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涌现,数字经济必将对中国的经济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表现在不仅将促进国内生产总值(GDP)更快速的增长,还将提升生产率、消费结构转型、优化投资结构、提升企业出口规模、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并引领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文章构建了非竞争型就业投入占用产出模型,采用支出法GDP(即最终支出的3个方面: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出口总额)核算了我国数字经济的经济规模,最终估计3类支出所形成的经济规模分别对就业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ICT(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能够带动经济规模的扩张,特别是网络消费的增长,以此产生的消费导向型就业效应正在逐步扩大(使得非农就业占全部就业人数比例从2014年的15.2%增长到2016年的20.2%),其中未来应特别关注的发展领域应聚焦在医疗健康、文化娱乐和交通通讯。(2)数字经济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就业影响强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同时在生产型服务业中也表现出了强有力的就业影响效应,并促使我国产业经济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3)中国的数字化转型将带来生产率的提升和创新的提速,并促进职业技能的培养,促使人力资本从低成本优势向职业技能优势转型,从而培养更高技能的劳动力队伍。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逐渐成为驱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着力点,吸引了海内外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文章对数字化转型文献进行回顾,通过“驱动因素-转型过程-转型结果”的逻辑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框架。研究结果显示:(1)基于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TOE)框架的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受到环境、技术、组织三个层面的影响;(2)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是涉及全价值链的整体变革过程;(3)数字化对企业造成的结果效应具有两面性,数字化转型可以促进创新商业模式、重构组织设计、优化市场结构、提升企业绩效的同时还会造成隐私及数据安全等问题。此基础上,本文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出建议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以2010—2020年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杜邦分析方法,从财务角度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能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盈利能力;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通过提升资产周转率降低财务杠杆,但销售利润率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技术的应用能促进企业盈利能力提升,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并不能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数字化转型促进了大型和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抑制了小型和外资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对中型和国有企业的能力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营业成本和管理费用的上升是数字化转型造成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必然选择。借助数字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 “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战略。本文以2008—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资源基础理论的视角,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绩效在数字化转型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果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本文的研究为我国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5.
马鸿佳  王亚婧 《科学学研究》2024,(1):146-157+182
数字经济时代下,制造企业利用大数据资源促进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运用Mplus8.0软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SEM),以427家制造企业为样本,结合动态能力理论和组织惯例理论,对制造企业大数据资源、数字动态能力、组织惯例更新与数字化转型绩效之间的影响展开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大数据资源、数字动态能力的3个子维度:数字感知能力、数字利用能力和数字重构能力以及组织惯例更新都正向影响数字化转型绩效;数字利用能力、数字重构能力和组织惯例更新分别对大数据资源与数字化转型绩效关系具有中介效应;数字动态能力和组织惯例更新对大数据资源与数字化转型绩效关系具有链式中介效应。本文将在理论上拓展数字化情境下大数据资源对数字化转型绩效的影响研究,推动从动态能力理论和组织惯例理论研究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探索;在实践上有助于指导制造企业在动态环境下借助大数据资源,提升数字动态能力,加快组织惯例更新,进而实现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6.
张仁杰 《科研管理》2024,(4):138-146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微观基础,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由之路,如何发挥财税工具的激励效应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尤为迫切。基于2014—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2018年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效应与路径。研究发现:(1)增值税留抵退税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其影响对成长期企业、传统行业和网络基础设施良好地区更加明显。(2)机制检验表明,资金、技术与人才是其影响的三条路径,增值税留抵退税通过纾解融资约束、提高研发投入以及推动人力资本升级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3)经济后果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有助于约束企业策略性行为,显著抑制了税收规避活动。本文研究为税收工具激励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逻辑提供了经验论证参考,这对后续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完善靶向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直观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在改善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也对劳动就业带来一定影响.探讨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带来的影响,结合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提出如下建议.大力发展新就业形态,激发大众的创业热情及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活力;加大对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完善法律体系与社保体系,加强对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劳动保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平台建设,推动就业创业服务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8.
为向进一步落实兼顾创新与绿色双重发展理念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利用2011—2020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禀赋效应、赋能效应、治理效应和社会效应4个方面,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和传导机制,同时从城市区域、经济规模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角度分析其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280个城市的数字经济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其主要通过制造业要素密集转型升级和制造业污染密集转型升级间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相比东部地区、经济规模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的城市,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经济规模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较高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由此建议政府加大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财税、金融、保险、法律等配套制度保障力度,同时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并且“因城施策”,推动区域制造业产业实现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9.
核心产业的数字化培育、地区数字经济新基建,是地方政府刺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两种手段。基于“行业/地区制度环境——管理者认知——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一逻辑,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制度前因及认知过程。借助双向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和机器学习的量化文本分析法,研究发现:第一,产业数字化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但地区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未得到验证。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更多的是“随行就市”(迎合行业制度)而不是“入乡随俗”(迎合地区制度)。第二,地区数字经济正向调节产业数字化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也即是地区数字经济起到助推作用。第三,决策者数字化注意力在“制度环境——企业决策”中起到正向传导的中介作用。研究探讨了不同的制度压力是否及如何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为政府数字化建设的政策方向调整,以及企业决策者的认知管理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给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根据广东省2010-2017年16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本文分析了制造业数字化对其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制造业数字化对提升其全球价值链地位有正向促进作用,且主要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制造业生产率两个渠道实现对其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升级。行业异质性研究显示,制造业数字化能显著促进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但由于核心技术缺失,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促进效果不明显。因此,应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发展,促进其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基础;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不同类型制造业要因地制宜制定数字化发展措施;完善信贷、财税、数字知识产权和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数字化人才培养等相关政策制度,加大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1.
