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司社会创业日益成为我国社会创业活动的重要内容,而跨部门联盟是其价值创造的必然工具。以我国10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司社会创业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分析公司社会创业跨部门联盟匹配因素的内在构成以及其与价值创造的关联机理,归纳与提炼公司社会创业跨部门联盟的文化匹配、资源匹配和管理匹配3个关键匹配因素,并指出其对价值创造的作用存在互补或替代关系。本研究揭示了我国公司社会创业中跨部门联盟价值创造的路径,对于丰富和拓展公司社会创业和跨部门联盟理论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圣慧  张玉臣  易明 《科研管理》2017,38(3):144-152
面对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企业为何以及如何进行内部创业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本研究基于精益创业视角,运用扎根理论分析和归纳了内部创业的动机和过程,构建了"公司内新创事业"和"公司外衍生创业"双路径下的内部创业动态过程模型。具体而言,(1)外部环境变化引发组织变革,形成自下而上的创新,导致内部创业活动的发生;(2)在"公司内新创事业"路径下,围绕验证性学习的内部孵化策略能够降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浪费;(3)在"公司外衍生创业"路径下,采用开放式创新战略来弥补企业内部资源和技术的不足。采用双路径进行内部创业活动能有效降低风险。本研究不但丰富了内部创业相关理论,同时对企业采用精益创业方法进行内部创业具有指导意义。最后,文章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作为横跨创业与企业社会责任两大领域的构念,"公司社会创业"是指在位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通过商业化或市场化手段创造社会价值,解决社会问题,内部孵化社会企业或社会项目的创业活动。对"公司社会创业"构念进行了系统的定位,从前因、过程和后果三方面对国内外已有文献进行全面的回顾,并梳理出未来若干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团队创业成为主要的创业形式,创业团队成为创业活动的决策主体,成为创业企业应对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承担风险、建立市场合法性的重要力量.创业团队引导着创业企业的组建、生存和发展,成为新企业组织资源和创造价值的核心动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现有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团队创业和创业团队的相关理论成果,为理解团队创业过程中团队动态...  相似文献   

5.
当前盛行的股东价值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局限于资源配置、利益分配的讨论,无意于价值创造的研究;“创新企业”的公司治理理论提出创新是价值创造的源泉,公司治理是创新内涵的本质要求,公司治理必须把关于创新过程基本特征的理解纳入其中,这些观点区别于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有益于我国高科技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共同愿景、决策承诺与决策质量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汪丽  茅宁 《预测》2006,25(6):6-11
本文关注共同愿景在战略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以中国各行业共计182家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其同愿景与公司战略决策质量的关系,尤其是受共同愿景影响较大的决策者承诺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证实了共同愿案与决策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决策承诺在共同愿景和决策质量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本文对共同愿景和决策质量关系的研究,可以加深人们理解企业文化,特别是共同愿景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家创新创业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技术创业孵化平台的价值创造效率对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聚焦“技术创业孵化平台如何实现价值创造”这一核心问题,本文以4家技术创业孵化平台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依托“基础—逻辑—实现”的重点环节探究技术创业孵化平台的价值创造过程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作为技术创业孵化平台价值创造的基础环节,技术创业孵化平台不仅能够帮助创业企业克服内部新生障碍,还能填补外部科技成果产业化投资空谷,并通过持续创新孵化模式、构建丰富的孵化生态体系,促进价值创造。目标选拔与潜力挖掘、优势网络布局、战略性资源获取与利用作为技术创业孵化平台价值创造内在逻辑的起点、关键和核心,分别属于价值创造过程的初始起步阶段、加速发展阶段和实质推进阶段。技术创业孵化平台通过在价值创造的内在逻辑环节构建定制化机制、整合化机制和功能化机制,提高孵化广度和深度,进而实现科技价值、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多元共造。本文拓展了现有的孵化平台和价值创造相关理论,同时对于提高技术创业孵化服务平台和在孵企业的联合价值创造效率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作为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强调以共创为导向、以共享为准则、以共生为目标的发展理念。创业企业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协同各方利益相关者进行价值共创、实现共益共生是其践行共同富裕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河南胖东来商贸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构建了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创始人的亲社会动机对创业企业共创共益共生影响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创始人的亲社会动机将引导创业企业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兼顾社会价值创造,协同利益相关者基于共同目标开展价值共创;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加深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联结,推动创业企业与利益相关者能基于价值共创来共享价值创造成果,实现多方共益共生。本文拓展了企业层面参与共同富裕的研究视角,揭示了创业企业与利益相关者通过共创、共益、共生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机制,为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赋能创业企业价值共创提供了理论及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9.
数字时代背景下,资源编排如何创造价值开始成为创业理论研究与企业管理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以往研究解析了数字赋能的资源配置构型创造价值的不同方式,然而,对于在不同价值创造逻辑中每个价值共创者资源、需求的异质性、资源编排过程机制及其异质性尚缺乏深入剖析。采用跨案例研究方法,选择4个本土企业的数字平台,探索在不同数字创业情境下如何进行资源编排实现价值创造,构建资源编排过程模型。研究发现:数字平台可通过集成式资源编排、协作式资源编排、搭桥式资源编排以及赋能式资源编排4种模式实现价值创造,且4种模式在需求—资源识别、资源结构化、资源捆绑和资源利用等子过程中均存在差异性;不同资源编排模式的选择受创业者创业认知、所识别资源与需求匹配逻辑的影响,且不同资源编排模式呈现出异质性的价值创造逻辑;与集成式、协作式资源编排模式相比,搭桥式和赋能式资源编排模式对企业资源要求相对减弱,更有利于构建数字平台的焦点企业应对资源约束。本文对丰富数字创业和价值创造研究、拓展资源编排理论的应用情境与过程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企业如何构建数字平台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学习观与Penrose成长论的技术创业企业成长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创业理论与实践研究发展至今,如何促进技术创业企业的成长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揭示了传统理论对技术创业企业成长阐释的不足,剖析了组织学习和融入资源基础观的Penrose企业成长论在响应与解决问题中的角色位置,提出了技术创业企业成长演进过程的实现机理,并采用具体的公司案例验证了机理模型。最后,结合理论与案例分析提出了针对技术创业企业成长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家族企业研究的诸多领域都涉及到企业绩效问题,但企业活动和制度设计的多重目标使绩效研究成为一个难点,传统的绩效分析方法需要调整。家族企业的绩效是个复合体,绩效的产生有家族因素的贡献,绩效衡量需要经济型和非经济型指标的结合使用,绩效评价也体现了家族愿景。通过这种复合型绩效的深入分析,家族企业的"异质性"可以得到更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于厂商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经济系统是由标准的经济组织、非标准的经济组织和离散的个体经营者等三种基本形式组成。厂商作为经济组织的一种形式,是人们实践未来财富预期的集合。对于厂商的性质。其一就是斯普尔伯中间层理论的“赚头”,与科斯的交易成本节约并无本质区别;其二就是契约的信度。厂商治理机制的核心是激励机制,关键是给人们所带来的好处大小,就是“赚头”的大小。在目前我国劳动力可以无限供给的条件下,如果劳动力所获得的头寸过小,激励机制就几乎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13.
宋小敏 《科学学研究》2003,21(3):279-283
在探析专用性人力资产及其相关概念基础上 ,揭示了专用性人力资产对企业联盟交易费用的重大影响 ;针对联盟中专用性人力资产的配置、使用与培育等问题 ,进行了企业制度创新方面的特定研究 ,由此首次提出了专用性人力资产半结合模型和合理使用专用性人力资产的三大政策 ,为人们研究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交易费用学说 ,拓宽了视野  相似文献   

