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处理好发展与减排的关系现实意义重大.本文以亚太八国为对象,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1971-2005年间能耗、GDP和CO2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由此建立的面板回归模型显示,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基数和能源利用效率高,单位能耗和单位GDP排放的CO2低,而发展中国家则相反.我国的能耗和碳排放指标优于其它3个发展中国家,但次于发达国家.为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寻求主动,我国应积极转换能源结构,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用能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08)的统计数据,中国2006年能源消费导致的CO2排放量达56亿吨,占世界总量(280亿吨)的20%。而展望未来,快速的经济发展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将导致我国CO2排放量进一步增长,因此我国必将面临来自各方面越来越严峻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2001—2013年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并从农产品出口CO2排放的部门来源、能源分布以及技术系数三方面分析其结构特征。实证表明,从总体变化趋势来看,尽管农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占总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比例较小,但农产品出口CO2排放量随出口贸易扩大不断上升,甚至超过一些工业部门。从结构特征来看,目前中国仍以中、高碳排放农产品出口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不尽合理;农产品生产链上总体CO2排放水平大大上升。农产品出口结构的调整、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会有效降低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达到发展低碳农业、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化学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因素分解方法(LMDI)研究了影响我国化学工业1996-2007年间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包括部门能源消费、化学工业化石能源比例、化石能源结构、能源碳排放强度、经济增长、化学工业产出比例、化学工业的部门结构、能耗强度等8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了经济活动和能耗强度下降是影响中国化学工业1996-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能耗强度的下降明显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但仍无法抵消经济增长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化学工业能源结构的优化对二氧化碳的排放起到了减量作用;能源结构及具体部门结构效应对碳排量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2001—2013年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并从农产品出口CO2排放的部门来源、能源分布以及技术系数三方面分析其结构特征。实证表明,从总体变化趋势来看,尽管农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占总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比例较小,但农产品出口CO2排放量随出口贸易扩大不断上升,甚至超过一些工业部门。从结构特征来看,目前中国仍以中、高碳排放农产品出口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不尽合理;农产品生产链上总体CO2排放水平大大上升。农产品出口结构的调整、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会有效降低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达到发展低碳农业、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技术进步是影响节能降耗与CO2减排的重要因素,是推动中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动力。本文在同时考虑能耗与排放因素基础上,通过数理方程演绎了技术进步有效促进节能减排的理论机理,并运用非参数SML模型测算了1994~2014年中国工业35个行业基于绿色增长的技术进步水平,运用面板模型分别对高低能耗与排放分组的能耗强度和CO2排放强度进行回归,探究不同类型的技术进步对降低能耗与CO2减排的绩效。研究结果显示:生产前沿的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动力,前沿科技创新的节能降耗绩效最高,纯技术效率的CO2减排绩效最高;技术进步的节能降耗与CO2减排效应存在非对称性,技术进步的CO2减排绩效大于节能降耗绩效;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CO2减排绩效大于节能降耗绩效,解释了存在“高能耗低排放和高排放低能耗行业”之谜。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是全国年CO2排放量最多的省份,多角度探究、识别影响其CO2排放变化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进行减排政策设计,是山西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所在,对全国顺利完成减排目标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有山西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研究基础上,基于山西省1987-2012年六张投入产出表数据,通过构建包含省际贸易因素的IO-SDA模型,对山西省CO2排放总量及CO2完全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再分解,从省域整体及分行业角度,分时间段讨论了影响山西省CO2排放增长的各种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研究发现:消费扩张效应、投资扩张效应、省际调出扩张效应等经济规模扩张因素为山西省CO2排放的主要促增因素,省际调出扩张效应影响最大,这证实了省际贸易因素在山西省这类能源输出型省份CO2排放格局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直接能耗强度效应为关键促降因素;能源结构效应、进口替代效应、省际调入替代效应对CO2排放影响不明显;山西省七大行业中,除农林牧渔业的CO2排放出现下降,重工业、建筑业等六大行业均拉动山西省CO2排放持续增长,不同时间段内山西省各行业主要促增、促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山西省各行业的CO2完全排放强度整体上较高,重工业的CO2完全排放强度最高,能源结构效应、直接能耗强度效应为各行业CO2完全排放强度降低的关键拉动因素,直接能耗强度效应的贡献值最大,投入产出结构效应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本文据此提出了培育新型优势贸易产品,优化调出产品结构和能源结构,平衡消费、投资和贸易调出结构,塑造节能减排新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艳梅  杨涛 《资源科学》2013,35(1):115-124
中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家庭能源消费和CO2排放不断增长.本文以1991年-2010年为样本期,对城乡家庭直接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的变化特征和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二者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表明,城镇和农村户均直接能源消费和CO2排放以及总量变化,都呈现出以1998年为拐点的先下降后上升特征.原因在于1998年之前,直接能源消费强度下降与家庭规模缩小的节能减排效应大于消费水平提高的增能增排效应,而1998年之后,后者超过了前者.城镇和农村家庭直接能源消费结构变化促使户均直接能源消费CO2排放增加,原因在于电力的CO2排放不断增加.城镇的户均直接能源消费和CO2排放一直高于农村,但差距正在缩小,原因在于城镇直接能源消费强度下降、直接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家庭规模缩小所产生的节能减排效应逐步增大,抵消了人均消费水平提高所产生的增能增排效应.  相似文献   

