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创新制度难以量化,目前关于科技创新制度评价的相关研究也较少。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国科技创新制度本身以及制度建设的认识,尝试探索构建国家层面的科技创新制度评价体系,以期为评价科技创新制度成效提供工具参考,为我国科技创新制度的实施、执行、发展提供相关可靠信息,进而促进我国的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同向而行、协同推进。从科技投入制度、科技管理制度、科技评估制度、创新人才培育制度、科技政策支撑体系5个维度构建国家科技创新制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研,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并结合主客观权重赋值,分别对制度总体和5个维度层面的制度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我国科技创新制度水平处于较好级别,其中高校评价的制度成效最高,其次为科研院所人员及研发机构的评价;创新人才培育制度在5个维度中的权重最高,是对科技创新制度的最大影响因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科技创新制度的对策建议:加大科技创新资源投入并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构建高效的科技管理机制、提高创新效率,加强科技评估规范化、突出创新导向,加强创新人才制度设计的系统性、探索形成更加科学合理且富有活力的人才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2.
田华  梁毅 《科技与管理》2001,3(1):71-73
对人才的高度重视,是科技企业共同特点,实践中,设计能够吸引,留住和用好科技人才的报酬制度成为科技企业最有创新的特色的一个方面,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报酬结构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科技企业的报酬制度特点,发展型企业多数采用货币化工资制度,报酬结构简单,相对成熟的科学技术一般采取高福利薪酬制度,而长期激励制度在中国科技企业引入时间不长,在短期内还很难对此做出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科技创新活动中需要摆脱诸多制度困境。宏观领域必须进一步实现科技活动中的干涉与自由、计划与市场、私权与公权的有机统一。微观领域科技运行中,科技创新的核心价值应当从科学或学术上来考量与评价;科技激励机制必须有利于及时提高科技人员的基本津贴;科技活动中还要构建确保求实和效益的"边界组织"。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科技创新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4.
高校科技创新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从科技项目的性质、科技创新的成果、科技创新的主体及科技创新的评价,揭示了当前高校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了高校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的外部和内部原因、高校科技创新的价值取向、高校科技创新与以人为本的辨证关系。以及制度建设滞后的代价;提出了若干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贺建军  陈雅兰 《科研管理》2005,26(Z1):147-152
本文是在对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情况下,发现我国科技评估的制度不健全、评估体系不完善、评估方法不规范等问题比较突山,而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理论是研究制度的重要理论,所以,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以制度变迁为主轴,分别对我国科技评估制度的变迁过程及主要模式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期望能对我国科技评估管理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日本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及借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通过对日本科技评价制度的历史与评价体系的考察,以及对评价和评审、科技成果和课题所进行的对比分析,认为日本不存在类似于我国的科技成果的评审,只存在课题评价制度。作者通过对日本课题评价制度的研究,认为其有效的法律保障、开放性和透明性,以及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等特点都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的体制与运行机制:以江苏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从制度创新之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特征三个方面,论述科技创新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保障,制度创新包括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只有很好地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推进科技创新进程。  相似文献   

8.
李应博 《科学学研究》2008,26(3):645-651
 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促进国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对国际视野下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研究了三种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提出了“有效制度安排下的协调互动方式”对我国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作用。探讨了我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资源平台、制度环境、机制政策和技术市场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科技评价在科学制度化建设中的必要性以及科技评价的实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阐明了科技评价在科学制度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并根据我国目前科技评价的现状,从科技评价的角度提出有利于我国今后科技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对一国经济持续增长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根据国家创新系统的方法论意义,主要研究了科技创新投资的“系统失效”问题。这种“系统失效”实际上就是“制度失效”,因此,最后相应提出了系统的制度安排,旨在对科技创新投资的“系统失效”进行校正和修复。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建立我国国立科研机构评价制度的必要性 ,并着重对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评价制度的基本框架、内容和主要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系统梳理科技创新决策与咨询制度概念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主要发达国家科技创新决策与咨询制度的基本现状和基础架构为主线,分析可资借鉴的经验。结合我国建立科技创新决策与咨询系统的需求,提出建立、完善国家科技创新决策与咨询制度的政策建议:建立国家宏观科技创新决策领导机构,减少政府创新管理职能重复;设立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咨询机构,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加快推动决策咨询和智库体系建设法治化,建立多渠道、不同运行模式的科技创新顾问制度体系,不断探索并创新咨询模式和运行方式;加强科技创新决策与咨询能力建设,提高决策与咨询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现阶段西藏农牧科技创新的制度、机制、体制等面临着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就今后农牧科技创新的途径提出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中国人》2018,(13):30-33
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以下简称"三评")改革是推进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部署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要求,深入推进"三评"改革,进一步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管理机制、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完善科研机构评估制度、加强监督评估和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5.
金融促进科技创新政策和制度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首先就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及其政策实践进行了探讨,然后对我国的金融发展现状及其与科技创新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相客.从增强科技创新的角度,国家有必要建立促进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完善政策性制度安排,拓宽融资渠道,弥补筹资缺口、化解和规避创新风险.这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在金融领域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相似文献   

16.
科技信用制度建设的纵向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技信用缺失给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带来极大危害。推进科技信用制度建设,遏止科技失信行为,是非常必要的。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定一系列规范科技人员行为的政策法规,并明确提出“科技信用”概念,对科技信用制度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今后,继续做好这项工作的主要对策是:实行科技项目全过程契约化管理,制定科技人员信用规范,设计信用安全保障号码制度,建立信用信息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指标量化评定信用等级,把信用评级与科研活动挂钩,设置科技人员信用评议网,制定科技信用数据库统一标准,建立科技成果承诺保证制度,建立健全科技人员失信行为惩戒机制。  相似文献   

17.
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制度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莉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9):219-221
当今,以发达国家为中心,许多国家都纷纷建立了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其核心的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从解读“李约瑟之谜”的思路,分析了影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制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创新环境与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中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在改革开放的20年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较强的发展过程,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民营科技企业健康发展的原因是其外部环境的逐步改变和内在因素的日益完善。文章认为,持续不断的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是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主要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9.
陈柳 《内江科技》2014,(2):25-26
<正>科技报告是指在科研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科技管理或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用于积累、传播和利用的特殊文献。科技报告是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科研项目管理,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本文对科技报告制度建设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科技报告制度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具有赋能经济增长转型和推动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高地、引领经济高质量开放发展的时代价值.廓清提高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内在动力机制包括科技创新的动力协同驱动机制、投入产出互动机制以及产学研协同创新与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科技创新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2008-2018年我国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创新治理能力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但呈现渐进式提高的态势,横向上各区域的水平差距较大,纵向上的发展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字型.为更好地解决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治理能力中治理模式存在偏差、管理体制机制有待改善、主体培育机制和协同机制有待健全以及治理环境和人才制度建设有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提出未来必须把握好提高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重要政策取向,推进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和加强科技创新资源投入制度、创新主体多元培育制度和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制度建设,并完善科技创新治理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