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115个高新区为样本,沿袭区域创业生态已有研究,通过整体视角和QCA方法整合高新区创业生态环境中人才、资金、市场、交通4类要素层面的7个变量,探讨影响高新区创业活跃度差异的多重并发关系和复杂联动机制。结果表明,高新区创业生态要素组合成的7条路径中3条为高效路径;市场要素中的出口额和技术合同成交额核心变量,且其余要素只有与市场要素共存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不同高新区创业生态的优化提供了情景依据,也为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创业政策提供了针对性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丰富关于区域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实现路径的理论分析,构建“供给-需求-环境”分析框架,以中国31个省份为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基于组态视角分析风险资本深化、区域创新能力、政府支持力度、科技中介规模、创新环境水平以及大数据技术发展6个条件变量影响区域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的联动关系及影响具体路径。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受多个条件因素共同作用,并无产生高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的必要条件,其中区域创新能力、风险资本深化、政策支持、科技中介规模及创新环境是核心条件;存在4条高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实现路径,部分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其中政策、中介和创新环境支撑下供需驱动型路径包含的案例数目最多;产生非高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的路径有4条,且与产生高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的4条路径非简单对立关系。由此,建议各地区在发展风险投资市场时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路径,政策着力点避免单一且注意协同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合肥高新区经过近20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完成了以要素集群为主导的"一次创业",目前正面临着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导的"二次创业"。文章运用SWOT法,分析了合肥高新区在"二次创业"中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及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找出"二次创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总结出制约高新区发展的瓶颈因素,就如何突破当前制约高新区发展的瓶颈,更好的进行高新区建设给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高新区赶超路径的基础上,以52个国家级高新区作为样本,采用系统GMM方法研究了中国高新区的赶超问题。结果表明:中国高新区赶超具有显著的固定资本驱动特征,但是这一特征正在弱化,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正在上升;加工制造业资本集聚是中国高新区赶超的重要动力,在外资集聚区和传统工业区样本中体现得尤为突出;高新区后期出现的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主要是由资本深化引起的,这意味着既有模式下中国高新区的赶超仍会沿着经济规模扩张轨道进行,难以向创新驱动的内生发展轨道转换。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国内外高新区发展运行的相关文献资料和实践经验的研究,提出高新区创新能力的形成一般遵循从"环境支撑→要素聚集→组织结网→能力形成"的演进路径,并据此分析高新区创新能力的要素构成及其相互作用机理,进而提出培育和构建高新区创新能力的几点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构建基于研发模型的知识生产与经济增长路径分析框架,并运用我国31个省份和53家国家级高新区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和对比检验了我国非高新区产业和高新区产业的经济增长路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非高新区产业知识生产不存在显著的规模递增效应,对应的经济增长路径均为稳态收敛型,高新区产业在知识生产方面存在显著的规模递增效应,对应的经济增长路径均为持续加速型,显示出高新区产业的强大发展潜力。研究结论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新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产要素视角对国家高新区的建设进程展开历史回溯,发现高新区3次创业阶段所对应的生产要素结构与建设形态各具差异,且生产要素变迁决定着高新区建设形态的演变。据此在诊断当前国家高新区发展要素失衡的困境基础上,提出壮大主体合作、强化制度创新和培育文化氛围等要素结构优化路径,助力国家高新区下一步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25个效率驱动国家为样本,应用组态思维和QCA方法整合制度环境层面与心理认知层面的5个条件,探讨影响国家间创业活跃度差异的多重并发因素和因果复杂机制。结果发现:(1)高创业活跃度的驱动机制分为2条路径,即管制-规范主导型与认知主导型。其中,第一条路径指高创业意愿、高创业机会识别、优越的管制制度与规范制度的联动匹配,第二条路径指高创业意愿、高创业机会识别与优越的认知制度的联动匹配;(2)较之于管制-规范主导型,认知主导型更可能有效地激活高创业活跃度;(3) 2条路径所涉及的制度三要素在解释创业活动时存在替代作用,即创业意愿与创业机会识别水平较高时,只要认知优越,或者管制与规范同时优越,即可驱动高创业活跃度;(4)非高创业活跃度的驱动机制分为3条路径,且与高创业活跃度的驱动机制存在非对称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新区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李强 《科学学研究》2007,25(Z2):268-275
本研究构建了包括要素集聚速度、产业集聚质量和集聚规模收益系数三个指标的国家高新区产业集聚测度体系。通过实证分析,本研究在肯定国家高新区整体规模收益水平逐年提高的同时,也指出部分国家高新区产业集聚质量不高的现状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0.
高新区"二次创业",特别是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对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与提升出发,构建高新区创新与创业环境的要素。  相似文献   

