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提出了以水资源安全评价为核心,以流域为基础构建面向流域水资源安全的决策支持系统框架.系统由控制层数据库、知识库和模型库四部分组成,以安全评价模型库为核心,调用数据库信息,结合知识库的辅助,得出水资源安全维护措施。系统可为实现流域水资源安全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基于Pythagoras-TOPSIS法的长三角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DPSIR理论框架为基础构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体系,结合毕达哥拉斯模糊集理论与TOPSIS法对长三角25座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认为:杭州市在目标区域内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最优,从地理位置来看浙南地区总体评价结果优于苏南浙北地区与上海市,苏北地区总体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较低。同时展示各省市水资源承载力分系统排序。依据DPSIR-水资源承载力系统,针对评价结果给水资源管理相关部门提供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3.
干旱区绿洲城市扩张对水资源的影响——以石河子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凯  冉圣宏  田玉军  亓沛沛 《资源科学》2011,33(9):1720-1726
干旱区绿洲城市扩张必然会对原有的水资源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并带来一系列与水资源相关的问题。本文利用1978年-2008年间石河子市的社会经济数据、水文和气候数据以及1991年-2008年间环境监测数据等,采用对比分析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典型的绿洲城市扩张对水量、水质等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石河子市工业和生活用水量持续增高,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说明城市扩张消耗了大量的地下水资源,对水资源产生了压力;②石河子市污水排放量在2000年之前呈直线上升,2000年以后随着工业结构逐步调整、人口增加速度放缓等因素,变得比较稳定,但是人口的增加和工业产能的提高使污水排放量仍有一定程度增加;③作为石河子主要纳污水库的蘑菇湖水库,主要污染物量呈上升趋势或维持在高位,污染形势严重。  相似文献   

4.
基于SD模型的中山市水资源系统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帅  陈志和  梁剑喜  黄晶  银磊  朱志华 《资源科学》2014,36(6):1158-1167
当前水资源安全问题日趋严重,了解水资源系统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对解决水资源安全问题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建立水资源系统模型,并以广东省中山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水资源系统各制约因素,寻求系统主要驱动因子及其在这些因子驱动作用下系统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工业污水排放系数、污水集中处理率、GDP增长率和污水回用率为中山市水资源系统主要驱动因子;②适当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和降低工业污水排放系数有利于中山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③缺水程度受GDP增长率的影响较大,当GDP增长率分别提高5%、10%、15%和20%时,相应缺水程度分别达到4.5%、7%、10%和13%,而污水回用率的提高对于缺水程度的改善有着显著效果。研究成果可为中山市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22,(1):91-97
运用DEA交叉评价模型、水资源约束模型以及加权GLS回归方法,考察了中国三大流域生态效率的非均衡分布及差异性,分别选取黄河、长江以及珠江三大流域22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对各流域2008-2018年生态效率及其水资源约束强度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整体而言,三大流域生态效率处于中低水平。(2)三大流域的生态效率水平差异性明显,由高到低依次为珠江、长江、黄河;且经济与生态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黄河流域的经济增长仍在以牺牲一定的生态环境为代价,而珠江流域的经济增长可促进环境改善。(3)水资源供给限制会促进黄河和长江流域生态效率的增长,但对珠江流域生态效率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源结构和流域治理能力对三大流域生态效率的提升均具有显著影响。另外,影响黄河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还有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外资利用程度的提高对长江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较大。据此提出应改善能源结构、合理规划水利设施建设及调配水资源供给限制等措施,以促进各流域生态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6.
