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在综述用户模型的获取、组成、构建3个方面研究的基础上,以用户的任务为出发点,构建基于任务的用户模型,并阐明该用户模型的构成.文章指出未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更好地支持个性化信息检索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精准农业中信息相关科学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技术是精准农业的核心,本文在"精准农业中与信息相关若干重大科学问题研讨会"的基础上,对精准农业概念及相关信息技术做了论述,分析了国内外在精准农业田间信息采集、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及调控、智能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精准农业装备技术与产品等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5-10年优先资助领域.  相似文献   

3.
中国移动电话扩散的驱动力及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通过直接选取成长模型以估计影响中国移动电话扩散的决定因素及预测其未来成长趋势.鉴于成长模型的选取具有随机性,故本研究比较了3种移动电话扩散通用模型的配适度和预测力,然后以按拟合度最高的扩散模型来确定因子及对未来成长的预测.根据1986-2007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信息采集研究显示,Gompertz模型为最适模型,扩散速率的决定因子有:与移动电话具有互补性的固定电话及其它3项与市场需求相关的因素.本研究预测2008年中国移动电话及小灵通用户总计普及率为51.9%,与实际数值的误差很低.本研究丰富了对中国移动电话扩散的驱动力估计,提高了成长预测的准确性,并指出了低价市场对中国移动电话扩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梳理国内外关于组织支持氛围作用机制的文献.首先从个体感知和团体成员共同感知的主体视角明确组织支持氛围的概念和结构维度,然后综述领导因素、组织因素、个体因素等组织支持氛围的前因变量,同时通过主效应模型、缓冲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讨组织支持氛围的结果变量以及组织支持氛围的调节效应,最后总结组织支持氛围作用机制,并提出组织支持氛围的被中介的调节效应和被调节的中介效应、结合组态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创新将是组织支持氛围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接受模型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接受模型是解释和预测人们对信息技术接受程度的基础理论,后续研究不断加以验证和扩充,形成了完备而操作性强的实用模型.信息技术接受模型研究的四个阶段--TAM、TAM2、UTAUT以及TAM 3始终围绕着"使用意向决定使用行为"这一认知性结论而展开.信息技术接受模型的研究多以国外发达国家为背景,而对于我国来说,模型的普适性还有待验证,把信息收益、信息能力和信息分化观点融入信息技术接受模型将是未来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团队薪酬计划的激励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团队薪酬的激励效应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往的研究中采用了经济模型、实验方法和调查研究等方法,研究内容则涉及团队模式下个人薪酬与团队薪酬实施效果的差异、不同类型团队薪酬方式的激励效应,团队任务互依性对团队薪酬激励效应的调节作用,以及高管团队薪酬差距的效应等.未来需要加强团队薪酬设计的理论基础研究,利用现场数据进行实验研究或调查研究,并且关注团队特征、组织文化等因素对激励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周杰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2):167-169
在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内涵分析的基础上,评述战略人力资源的研究模型,分析最新研究成果,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基于理论研究和文献分析,提出企业数字化创新实现的跨层机制模型.在该模型中,影响企业数字化创新包括基于生态层和企业层的跨层次投入要素、数字化能力的中介作用、外部环境与组织文化的调节作用.为未来的实证研究夯实理论基础,同时对企业数字化创新实践提供重要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9.
支燕 《中国科技纵横》2010,(13):208-209
资产组合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是目前金融机构广泛采用的风险管理工具。本文在归纳主要资产组合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的特点及局限性的基础上,对主要模型在对风险的定义、风险驱动因素、数据的可利用性以及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进而讨论了国外资产组合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研究的新进展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作为研究员工离职问题的新视角,社会网络有别于传统离职模型,是以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来探讨对离职意图或行为的影响.本文首先对社会网络分析的主要概念、类型和测量等进行概述.其次,系统地梳理了以往关于社会网络与离职的研究,从五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的综述.最后,综合评述了过去研究的不足和问题,并且基于中国的特殊文化情境,提出了若干未来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1.
