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工智能与社会经济的深度融合,将为现有技术范式、产业格局和社会生活等带来巨大变革与深远影响,把握新技术领域颠覆性创新的演化特征,帮助企业及时调整技术创新战略规避风险,有利于构筑人工智能先发优势、在国际科技竞争中实现"变轨超车"。以14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和机构的深度访谈数据为基础,采用扎根理论并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1来进行资料编码,归纳出技术范式转变、组织动态演化和价值网络创新等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构建了人工智能企业颠覆性创新演化的理论模型。分析人工智能企业颠覆性创新产生与演化机理,不仅有助于深化颠覆性创新理论研究,对于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由技术驱动转向市场推动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互补资产理论和协同管理理论,实证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技术资产与互补资产的协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资产与人力资产、市场资产和组织资产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技术资产与生产资产具有显著的负协同效应。从协同效应角度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面临的资产配置问题,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全面创新管理实践提供有价值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环境下,企业组织如何应对环境突变所带来的冲击值得进行理论研究。已有研究认为,即兴行为是组织应对复杂多变环境并获取生存机会的积极措施;而依托数字技术所构建的数字平台又是组织获取资源的有效途径。因此,应进一步研究在疫情等外部环境突变的情况下,数字平台能力是否可以促进组织即兴能力的发挥,从而提高组织创新绩效。以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的行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312份企业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数字平台能力中的平台整合能力能够增强组织内外资源、能力、目标和具体活动的沟通和协作,而平台重构能力可以改善平台成员的相关技能和知识,在两个维度共同作用下可以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平台资源,从而促进组织即兴能力的发挥;(2)组织即兴能力中的时间性和创新性有利于将数字平台能力的资源配置能力作用于组织创新绩效,在数字平台能力与组织创新绩效中起到中介作用;(3)高组织情绪能力作为一种柔性的、隐形的组织内部能力,在组织面临外部环境突变的情况下提供了积极的情绪支撑,以更高的效率整合平台资源,为组织即兴能力的发挥提供帮助,在数字平台能力与组织即兴能力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同时,高组织情绪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玲  陶厚永 《科学学研究》2023,(8):1507-1516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创新。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组织变革准备理论,引入了数字化组织准备作为中介传导机制和数字化能力作为调节作用机制,构建了数字化导向对数字化创新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通过回收的336份有效问卷对文中的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导向对数字化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化组织准备在数字化导向和数字化创新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数字化能力在数字化组织准备与数字化创新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调节数字化组织准备在数字化导向与数字化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即:数字化能力越强,则数字化组织准备的中介效应越显著。研究结果丰富了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也为企业的信息化、数智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5.
贺芳 《科技创业月刊》2023,(12):104-108
ChatGPT以通用人工智能拉开了生成式AI发展的序幕,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产生深远影响,但其背后也潜藏着社会对生成式AI技术发展的担忧。通过阐述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技术演进过程及应用场景,分析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带来的意识形态、法律、伦理、环境等风险,从政府层面、行业层面、用户层面3个方面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提出风险治理方案,以期为人工智能技术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企业如何捕捉发展机遇将人工智能技术优势转化成价值优势,实现“弯道超车”和价值创造正成为企业发展与价值创造研究的焦点。本文基于知识基础观视角,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三家不同行业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型企业作为案例,探索面临创新技术变革的外部环境,企业如何实现价值创造等相关问题。研究发现:(1)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价值创造包含认知迁移和双元能力塑造两个维度,企业通过认知横向与纵向迁移,应用式与内生式能力塑造实现价值创造;(2)企业价值创造可分为慢变型、先锋型和成长型三类路径模式,不同企业间价值创造模式与机制存在异质性;(3)企业通过内外部合法性地位的获得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内的稳定发展与扩散。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揭示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价值创造的内在逻辑和企业技术应用决策有着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刊编辑 《学会》2023,(1):57-58
<正>2021年11月,中国微循环学会在福州康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设立服务站,进站专家11人。服务站围绕糖尿病及并发症管理,制定医工交叉创新研发计划、临床试验计划和产品/技术应用示范计划,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举办“闽江论坛”学术研讨会,组织专家开展糖尿病AI大脑及能力平台、糖尿病数字疗法关键技术、糖尿病专病术语集、全流程人工智能医学规则引擎等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构建以管理效能为核心、临床结局改善为目标的数智医疗健康技术和服务体系,助力企业质效升级。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1,(26)
人工智能已经慢慢融入我们的生活的同时也融入教育,教育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智能技术发生了改变,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的发展趋势,使教学构思、方法、模式都发生了不同模式的转变。人工智能正引领着教育教学的创新,构建个性化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本文对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在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中的发展,在动画制作课程中的运用和分析来探讨人工智能在教学的应用和变革。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近年来备受关注,围绕大数据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更是不计其数。对于拥有海量数据的商业银行而言,大数据技术可以促进科技与业务的融合,提升整个银行的效率、服务和管理价值,目前已经普遍应用于客户营销、产品创新、风险管控、资产定价等场景。展望未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更新迭代,将逐步推动商业银行流程再造、管理变革和模式转换,其应用场景将覆盖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德温特创新专利引文索引数据库提供的人工智能相关专利数据(2010—2020年),利用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绘制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网络图谱,识别出AI创新关键路径及重要节点企业/科研机构、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最有发展潜力的创新主体和重要创新主体,并对其创新合作特征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2010—2020年人工智能关键路径及演化呈现四大特征;(2)AI创新关键路径重要节点企业/科研机构有15家;(3)AI最具潜力的创新主体有华为等10家企业,以及中山大学等15家高校/科研院所;(4)AI重要创新主体有腾讯等10家企业,以及电子科技大学等10家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11.
