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建立含抑菌成分中成药固体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验证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方法验证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和控制菌检查,采用离心沉淀法加培养基稀释法合用检查验证细菌计数.结果:采用常规方法,霉菌及酵母菌计数的回收平均大于90%,细菌计数的回收率小于70%,采用离心沉淀法加培养基稀释法合用检查细菌计数大于90%.结论:在建立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验证方法时,有时需采用非常规的方法进行试验,才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当建立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时,应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记数方法的验证,以确认所采取的方法适用该药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菌数检查方法的测定。方法:取样品10g,加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00ml,混匀,做为1:10供试液,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IIIC微生物限度培养基稀释法(1ml/皿)每稀释级制备2个平皿的验证方法检验。结果: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均大于70%,试验组的菌回收率均大于70%。结论:可用此供试品制备和培养基稀释法(1ml/皿)测定薄荷桉油含片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7,(23)
目的:建立盐酸美西律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和薄膜过滤法对各试验菌株做回收率试验,以验证所建立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结果:采用常规法试验,样品对试验菌回收率均低于50%。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试验,仅对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菌回收率大于50%。采用薄膜过滤法试验,各试验菌回收率均大于80%,且控制菌生长良好,可基本消除盐酸美西律片的抑菌作用。结论:采用薄膜过滤法可有效的控制其药物质量,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对乙酰氨基酚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的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提供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要求进行验证试验。结果:培养基稀释法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回收率均高于70%;常规法对白色念珠茵、黑曲霉的回收率均高于70%。结论:对乙酰氨基酚片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符合中国药典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一系列验证,确认所采用方法适合于氨苄西林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按品种项下微生物限度检查规定对每一试验菌逐一进行验证。结果:氨苄西林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需采用多种方法联合使用消除其抑菌性。结论:采用一次离心—薄膜过滤法及加入青霉素酶中和用于氨苄西林胶囊的细菌计数及控制菌检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验证药典中常规方法检测两色金鸡菊水提液中微生物限度的可行性,按照药典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两色金鸡菊水提液中的菌数计数和控制菌进行检测,菌数计数结果各试验菌回收率均大于70%,控制菌检查实验组均阳性检出。结果表明实验所采取的薄膜过滤法计数和控制菌检查常规方法能正确反映检品中微生物限度的情况,适合于两色金鸡菊水提液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7.
为确认公司采用的阿莫西林胶囊微生物计数方法客观、有效且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的要求,本文采用平皿法、稀释法、中和法对阿莫西林胶囊进行微生物计数方法适用性研究。其中平皿法可直接回收霉菌和酵母菌,对于细菌的回收则需要将稀释法、中和法联合使用。试验结果确认了阿莫西林胶囊微生物计数方法的可靠性,可采用平皿法进行阿莫西林胶囊的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采用稀释法和中和法,即在1:50的供试液中加1200万单位β-内酰胺酶对阿莫西林胶囊进行需氧菌总数计数。  相似文献   

8.
头孢氨苄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一系列验证,确认所采用方法适合于头孢氨苄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按设立的验证试验方法,在样品中加入试验茵,测定试验茵的回收率。结果:头孢氨苄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需采用多种方法联合使用消除其抑茵性。结论:头孢氨苄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可按设立的验证试验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米诺膦酸水合物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进行方法学验证试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的回收率均>70%。结论:采用平皿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可有效检测米诺膦酸水合物片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进行验证。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E的凝胶法。结果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在稀释至浓度为0.83mg/ml时对试验无干扰。结论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在稀释至浓度为0.83mg/ml时,采用凝胶法可行,可用于此品种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注射用头孢唑肟钠对细菌内毒素检查试验的干扰情况,并建立其细菌内毒素检查的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I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和附录XIXF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直用指导原则进行试验。结果:供试品在3.33mg/ml稀释浓度下无干扰作用。结论:获得了可靠的实验数据和结果并建立了本品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盐酸吉西他滨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I J)进行试验。结果: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薄膜过滤,样品对各菌株无抑制作用。结论:盐酸吉西他滨可按照此方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头孢呋辛钠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要求进行实验。结果:头孢呋辛钠的内毒素限值应为0.067EU·mg/ml,该药稀释至7.46mg/ml浓度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结论:头抱呋辛钠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陈忠明  李家胜 《科技通报》1994,10(4):239-242
对铂电极电位滴定法测定番茄中抗坏血酸含量作了详细探讨,样品加2%草酸溶液匀浆、稀释、过滤,不需脱色,即可直接取滤液用2,6-二氯靛酚进行滴定。此法回收率大于97%,CV小于0.8%,与GB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及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进口注册标准进行方法学验证试验。结果:供试品干扰试验Et均在0.5Es~2.0Es范围内,说明供试品进行40倍稀释后确已排除干扰作用,在该浓度下可对供试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表明供试品在40倍稀释后对测定无干扰,该方法可用于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的检查,可有效控制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头孢丙烯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J进行试验。结果:采用薄膜过滤法,以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为冲洗液,冲洗量400ml,即可消除样品对各菌株的抗菌活性。结论:薄膜过滤法作为头孢丙烯片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尚美荣  王新 《大众科技》2021,23(7):32-34,7
目的:建立2,4-二硝基氟苯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嘧达莫原料药中的哌啶含量.方法:供试品用甲醇溶解后,经2,4-二硝基氟苯衍生,乙腈定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结果:哌啶含量在0.03981 μg/mL~0.1493 μg/m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66,检出限为0.02%.在精密度实验中,其RSD%为3.6%~5.5%.在限度50%、限度100%、限度200%的添加水平下,加标回收率为93.4%~106.0%.结论:该方法专属性良好、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测定双嘧达莫原料药中的哌啶残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盐酸头孢他美酯中有机溶荆甲醇、乙醇、丙酮、异丙醇、二氯甲烷、叔丁基甲基醚、乙酸乙酯、甲苯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内标法顶空自动进样,在非极性弹性毛细管柱上进行分离,效果良好。结论:方法重现性好,定量准确,便于操作。结果:平均回收率96.7%与103.8%之间变异系数0.90%与3.2%之间。  相似文献   

19.
孙婷婷  孙丽 《科技通报》2012,28(6):11-12,15
目的:研究注射用酒石酸吉他霉素对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干扰情况,建立注射用酒石酸吉他霉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并进行该药品3批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依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结果:供试品对鲎试剂与内毒素的反应无干扰作用。结论:采用细菌内毒素凝胶法,用两个厂家的鲎试剂对注射用酒石酸吉他霉素及稀释标准品进行干扰试验,在无干扰影响的情况下进行注射用酒石酸吉他霉素供试品的内毒素检查试验。  相似文献   

20.
龚玮  郑洋滨 《科技广场》2012,(12):232-234
目的:建立氢化泼尼松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用不同厂家的鲎试剂对4个批号的氢化泼尼松注射液分别进行干扰试验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氢化泼尼松注射液稀释到16倍(质量浓度为0.3125g/L)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无干扰,细菌内毒素限值为4EU·mg-1,按照拟定标准,4批样品细菌内毒素检查均符合规定.结论:所建立的鲎试剂法可用于氢化泼尼松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