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举措,也是互联网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更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文章通过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高校的教育工作要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培养大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和开创性素养,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本。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着对"互联网+"认识不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等问题,可以通过成立"互联网+"大学生双创教育领导小组,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责任;依托互联网平台打造网络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让创新创业教育突破时空的限制;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训平台,帮助大学生的创业点子落到实处;摒弃急功近利的创业评价思维,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做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推进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从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背景出发,从理论上剖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意蕴,并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其突破路径,以期为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创新创业来说,知识产权是"双创"成果的"保护伞",高校"双创"教育融入知识产权教育,可为"双创"保驾护航.理工科大学生作为高校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在理工科高校开展创新、创业与知识产权相融合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5.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的职责。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创业操盘实践项目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途径,从创新创业培训、企业轮岗实习、创业方案策划、市场跑盘等方面论述创业操盘实践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实践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就业难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对此,必须加强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创新是其动力与源泉,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将创新和创业教育进行合理的结合,从而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首先对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概念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其后重点探讨了实践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高校承担培养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重任。国家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规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大学生在实际创新创业中成效并不显著。究其原因,高校在讲授创新创业课程与实习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学习需求,以大学生视角审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不断加以解决,满足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相似文献   

8.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国家为培养现代创新创业人才,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我国实施多年,已经形成了学校、地方、国家三级体系。作为计划实施对象主体的大学生对计划实施的"满意度"是衡量计划实施效果和质量的主要依据,基于学生视角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的"满意度"是高校大学生对学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满意程度"的量化描述。通过对参加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大学生对项目实施的"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大学生对学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满意度"总体上"较高",但也存在一系列影响大学生"满意度"的项目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和大学生们的诸多意见及建议,将为学校继续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项目管理改革提供量化实证依据,进一步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钱春霞 《科教文汇》2013,(25):181-182
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是高校就业教育的新课题,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里的弱势群体,对其开展创业教育,有助于提升其竞争力。贫困大学生因为"物质贫困"带来了"心理贫困",也影响着其创业观念,从创业教育角度来探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不仅是创业教育实效性的要求,也是提升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对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会军 《科教文汇》2010,(28):17-18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部分。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长远大计,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如何更好开展创业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苑世芬 《现代情报》2012,32(5):40-43
信息素养教育最终要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介绍了国内外高校信息素养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典型做法:通过课程设置、企业合作、游戏开发等方式实现二者融合。根据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弊端,提出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实施基于合作开发的学科整合教育模式和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渗透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使得我国不同的事业领域都面临着因时代变化而需改革的难题。在“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教育的发展目标中,指出了我国高校教育领域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提出了实现战略的科学途径。同时,将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视为高校教育的一大发展策略。在我校开展石油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问卷调查,分析数据结果,了解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现状。在此基础上,研究两者的融合方式,表明了两者的融合在高校教育发展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油藏工程有机融合提出了一系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建立创新型国家对于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于创新进行了界定,并提出创新的关键在于商业模式的设立.清华大学领导力实验室结合自学习、自组织的特征映射原理,开展了相关实践进行分阶段创新思维训练,为高等工程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齐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教育中的竞争情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企业文化的作用出发,结合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功能,提出企业文化教育的观念并与竞争情报相结合的问题,说明了开展全员企业文化教育对于企业文化的凝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创新力的提高、企业形象的构建、反情报工作等许多方面有积极作用.阐述了企业文化教育与竞争情报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来自国内的117家中小企业的268个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引入高层梯队理论和知识创造理论,探讨了TMT的异质性通过中介变量知识创造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MT的年龄异质性对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具有负面的影响作用,教育水平异质性对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正面的影响作用,年龄异质性对于知识创造具有负面的影响,教育水平异质性对于知识创造具有正面的影响,知识创造对于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持续改进作为一种公司层级创新能力的持续递增过程,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企业保持制造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但是要真正做到持续改进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文化、技术、资源等因素为持续改进工作带来了困难.在持续改进国际调查的基础上,对企业持续改进的阻因展开研究,包括持续改进阻因的类别、频率及其对持续改进绩效的影响.针对中国企业的关键阻因,给出了相应的规避策略,可以为企业持续改进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项目推动的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商业环境百年变迁的现实,阐述了基于项目推动的知识型企业的定义与特征,论述知识型企业的一般成长过程与核心竞争力,给出了基于项目推动的知识型企业管理模式的变迁过程,提出今后基于项目推动的知识型企业的有效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浅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姜秀华 《情报科学》2003,21(1):25-26,37
本文从创新能力的内涵、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育、实践教育和环境保障等方面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讨论,提出应多途径、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唐晓冬 《科教文汇》2011,(36):161-162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本文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全社会对创新的紧迫性出发,通过分析职业教育现状,比较国内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同以及创新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揭示了职业教育应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致的目标和内在的契合度,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念和手段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引导和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