王兵  祝葶  杜敏哲 《资源科学》2021,43(4):813-822
科学测算水资源系统全要素生产率,对保障城市水资源系统的可持续运行意义重大。本文构建了由“供水-用水-净水”3个子系统组成的城市水资源系统,基于网络RAM模型和两期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了2004—2016年中国95个城市分别在独立、综合和合作治理模式下的水资源系统生产率,对比分析了不同治理模式下其驱动因素和耦合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①从全样本层面来看,中国城市水资源系统生产率的年均增速较低,并按综合型模式(0.488%)、合作型模式(0.463%)、独立型模式(0.292%)的顺序依次递减,但其增长都来源于技术进步,并且主要来源于用水子系统的贡献。②通过治理模式识别后,发现大多数城市适合综合型治理模式,且水资源系统生产率指数也有显著提高。因此,科学测算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城市水资源系统生产率,实施差异化的水资源系统管理政策,对推动城市水资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水资源短缺阻碍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探索城市水资源的循环经济利用模式,促进水资源的重复利用。依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将城市水资源输入系统的雨水和输出系统的污水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对雨水、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循环经济利用模式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循环利用的方法及途径,并对城市水资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及解决策略,为城市水资源循环经济模式的推广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继堂  周超  马强  陈美 《中国科技纵横》2014,(6):247-248,251
现代水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是流域管理。本文在描述流域管理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通过对国外水资源管理成功经验的介绍结合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实践发展,探讨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发展。我国水资源质量现状表明,只有从流域管理现状出发,把流域管理作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主要途径,才能做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覆盖取水总量控制、用水过程控制和排水必要性需求控制的全过程的水资源需求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苏贤保  李勋贵  赵军峰 《资源科学》2018,40(5):1016-1025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对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合理规划意义重大。针对目前水资源系统承载力研究中存在研究重点考虑不足,研究方法存在误差等问题,以甘肃省17个流域为评价单元,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阈值入手,提出新的相对水资源承载力方法来量化研究区2015年、2020年、2030年的水资源系统承载力。结果表明:本研究所用的水资源系统承载力计算方法较现有的相对水资源承载力方法更符合实际;甘肃省大部分区域的水资源系统承载力呈超载状态,超载的流域集中在西北,不超载的流域集中在东南,承载力、承载规模和开发潜力均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综合来看,河西内陆河流域和湟水流域不具备开发潜力,黄河干流区间和泾河流域开发潜力较小,嘉陵江、渭河、洮河、大通河流域水资源系统开发潜力最大,其他流域开发潜力居中;水资源对水资源系统综合承载力的影响较水环境更强;对比甘肃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和水资源系统开发潜力与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发现三者的分布格局基本吻合,这一现象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系统承载力计算,以及水资源合理规划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孙思奥  汤秋鸿 《资源科学》2020,42(12):2261-2273
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亟需开展水资源需求管理,以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二级流域为基本单元,采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方法分析2003—2015年黄河流域用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流域用水时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黄河流域用水量占比全国用水量8.0%~9.3%,年用水总量呈现上升趋势,而人均用水量则呈下降趋势。②各二级流域用水量随时间变化的主导因素不一致,人口与人均GDP增长为用水量增加的主导因素,用水强度降低与产业结构升级能起到抑制用水量增长的作用。黄河二级流域人均用水量空间差异显著,用水强度对人均用水量空间差异的影响最显著,各因素对二级流域人均用水量空间差异的影响逐年减小。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水资源需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节水型社会:理论及其在西北地区的实践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西北地区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危机,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节水型社会的概念及其特征,系统总结了近几年来甘肃省张掖市建设节水性社会的实践经验和成果,提出了在西北地区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对策体系,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以流域管理为主体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以水资源市场化配置为核心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逐步形成节水型农业种植体系;加强工业“三废”治理,逐步建立节水防污型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资源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状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渝  张俊飚 《资源科学》2010,32(12):2292-2297
水资源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共同实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准确判断中国双重安全的程度对于调整水资源利用模式乃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在分析水资源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内涵、特征和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水资源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1997年-2006年中国水资源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PSR(压力、状态及响应指标体系)的动态变化分析,发现中国粮食安全呈现稳定上升趋势,水资源生态安全呈下降趋势。粮食安全状态(S)指标与响应(R)指标之间存在高度耦合性,在压力(P)不减的情况下,粮食安全水平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水资源生态安全中压力(P)与状态(S)指标存在耦合性,响应(R)指标呈现大幅增长,但干预效果不显著,需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改变调适政策。  相似文献   

13.