Teece's complementary asset framework explains how firms use assets to appropriate the benefits of innovation. This paper extends Teece's framework to show how firms also use complementary assets to disappropriate the risks of technical change. Based on case studies of the commercialisation of genetic testing in the UK the paper shows how firms can strategically alter the social distribution of risk to their advantage by managing distinct types of risk using different institutions with diverse risk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We highlight the specific risk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of the state that are not available to either firms or markets, and their role in supporting technical change.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and the academic understanding of technical chang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彭新敏  吴晓波  吴东 《科研管理》2022,43(7):135-143
核心技术与互补资产是后发追赶过程中两种不同的主导策略,后发企业往往面临两种策略如何选择与平衡的难题。本文通过海天塑机集团2001~2017年在全电动注塑机技术领域追赶的案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由后二次创新向一次创新的超越追赶动态过程中,主导追赶策略经历了从核心技术到互补资产再到二者并重的演化;从组织双元视角看,在该过程中,企业经历了从探索与利用序列交替的间断型平衡模式向探索与利用共时进行的双元型平衡模式的转变。本文研究发现不仅揭示了后发企业从后二次创新向一次创新的超越追赶机制,同时深化了我们对后发追赶动态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technology expands the boundary of business practice, inducing the emergence and application of business intelligence (BI) that has promo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iques to optimize business decision and operation.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theoretical consensus and measurement of the technology embedded in BI at present. This study exploratively develops the Sense-Transform-Drive (STD) conceptual model of BI based on dynamic capabilities theory and organizational evolutionary theory to explain the core BI capabilities. By using factoring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nalysis, we extract the latent constructs and empirically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STD model and further examine the correlation and mode of interaction of the three core BI capabilities and the impact of BI application on firm performance in the real economy with a sample contextual to Chinese business practices. 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direct and high-intensity cumulative positive effects among the 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the STD conceptual model and BI-related dynamic capabilities can enhance operating efficiency and firm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4.
15.
吴东  杨洋  朱培忠 《科研管理》2019,40(3):104-113
商业模式设计正在成为企业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本研究从互补资产视角出发,基于178家中国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补资产专用性对商业模式设计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互补资产专用性越高,商业模式设计的新颖性越低,商业模式设计的效率性则不受影响;(2)互补资产专用性对商业模式设计新颖性的影响受到关系治理的正向调节,互补资产专用性对商业模式设计效率性的影响受到关系治理的负向调节。本研究的管理启示是,企业需要充分考量专用性互补资产在商业模式设计中的作用,并且更加重视关系治理这类社会性、非经济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宇  王竣鹤 《科研管理》2022,43(6):74-83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组织内部能力与外部环境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企业普遍沉浸在缺乏“数字化能力”的焦虑中。本研究在组织印记理论基础上拓展了印记反弹效应,以数字时代开启的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反弹契机为背景,探索了促进企业数字化能力获取的组织特征与过程机制。采用国际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产业的259家中国企业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学习与组织忘与数字化能力之间存在正向关系,组织韧性在其间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企业网络数字氛围正向调节了组织学习、组织忘却与组织韧性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企业虽然在初创时期没有丰富的外部资源支持,但可以在后续发展中通过组织学习与忘却强化组织韧性等内部组织特征,并在良好的数字氛围等组织外部环境中实现更为迫切的获取数字化能力的反弹效应。  相似文献   

17.
基于IT资源和能力理论,建构互联网环境下IT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模型,借助于219家国内企业问卷调研数据,对此模型进行验证。发现IT资源与能力之间有重要的区分,IT安保能力是IT就绪度与IT应用能力的中介变量,IT应用能力间接通过研发创新,影响业务绩效。最后对其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突破了企业传统的封闭式边界,加强了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技术交流、信息沟通以及研发合作。然而,组织的弱边界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弱化企业的主导权和控制力,增加管理费用和业务运营冗余度,从而降低企业创新绩效。如何维持数字赋能系统过程中企业边界的稳定性和独立性推动创新持续性发展,帮助企业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创新能力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并结合制度理论,分析了多层面的组态效应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多重并发机制和复杂因果路径。结论表明:企业领导力和知识产权管理分别从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层面为解决数字赋能和制度逻辑差异外部性的负效应提供了思路,同时互补性资产是数字赋能开放式创新核心条件,本文的结论有助于拓展开放式创新研究视角,为有效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9.
Since Teece's seminal paper explaining who were the gainers fro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creased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revolution have brought new ways for firms to organize and appropriate from innovation. A new more open model of innovation suggests that firms can benefit from sources of innovation that stem from outside the firm. The central theme of this paper is how firms try to unlock communities as complementary assets. These communities exist outside firm boundaries beyond ownership or hierarchical control. Because of practices developed by communities to protect their work, firms need to assign individuals to work in these communities in order to gain access to developments and, to an extent, influence the direction of the community. Using network analysis we show that some software firms sponsor individuals to act strategically within a 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FOSS) community. Firm sponsored individuals interact with more individuals than interact with them, and also they seek to interact with central individuals in the community. However, we can see differences in how individuals interact, depending on whether their affiliation is with a dedicated FOSS firm or an incumbent in the software industry. Apparently, some firm managers believe they need ‘a man on the inside’ to be able to gain access to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20.
产业链升级是中国企业摆脱跨国公司低端锁定的重要途径。以企业成长与企业创新理论为基础,讨论了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入嵌产业链的程度。研究发现青春期企业创新投入越强入嵌程度越低,吸收能力越强入嵌程度越高。新创期入嵌产业链程度较低,而青春期较高。创新投入与入嵌程度之间关系受到新创期负向调节。同时,吸收能力与入嵌程度之间关系受到新创期的负向调节、青春期的正向调节。研究结论对中国企业产业链升级具有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