科学》2019,41(2):352-361
科技扶贫已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之一,科技特派员企业作为科技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基于科技特派员企业社会资本的视角,选取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区208家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企业作为观察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法分别从结构型、关系型和认知型3个维度测度了科特派企业的社会资本,并运用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企业社会资本对科特派企业精准扶贫的影响。研究表明,科特派企业结构型、关系型和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帮扶带动扶贫、产业增收扶贫和投资收益扶贫均有着显著正向影响,科特派企业的社会资本在科特派精准扶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科特派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从多维度集聚企业社会资本,建立科特派企业联盟,运用科技创新驱动农业产业融合,构建由政府、高校、合作社和金融组织等多主体参与的多元协同科特派精准扶贫机制,带动区域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互联网+服务模式构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服务体系,提高平台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平台对企业的科技服务能力。分析了国内外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现状,提出了平台—产业链—终端三层应用服务体系架构方案,探讨了该体系架构的主要功能,以及基于该体系架构为企业提供精准信息服务的服务模式。以本文提出的体系架构方案能够支撑平台开放实验室更好地服务于企业需求,加快推进首都科技创新成果向应用转化落地。  相似文献   

13.
以2009-2013年行业就业人数为基础数据,采用区位熵指数、空间基尼系数等,分别对广东和台湾科技服务业集聚的整体状况、内部区域空间分布及各市的集聚水平进行测度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从产业集聚水平与集聚程度,还是在区域内部空间均衡发展上,广东相较台湾都有一定的差距,台湾的科技服务业在中国具有绝对的专业化优势;但显示广东的产业集聚程度正逐渐上升,特别是2013年呈现显著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14.
“十三五时期”,广东省生产力服务体系快速发展,规模逐年壮大,服务内容从传统的中介服务逐步向全链条创新服务转变,发展趋势不断往专业化、网络化、集成化和国际化转变,逐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东科技创新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为适应广东省生产力服务体系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提升生产力中心系统的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亟需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生产力科技创新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客观、科学地推进生产力体系的创新发展,作为其动态管理及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因此,本文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广东省生产力服务体系科技创新服务能力评价模型,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确定了关键影响因素。经实证研究发现,2010-2018年间广东省生产力服务体系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区域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不均衡,珠三角地区遥遥领先于粤东西北地区;企业服务能力、人力资源、科技创新资源对生产力服务体系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影响相对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2009—2018年广东省制造业核心城市数据为基础,运用面板随机效应模型,从先进制造业行业异质性和高端服务行业异质性角度出发,重点研究科技服务业FDI对先进制造业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高端服务FDI与先进制造业和其细分行业下的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学业有显著正相关性,与钢铁冶炼及加工业不相关;而高端服务业各细分行业中,科技服务业FDI对先进制造业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与其它服务行业FDI相比,其影响程度相对较小。最后,结合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十三五"规划,为广东省制造业更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政策意见。  相似文献   

16.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科技创新体系的三螺旋结构框架提出科技服务业面向服务的科技创新体系,从服务创新产业发展潜力、服务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服务创新成果创造能力等3个方面构建科技服务业服务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CRITIC-VIKOR法对我国科技服务业服务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的服务创新能力差异显著,其中东部的服务创新能力最强且大幅度领先,西部的服务创新能力最弱且停滞不前。研究提出应积极落实各项国家战略决策,缩小各区域服务创新能力差距,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围绕科技评审专家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与应用研究这一主题,总结国家层面、广东省关于科技评审专家科研诚信管理方面的主要政策措施,基于元评价理论建立科技评审专家工作质量评价模型,并运用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项目评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评价专家评审工作质量。研究发现,不同指标的平均得分与标准差存在明显的差异,应当受到相对应的关注与重视;同时,实例中大多数专家的评审质量处于一般的水平,需加强对表现较差的指标的监督管理。最后,根据政策梳理和模型的实证结果,提出完善科技评审专家信用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