11.
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子远 《科研管理》2014,35(5):138-144
把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细化为要素集聚效应、人才集聚效应、创新集聚效应、生产力促进效应四个维度,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要比较对象,运用配对样本均值t检验,基于2007-2010年的统计数据对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各个维度上,高新区企业均明显优于比较对象,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十分显著,对区内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但各高新区存在个体差异,在发展中宜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高新区是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创业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载体,已进入"三次创业"阶段。高新区效率测量既是科技管理工作的需要,也已经成为科技评价研究的热点主题。将经典二次相对DEA模型同超效率DEA模型进行结合,建立基于二次超效率DEA的高新区经济效率测量方法,在名义经济效率基础上挖掘高新区真实经济效率。以2015年、2016年高新区数据为例进行了方法验证与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高新区名义经济效率的主要驱动因素同所在城市或区域的环境、发展特征相关,高新区存在研发投入驱动型、人力资源驱动型和资产驱动型等;具有高真实效率的高新区在全国的分布较为广泛,同其自身发展战略、路径选择与资源转化能力密切相关。综合名义效率与真实效率分析,山东省高新区效率不平衡性较强,进一步从优化山东省高新区资源投入与输出转化方面获得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新区专业化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大平  李雪 《科学学研究》2007,25(Z2):500-505
本文先从理论上分析高新区的专业化分工对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并设计高技术产业集群专业化程度和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然后建立模型,用中国高新区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专业化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得出要提高中国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仅仅依靠简单的产业集聚是不行的,产业的集聚必须要建立在市场发育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4.
广东高新区是自主创新的前沿阵地,目前正处于实现"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创新体系建设尤为重要。以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龙头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作为全省科技服务网络的骨干,理应在高新区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分析广东高新区建设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的重要意义基础上,探讨东高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的具体思路、运行机制及路径。  相似文献   

15.
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子远 《科研管理》2011,32(11):52-58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53个国家高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并对影响高新区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行了Tobit回归分析,发现科技投入支出强度等7个变量对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产业集群度、高新区规模等5个变量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这种分析为通过影响相关变量的水平来提高高新区技术创新效率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集群无论是要素还是结构上都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目前基于资源观的集群创新能力评价研究难以解析集群不同主体间通过协同走向创新生态的本质问题。本文运用生态学理论,依据集群创新生态链属性要求,构建出由以产业链和知识链融合协同为内核的集群创新主体系统、创新环境和创新产出所组成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生态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选取的56个国家高新区代表进行实证评价,探析出影响高新区集群创新生态能力生成的集群产业创新种群结构效能度、集群知识创新群落协同度、集群开放持续创新度和集群创新链群合作度四个关键生态因子,发现高新区普遍创新生态能力不强,且在创新生态因子上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据此制定出打造创新生态型高新区的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评价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新区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从产业集群的视角构建了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用主观赋权的Gl法和客观赋权的离差最大化法组合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基于G1-离差最大化组合赋权的竞争力评价模型,并对中国17个典型高新区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新区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带有内生技术进步的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本研究探讨了我国高新区生产要素地理集中及其规模收益变化的测度方法,对高新区及其所在城市1991-2004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新区的产业地理集中已初具规模,但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整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女性创业活跃度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途径。整合创业生态系统的6大要素,采用基于组态视角的fsQCA方法,以62个国家为样本,挖掘创业生态系统驱动女性高创业活跃度的因果复杂机制。研究发现:(1)单个创业生态系统要素并不构成女性高创业活跃度的必要条件,但高社会规范在产生女性高创业活跃度方面起着更普遍的作用;(2)产生女性高创业活跃度的创业生态系统有5类,即社会支持下的政府驱动型、社会支持下的人力资本驱动型、社会支持下的人力资本与政府驱动型、社会-政府-人力资本支持驱动型、社会支持下的市场与基础设施驱动型;(3)产生女性非高创业活跃度的创业生态系统有4类,且与产生女性高创业活跃度的创业生态系统存在非对称关系。  相似文献   

20.
能否实现技术创新方式的转变,是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成败的关键,而对原有方式的路径依赖严重制约了这种转变的实现。基于此,文章首先总结了当前我国高新区技术创新的现状和特征;然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路径依赖对我国高新区技术创新方式转变的影响;最后提出:通过路径创造突破锁定,实现技术创新方式的转变,从而从根本上提升我国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