9.
使用中国吉林省1978~2009年人口、GDP和单位GDP能耗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分2种情景预测了吉林省2020年CO2排放量.结果表明,如果以吉林省2005年单位GDP的CO2排放为参照,2种情景下,吉林省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分别降低55.17%和58.79%;如果以中国2005年平均水平为参照,吉林省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分别降低35.40%和40.62%.  相似文献   

10.
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例较大.本文就火电厂污染物排放的准确测量及仪表选型作一分析探讨,为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提供检测数据.  相似文献   

11.
CO_2减排主要跟一次能源消耗结构、产业结构以及能耗技术管理水平等影响要素有关.本文依据突变级数法基本原理构建了我国CO_2减排的影响要素指标评价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来确定同一层次上指标重要程度的排列顺序.最后采用突变级数法对我国1991年~2007年CO_2减排作了相关评价.从"八五"至"十一五"期间的一次能源消耗结构、产业结构以及能耗技术管理水平3种主要影响要素评价均值来看,一次能源消耗结构占据主导地位一直呈下降趋势,产业结构最近几年也有所下降,能耗技术管理水平则一直呈上升趋势.从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最近几年CO_2减排总体呈略有下降的趋势,面对国际越来越严峻的减排形势,应鼓励支持开发清洁能源,改变一次能源消耗结构,同时加大淘汰工业落后产能的力度,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能源开发综合效应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姜巍  高卫东  张雷 《资源科学》2007,29(1):9-15
能源开发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具有明显的正负效应。本文对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开发的综合效益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从经济促进作用上看,西部地区能源工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比东部和中部两地区更为显著。从三大地区的能源消费效益情况看,50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消费效益提高最为明显,中部次之,西部地区的改善速率最慢。能源开发的环境效益则表明:总体上西部地区点状环境污染的总体破坏程度与全国一般状态大体保持一致,但是从点状环境污染的空间格局上看,西北区甚于西南区;面状污染中,目前西部地区二氧化硫的污染状态较全国为重,其中西北区的二氧化硫污染程度略高于全国水平,西南区二氧化硫排放水平则超出全国均值水平70%以上;从碳排放量看,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的限制,西部地区在整个国家的能源消费格局中地位明显落后,因此,在碳排放方面西部地区保持着与全国同步的大态势。  相似文献   

13.
王珊珊  张寒  杨红强 《资源科学》2019,41(3):521-531
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的碳足迹评估被广泛应用于量化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在减排承诺背景下,林业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贡献。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人造板生产和出口国,人造板行业的碳足迹和能源耗用问题,是评价林业产业环境影响的重要领域。本文依据ISO 14067标准,测度了中国胶合板、纤维板和刨花板行业“从摇篮到大门”系统界限的碳足迹,通过对比国内外人造板行业的能源耗用,评估了中国人造板行业的节能潜力,结合量化改进方案的减排效果,提出了人造板行业减排和市场结构改善的建议措施。研究发现:①中国现有人造板行业的碳足迹结构中,纤维板最大(708.74 kg CO2e),胶合板最小(312.08 kg CO2e),刨花板居中(410.79 kg CO2e)。其中原材料获取对碳足迹贡献最大,化工材料如脲醛树脂胶的生产和使用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②对标国际标准和技术进步要求,中国人造板行业的能源耗用可减少13.27%~47.99%;③用木质燃料替代化石能源,对人造板行业的温室气体减排可实现11.53%~42.30%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4.
孔宪丽 《资源科学》2010,32(10):1380-1388
本文在建立我国煤炭消费协整方程的基础上,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技术进一步建立了我国煤炭消费的变参数模型,对1978年-2007年间我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及其它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动态分析,以揭示我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时变规律。本文在实证分析中不仅考虑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改造、煤炭价格及运输成本对我国煤炭消费的影响,而且还借鉴了Gately(1992)开发的技术,对我国煤炭消费变动的非对称价格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的持续增长和重工业比重的增加是拉动煤炭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并且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在逐步减弱,而产业结构特别是工业结构对煤炭消费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煤炭价格对煤炭消费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但煤炭消费对煤炭价格变动的敏感性显著弱于运输成本,并且差距呈逐步增加态势。  相似文献   

15.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周年、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基本突破,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碳排放压力日趋增大的新形势下,我国西北地区面临着权衡发展权与排放权,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与减少CO2排放的双重压力与挑战。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对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碳排放的数量和结构变化进行回顾,并利用SPSS软件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消费特征、能源结构和利用效率等方面对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陕西省的客观实际,指出其今后应从碳源和碳汇两个角度,三次产业、低碳生活和碳汇的五个层面走低碳化的发展道路,即:①创建有机、生态、高效的新农业;②优化二产结构,建立循环经济园区,改善能源消费;③聚焦产业链两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④倡导绿色消费,塑造低碳生活;⑤植树种草,扩大碳汇。  相似文献   