数字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推动社会生产方式向数字化转型,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渗透和重构,进而引发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技术公司快速发展,网络平台成为国家重要的竞争载体,网络市场规模大、创新环境友好的国家将占据竞争优势,制造业向有利于资本、人才和技术密集的国家和地区集聚,投资加速向知识、技术密集程度高的地区流动,数字产业和网络发达的国家将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份额。我国应积极应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规模优势、低成本优势、产业配套优势面临大幅削弱的风险和挑战,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补齐基础技术短板,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促进就业结构升级和灵活就业,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未包含西藏、港澳台)201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了各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相关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就业水平的多维影响与空间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整体发展势头迅猛,但局部发展不平衡,省份间差距较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区域就业水平的重要因素,表现为对本省域就业规模、就业结构与就业质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仅在就业规模与就业结构方面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保障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与技术创新水平在不同程度上对区域就业水平产生作用。因此,应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同时重视弥合“数字鸿沟”,通过数实融合拓展就业规模,数字转型优化就业结构,人才培育提升就业质量,以进一步提高区域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背景下,科学衡量我国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并深入探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和主要驱动路径对于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数字化技术转型、数字化创新能力转型和数字化效益转型三方面构建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改进熵权法和灰色关联模型相结合,对各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法,从技术、市场、政府三个维度的“组态效应”研究数字化转型的路径选择。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区域发展不平衡,但总体仍遵循东、中、西梯度空间分布格局。各地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程度高的驱动路径有5条,可将其归纳为资源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两种模式。研究结果揭示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背后的多重因素间复杂本质,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转型是我国制造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TOE理论框架,以江苏省内128家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必要条件分析(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从组态视角研究“技术—组织—环境”层面的6个因素如何协同作用影响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结果表明:上述6个因素均不足以独立成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多个前因条件协同作用的结果,具有多种前因组态;制造企业高制造过程数字化水平的前因组态包括数字技术推动型和数字生态主导型;制造企业高商业模式数字化水平的前因组态包括全价值链数字化型和数字生态孕育型。同时,本文亦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非高水平前因组态进行了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和业务数字化的不足分别是导致制造过程和商业模式数字化非高水平的关键原因。本文不仅为数字化转型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对我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了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将数据要素引入C-D生产函数,建立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劳动要素投入模型,揭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规模效应、生产率效应、工资收入效应及替代效应影响劳动需求的理论机制。利用文本分析方法构建反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指标,基于2011—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需求的影响强度和机理。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上显著促进了劳动需求,在采用工具变量法、匹配-双重差分法等识别策略控制可能的内生性后结论依然稳健。其中,对于资本技术密集型和高市场集中度行业企业、外部融资约束高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劳动需求,尤其是中高技能劳动需求的促进效应尤为显著。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源于规模效应和生产率效应,部分受到工资收入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基于TOE分析框架,以2016—2020年68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NCA和fsQCA方法,从组态视角探究“技术-组织-环境”维度的前因条件驱动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研究表明:任何单一的前因条件均无法独立成为驱动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高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受到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企业数字人才投入、企业数字专利数、企业数字化业务模式和数字技术市场成交额六个条件的“多重并发”影响,并形成了数字环境孕育和内外联动渐进两类组态路径。环境维度因素是导致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的重要原因。结合该研究结论,从加强前因条件联动匹配、因地制宜探索驱动路径、统筹优化数字环境等方面提出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制造业行稳致远发展的新动能。将数字经济纳入全球价值链(GVC)分析框架,从广度和高度双重维度刻画GVC升级特征,阐述数字经济影响GVC升级的理论机理,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制造业GVC升级的总体影响、行业异质性影响及技术与资本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GVC各环节的空间布局与价值分配,通过发挥网络连接效应、成本节约效应、价值创造效应影响一国及其特定部门的GVC广度与高度;(2)在样本考察期内,数字经济总体上对中国制造业GVC广度和高度均有促进作用;分样本来看,劳动密集型行业表现出和总样本相同的影响特征,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数字经济的GVC升级效果不明显。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GVC升级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单门槛效应。因此,掌控数字经济关键技术、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数字化改造仍是当下之急需。本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数字经济的经济效应,并为制定制造业GVC升级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是否开展数字化战略变革中扮演着决定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整合管理者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数字化转型意愿—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于一个理论框架,根据263家传统制造业企业有效问卷调查,探索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企业管理者的预期收益(行为态度)、竞争压力(主观规范)、组织敏捷性(知觉行为控制)通过数字化转型意愿的中介作用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正向影响;设置数字官职位的企业,更能提升数字化转型意愿;冗余资源和组织学习分别正向地调节了数字化转型意愿与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绿色转型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绿色创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启示。本文以2002—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国际专利分类绿色清单”与绿色创新内容区分了节能型与环保型两种绿色创新模式,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推动了企业对节能型绿色创新的选择,这种作用主要源于数字底层技术的运用。数字绿色研发投入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市场竞争、非正式环境规制和政府创新补贴均能调节企业的绿色创新模式选择策略。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制造业等对绿色改造需求较大的行业,数字化转型更大程度地推动了企业对节能型绿色创新的选择。研究结果在理论层面明晰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在实践层面对我国企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企业重塑价值创造、交付和获取方式而实施的变革,在数字经济时代备受政府和业界关注,但既有研究对此却鲜有涉及。基于2013--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数字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机制差异以及情境调节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能够显著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第二,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作用。第三,战略激进度在企业数字化与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对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却并不显著。本文丰富了关于企业数字化后果的文献,亦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新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