14.
张骁  杨忠 《软科学》2007,21(5):123-126
早期的国际化理论认为企业规模是影响企业国际化的关键因素,并认为企业的国际化过程是顺序的、渐进的。但是小企业的国际化参与,以及瞬间国际化、国际化新投机企业和天生全球化企业等新现象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国际化理论的现实解释力极大地被削弱,这构成了将其他研究领域成果引入国际化研究当中的巨大推动力。企业家网络构成了小企业网络的全部,并成为提供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资源的主要来源。企业家的个体特征和能力影响着企业家的网络拓展能力,并进而影响着小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所以,将企业家理论与国际化理论相结合就成为了小企业国际化理论研究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企业成长的知识结构模型及其启示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知识结构是剖析企业成长的内在机理和外部调节的全新视角,是对现有企业成长理论的创新和深化。在知识结构演化与企业成长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中,知识存量是企业成长的必要条件,企业内外部知识结构的互动就是企业成长的真正机理。文章还认为增加知识存量与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人力资本流动自由度以及选择好产业领域,是促进我国企业快速持续成长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新创企业成长过程中商业模式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于Penrose的企业成长理论,新创企业成长是基于对企业生命周期最前端的关注,探讨组织规范缺失情境下的成长问题。新创企业成长过程的结束意味着一般性企业成长的开始,但迄今人们对新创企业成长过程的阶段性与机理性特征并没有一致性认识。基于单一案例所进行的民族志式的研究,结合多重案例的理论检验显示:第一,与有稳定经营历史的既有企业传统商业模式架构不同,新创企业的商业模式往往具有简约化的结构,包含市场定位、经营过程和利润模式三个要素;第二,新创企业商业模式确立与新创企业成长是一个共生演化的过程,商业模式为新创企业成长过程的阶段划分及其机理探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蔡莉  单标安  刘钊  郭洪庆 《科学学研究》2010,28(10):1592-1600
近些年来,创业网络在创业领域的应用受到极大关注。社会网络理论作为创业网络研究的主要支持理论,将复杂的社会学和人类学引入到经济管理领域,为创业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创业网络对绩效的影响是创业网络研究关注的热点,但对于创业网络作用机理研究明显不足。在对长春、北京及福州三地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创业网络与新企业绩效的内在关系,并从过程视角研究新企业组织学习对创业网络和企业绩效关系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创业网络能够促进知识的共享和转移,实现组织经验的积累,从而促进组织学习,进而影响企业绩效。组织学习在创业网络对新企业绩效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组织冗余对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以效率为中心的企业理论认为,组织冗余降低企业效率,在企业运作中扮演负面角色,应予以根除;而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则认为,组织冗余具有促进知识管理能力的正面功能,应当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在回顾不同理论视角下组织冗余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探讨组织冗余与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关系,并给出确定最优组织冗余度的基本思路.研究发现,适度的组织冗余能够增强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其中,信息冗余主要通过作用于知识获取能力影响知识管理能力,角色冗余主要通过作用于知识共享能力而影响知识管理能力;人员冗余主要通过作用于知识保持能力而影响知识管理能力;时间冗余则主要通过作用于知识创新能力而影响知识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企业网络的多重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战略理论由于将单个企业置于一种单独决策和自由行动的状态而存在理论缺陷,企业网络理论试图弥补这一缺陷,指出企业的行为是嵌于社会网络的,企业网络能为成员提供多种竞争优势:隐性知识利益,信息利益,制度利益,但与此同时企业网络的长期约束效应不应被忽视,企业长期受到路径依赖、锁人效应、组织趋同效应的威胁。  相似文献   

20.
高管团队政府工作经验、政治网络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高层梯队理论与资源依赖理论,分析转型经济下,具有政府工作经验的高管团队对企业绩效与战略选择的影响。提出高管团队的政府工作经验会直接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同时带来企业的政治网络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