杭州市城市土地利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杭州城区五条典型河流为研究对象,利用与水质监测数据相同年份的SPOT-5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采用非监督分类与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河流两岸土地利用信息;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帚观生态学的原理,计算了河道两岸不同距离缓冲范围区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指数;从小尺度上研究和分析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与河道水质的关系,及其空间变化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河道两岸土地利用结构中典型城市用地(商业及工矿用地和居民住宅用地)占主导地位,而耕地数量极少;河流两岸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水质污染指标有强烈的相关性。当缓冲区距离为100m时,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与水质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典型城市用地与水质表现显著正相关,它是造成城市河流污染的最主要的因素,绿化用地与CODMn、BOD5,优势度指数与DO都有着显著的负相关;而随着缓冲区距离增大至200m和300m时,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与河流水质的相关性明显下降,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4.
饮用水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保护饮用水安全,关键在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文章对崇左市8个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环境现状调查,评估水质安全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防范环境风险的对策措施,为类似水源地的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供水安全综合评价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施春红  胡波 《资源科学》2007,29(3):80-85
水安全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水资源危机不断加深,人类社会对水安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强烈。城市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物流和信息中心,城市供水安全对城市公共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影响城市供水安全的各个方面,构造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大量的权威统计数据,运用多元分析的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方法对中国的主要城市的供水安全进行计算、分析和评价,可为城市供水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依据2004年统计数据计算的评价结果,我国重点城市在城市供水的生产和供水行业的投入方面,存在着生产能力不足和投入较少的问题,但他们在在供水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方面具有较高的能力。重点城市的供水安全状况两极分化严重,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北京市目前总体供水安全状况处于比较良好的状态,但在供水生产、供水行业资金投入和节水三个方面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随着更多的人口进入北京和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北京市未来几年的供水安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浩  王建华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3):352-358,331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特别是《里约宣言》发布以来,中国在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着力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完善城乡供水系统能力,推行公众参与式管理,以占全球6%的水资源量,支撑了22%的人口和近10%的经济增长速率。受水资源自然条件、经济社会规模与发展阶段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国正面临着水资源供需矛盾、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以及极端与突发事件频繁等突出问题。中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科学制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进一步完善水资源基础设施体系,改革水资源管理公共政策与管理系统,切实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途径主要包括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构建国家智能水网工程系统、建立水资源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强化水资源的科技支撑等。  相似文献   

17.
龚家国  唐克旺  王浩 《资源科学》2015,37(7):1314-1321
当前中国水资源呈现质、量双重危机。本文以中国水资源二级区为基础,从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选择7个评价指标构成水安全度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水危机现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水量方面危机、濒临危机、不安全、基本安全和安全的区域分别占评价区域的5.90%、14.72%、22.89%、38.20%和18.28%;水质方面危机、濒临危机、不安全、基本安全和安全的区域分别占评价区域的27.86%、6.89%、10.96%、41.26%和13.02%;水量水质联合评价中危机、濒临危机、不安全、基本安全和安全的区域分别占评价区域的9.78%、22.13%、13.34%、40.10%和14.65%。通过系统梳理,提出了新时期中国应对水危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资源安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水资源安全的主要问题包括:洪旱灾害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供水短缺与用水浪费并存、生态退化与水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和布局与水资源条件不相适应及水资源管理体制与制度创新不足。今后10—30年,中国还将面临洪旱灾害损失加剧、供水难度增大、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等威胁。对此提出如下对策:坚持“适水发展”,建立节水型社会;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法规,加大水环境防治力度,保证水质和水环境安全;大力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加强水文水资源科学应用基础研究;建立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水资源配置机制;完善水事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水环境问题成为当下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城市面源污染具有初始冲刷效应,不同下垫面、功能区的污染特性不同。而现阶段我国对城市面源的研究和管理相对滞后,文章基于昆明市船房河流域污染特征的具体情况,利用城市下垫面监测、雨水/雨污合流排放口监测、地表径流监测的方法,科学的对生活用水量、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进行研究,有利于合理开发城镇水资源以及制定相关废水治理规划和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