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对煤炭资源价格机制形成的历史过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以1978年~2004年间山西煤炭产量、消费量与山西经济增长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认为山西煤炭生产量与GDP增长不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而山西煤炭的消费量与GDP增长有着很好的同步关系,煤炭消费量的变化最终影响了经济的增长.该结论解释了山西煤炭"资源诅咒"的现象.山西资源经济要健康可持续发展,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现实选择是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从理论层面到实际操作层面面临诸多障碍,其中制度障碍对于资源富集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循环经济必须以经湃循环为前提,经济性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从企业角度看,科学的煤炭资源价格的形成必将克服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本障碍;从政府角度看,煤炭企业生产开采的外部负效应,单独依靠企业自身努力不能克服,而必须由政府从宏观调控及立法的角度对煤炭企业的税费制度进行配套改革,最终与企业内部努力形成合力,以解决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障碍.因此,一个市场化的科学的煤炭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合理的相关税费政策是富煤省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2.
梅莉 《未来与发展》2011,34(9):103-107,92
煤炭工业虽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产业水平显著提高,安全生产状况明显改善,但仍面临资源环境破坏严重、煤炭资源日益减少、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等困境。低碳经济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基本途径和战略选择,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煤炭消耗被认为是CO2排放的最主要来源之一,煤炭企业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是整个煤炭行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煤炭企业由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增长方式向低碳经济发展,走多元循环的发展道路是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煤炭企业低碳经济与多元化发展的耦合研究认为煤炭企业在选择基于低碳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模式时,应该遵循行业吸引力原则、相关性原则、企业剩余资源原则、企业核心能力原则、产业政策原则、环境保护原则,这些原则是保障煤炭企业在实施多元化过程中形成特有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对煤炭企业基于低碳经济的多元化经营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文  赵国浩  黄文锋 《资源科学》2011,33(9):1775-1780
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争论,传统经济学理论强调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面作用,而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资源诅咒论正好相反。本文以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省为例,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煤炭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大型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对于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中小型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对于地区经济增长无显著影响。因此,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进一步巩固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同时积极开展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对于促进山西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并有效地转化为自觉行动,而这需要良好的制度安排作保障。政府层面的循环经济制度包括环境信息公报制度、绿色采购制度、经济激励政策、绿色科技研发扶持政策、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和职业培训制度等;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制度包括延伸产品生产者责任制度、企业环境信息公报制度、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清洁生产制度;公众层面的循环经济制度包括消费者责任制度、公众参与和监督制度、社团、中介组织与社区服务制度。  相似文献   

5.
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张华明  赵国浩 《资源科学》2010,32(11):2210-2215
中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煤炭是国民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的能源。煤炭价格对于煤炭资源合理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煤炭价格在政府干预下不能完全反映市场供求状况;煤炭价格在其形成过程中存在着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不能反映煤炭资源价值的稀缺性,各种税费功能重合,煤炭开采、运输等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得不到补偿,低估了煤炭生产的安全保障费用和教育培训费用等问题;同时,煤炭交易制度过于单一,煤炭交易区位分布不合理,既不利于价格的双向表达,也不利于形成中国在煤炭商品上的国际话语权;另外,煤炭物流体系的落后也增加了煤炭的不合理成本。本文探索了由煤炭全成本内涵、煤炭期货交易机制、煤炭价格有效性评价等环节组成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过程,分析了我国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认为必须彻底改造我国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构建一套简单、合理、有利于煤炭资源有效利用和政府宏观调控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6.
环境资源日趋紧张,循环经济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入手,论述了发展循环经济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并从体制和政策、调整税制结构、完善排污收费制度、加强制度调控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栋  王晓娟 《科技风》2011,(14):27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加剧,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观念、法制、体制、技术、管理等层面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8.