16.
刘静华  贾仁安  涂国平 《资源科学》2010,32(10):1846-1855
本文基于能源消费强度的恒等式,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t Divisia Method,LMD),建立中国三大产业能源消费强度的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1995年-2007年间,能源效率因素和结构因素的变化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并研究了煤、石油、电力三种能源消费强度的两因素分解贡献值比较和三大产业间效率因素和结构因素的贡献份额比较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二产业的效率因素是影响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煤的消费强度与中国能源的消费强度变化一致,提出了降低第二产业重点耗能产业的能源效率、技术进步和优化经济结构三大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宋飞  付加锋 《资源科学》2012,34(8):1439-1444
本文以美国、日本和欧盟等世界主要国家或组织为研究对象,使用国际能源机构、世界银行、联合国、欧盟委员会以及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能源消费、CO2以及SO2的排放数据,基于能源消费的视角,以火电行业为切入点,根据温室气体和SO2主要由能源消费产生的,且CO:为主要温室气体的特点,对能源消费与CO2和SO2的排放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欧盟进行的CO2与SO2协同减排进行实证研究,对其所采取的减排措施或者在预设的减排情景下计算其减排量,分析协同减排的前景,为我国进一步有效地对温室气体和SO2的协同减排提供经验和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的能源消费与CO2排放的数据,计算得出能源消费与CO2排放以及SO2排放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1、-0.2965、0.9357、0.9978;而根据中国能源消费与SO2排放数据,计算得出能源消费与SO2排放的相关系数为O.8738。表明能源消费与CO2和SO2排放高度线性相关,在进行CO:减排的同时可以协同对SO2进行减排。依据欧盟成员国首脑在2007年共同明确的减排目标,即到2020年至少实现减排温室气体20%的目标,计算得出2020年欧盟火力发电行业可在2007年的基础上减排4.92MtCO2,与此同时SO2可减排218.05kt。因此,根据欧盟等发达国家协同减排的经验,我国在温室气体与二氧化硫协同减排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8.
张利  雷军  张小雷 《资源科学》2012,34(1):42-49
本文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缺省值计算了新疆1952年-2008年的碳排放量,系统分析了新疆碳排放总量、碳排放结构、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并对新疆碳排放进行阶段划分,最后应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对碳排放量进行因素分解,定量分析了碳排放不同阶段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的作用程度。结果表明:①1952年-2008年,新疆CO2排放总量和人均CO2排放量不断上升,万元GDP碳排放水平则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倒V"型曲线,煤炭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第二产业能源消费产生的CO2排放量比重最大;②新疆碳排放经历了五个阶段,当前处于经济和碳排放快速增长阶段;③碳排放不同阶段各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不同。总体来看,经济增长是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推动因素;能源消费强度的降低(升高)也是促使碳排放减少(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由于变化不大,对碳排放的影响很小;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人口增长对碳排放量增长的推动力逐渐减弱。能源消费强度又进一步受到产业结构和各产业能耗强度的影响,其中,第二产业能耗强度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是影响能源消费强度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国能源消费与大气环境响应关系及节能减排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邵超峰  张裕芬  鞠美庭  冯银厂  刘伟 《资源科学》2008,30(12):1796-1802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能源消费趋势,探讨了我国能源消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能源利用强度低、结构不合理是引发区域大气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从能源结构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物排放与大气环境质量两个方面探讨了能源消费与区域大气环境的响应关系,提出了建立社会经济目标(区域规划指标)和环境目标(城市环境质量达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约束条件下的能源结构调整与节约思路。同时借鉴国外节能减排措施及经验,针对我国节能减排目标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林木生物质能源替代煤炭的减排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源转型方案中,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是重要的选项,中国资源丰富的林木生物质在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转型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木质颗粒燃料及传统的化石燃料(煤炭)为研究对象,基于生命周期思想梳理不同能源系统的温室效应排放指标与经济评价指标边界,从传统的生命周期分析与经济指标分析两方面,探讨中国木质颗粒燃料替代煤炭的减排效益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①木质颗粒燃料替代煤炭供热或供电时,单位能量的供应能耗降低0.01~0.176 MJ,在碳中性假设下,木质颗粒燃料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益;②平均市场价格下,木质颗粒的单位热能成本高于煤炭,即用木质颗粒燃料替代煤炭供能时,单位热能或电能的使用需要付出较高的燃料成本,约为16.06~34.16元;③敏感性分析表明,能量转换率、燃料热值和燃料的价格对替代效益的影响最为显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燃料价格等措施可以大幅度降低燃料替代使用成本,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及利用在未来中国能源结构转型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从碳中性下的净减排、生物质原料问题、提高减排效率和财政补贴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