依据两类知识基础,构建高技术研究机构研发组织的象限模型,提炼一体式、合同式、平台式等3种高技术研究机构研发组织模式,选择国内外6个代表性高技术研究机构进行案例研究,比较不同模式的研发导向、研发集成、资源配置、研发分工、成果转化特征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学者对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多,但由于各自研究范围的局限性,而使研究结论的普适性不强。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进行元分析,将新产品开发绩效划分为二维的市场绩效和项目绩效,分别得到影响新产品开发市场绩效和项目绩效的合格元因子,并且对元因子进行了归类。最后构建了影响新产品开发二维绩效的理论模型,并为以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学生对于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越来越迫切。学分银行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制度,将会成为未来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必然趋势。文章基于学分银行视角,对高职人才培养路径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在学分银行的基础上,构建符合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路径,实现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梁建洪 《未来与发展》2011,34(9):31-34,39
马克思未来研究方法论的基本命题主要有:依据客观历史事实对未来进行研究: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中对未来作出展望;对未来社会研究进行宏观趋势性把握;通过社会实践实现人类未来发展舍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马克思的研究方法注重从哲学层面对未来社会作出一般性探讨,能够为其他具体未来预测学科提供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科学学在我国大学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学在我国大学兴起,并在近30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将大学科学学的成长历程分为三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科学学进入中国大学课堂, 20世纪90年代大学科学学在调整中成长, 21世纪新时期大学科学学发展的新局面,并分别对这三个阶段做了论述。在回顾科学学在大学发展的历史的基础上,指出其将来的发展走势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研究智能情报分析模式特点、发展方向及研究建设策略。[方法/过程]在分析神经网络、知识工程两类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支撑智能情报分析服务的大数据资源体系框架结构及建设原则,并分析数据驱动和知识驱动方法在情报分析中的单独应用与融合发展问题。[结果/结论]认为数据和知识双轮驱动是智能情报分析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而实现智能情报分析的关键,一是加强一次数据资源和二次数据资源建设,二是加强深度学习技术与知识图谱技术在科技情报分析中应用的研究,三是建立数据驱动与知识驱动相融合的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从组织印记的视角,研究了企业成立时外部经济衰退环境下的资源匮乏印记对企业未来创新战略选择的影响。采用成立于1995-2010年之间在中小板与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样本,构建 GEE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成立于经济衰退时期的企业形成了保守的投资习惯,在资源匮乏印记的持续作用下,在未来也倾向于选择保守的利用式创新。但是随着企业创新资源投入强度的增加,资源匮乏的印记与企业选择利用式创新战略的关系减弱。除此之外,有技术背景的CEO可以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以及对于技术研发的特殊风险偏好,这也会使资源匮乏的印记与企业未来选择利用式创新战略的关系减弱。  相似文献   

18.
19.
两种城市化模式的对接与融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旨在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模式的演进过程,观察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并对我国城市化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合乎规律的判断。我们认为,中国城市化模式正面临着重大的整体性变革,变革的方向就是“离土不离乡”的城镇化模式与“离乡不离土”的城市化模式的对接与融合。这种变革是社会经济转型的必然产物,它对于正处在体制创新的中国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基于这样的认识,文中对两种城市化模式对接与融合所面临的困境、矛盾和背景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两种模式对接与融合的条件、过程、机制、形态和路径选择,最后给出了政策性结论。  相似文献   

20.
简兆权  王晨  杨金花 《软科学》2014,(5):1-4,10
基于价值链相关理论,探讨研发服务业的成长模式,总结出研发服务业的四大发展阶段:供求一体价值链的准备阶段,供求分离直销模式的萌芽阶段,双重价值链的逐步成型阶段以及价值网络化模式。围绕研发成果、研发支撑服务及政策支持三方面构建研发服务的成长路径,为未来研发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