我国煤炭供需方面的基本情况是产量不断增加,增幅有所减缓,供需基本平衡.我国煤炭供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煤炭运力较为紧张,煤炭回采率低,资源浪费严重.企业安全投入不足,煤炭消费的环境压力较大,煤炭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短缺,煤炭价格偏低.由于我国资源特点是富煤少油.我们在能源消费上必须坚持以煤为主.我们要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生态友好型发展原则,努力推进煤炭企业技术进步,发展洁净煤技术,积极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和煤炭企业整合.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积极推进煤电联动.逐步提高煤炭价格,政策上要鼓励煤炭进口,以期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能值分析的区域循环经济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浩  王青  宋阳  李广军  李连德 《资源科学》2008,30(2):192-198
科学地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是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决策依据。本文从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为例,运用能值分析方法从能值流量、资源投入产出、资源消耗、环境压力、综合指数五个方面构建了循环经济评价能值指标体系,详细分析了辽宁省1990年-2005年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本地资源,需要购买的能值总量较少,资源基础相对雄厚,总能值用量中74%以上来自不可更新资源消耗,且逐年上升。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虽然废弃物能值增长幅度滞后于总能值用量与GDP增长幅度,说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污染排放治理工作成效显著,但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惯性作用,使废弃物总量持续增加状况在一定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下降。因此,辽宁省发展循环经济要立足于不可更新资源的合理使用,降低废弃物排放,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经济,上升到法律规制的高度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及资源的开发和再利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基本主体,它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本文从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了促进我国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的法律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顺艳  孙根年 《资源科学》2009,31(11):1880-1886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历史阶段,经济发展对能源(尤其是煤炭)需求巨大,经济的高速增长势必会带动能源消费的快速增加.能源的大量消耗会引起环境问题,进而阻碍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缓解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之间的矛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是急需深入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运用1997年~2006年我国30个省区人均GDP与煤炭消费的有关数据,分析了人均GDP与人均煤炭消费量的关系,依据这两个指标构建二维组合矩阵,将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划分为4种类型,即高经济增长-低煤炭消费增长、高经济增长-高煤炭消费增长、低经济增长-高煤炭消费增长、低经济增长-低煤炭消费增长4种类型,并从这4种类型中选取7个典型省区,分析了人均GDP与人均煤炭消费量增长的关系,预测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煤炭消费的拐点,研究结论可为构建节能型社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山西省碳排放效率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赵国浩  李玮  张荣霞  梁文群 《资源科学》2012,34(10):1965-1971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既受到国内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的制约,又受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碳排放空间的不足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论文界定了碳排放效率的内涵,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对山西省1995年-2010年的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测算,并且与中部其他省份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该方法引入随机扰动项克服了宏观统计数据不可避免存在噪声的问题,从而使得碳排放效率评价更为贴切。主要结论是:山西省1995年-2010年的碳排放效率在中部六省中效率最低,且碳排放效率呈逐年降低的趋势。在对效率作出评价基础上,论文进一步基于模拟退火算法创建了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预测模型,对山西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2015年山西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17%"的碳减排目标进行了可达性分析,结论为不可达。论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即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实施"以煤为基、循环高端、多元发展"的路径,实现经济的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3.
韩亚芬  孙根年  李琦 《资源科学》2007,29(6):188-193
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支持;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不公平的贸易下,自然资源禀赋及生产量大的地区,往往经济比较落后,呈现出"资源诅咒"现象。本文选取1985年~2004年中国各省区经济发展及能源生产/消耗的相关数据,从资源经济贡献和发展诅咒两方面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经济总量大、增长速度快的省区,能源消耗量亦较大,反之,能耗就较低;能源储量丰富、生产量大的地区,往往经济发展水平及增长速度都较低,出现了"富饶的贫穷"。汇总这两方面研究,本文绘制了能源产耗和经济发展的矩阵图,将中国31个省区划分为不同类型:上海、浙江、北京等东部沿海省区,生产量最低、能源消耗量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居于我国领先地位;山西、内蒙古、陕西等中西部地区,能源生产量大、消耗量相对较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另外,河南、四川、江西等省区产耗相当,经济发展水平也随之同步变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动静态视角的煤炭价格波动对我国GDP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丁志华  缪协兴  何凌云  周梅华 《资源科学》2013,35(12):2467-2473
由于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重要地位,煤炭价格波动对我国GDP的影响研究,对我国经济应对煤炭价格波动及进一步推进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具有积极意义。基于计量经济模型和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采用我国2002年1月-2012年12月的面板数据,分析了煤炭价格波动对我国GDP的影响效力、影响时滞及其时变效率,并进一步分析了煤炭价格波动状态及其对GDP的时变效率间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煤炭价格波动对我国GDP具有较为明显的短期负向效力和长期正向冲击效力,平均影响时滞6.5个月;煤炭价格波动与其对GDP影响的时变弹性之间具有非对称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完善宏观调控、推进替代能源和建立预警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孔宪丽 《资源科学》2010,32(10):1380-1388
本文在建立我国煤炭消费协整方程的基础上,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技术进一步建立了我国煤炭消费的变参数模型,对1978年-2007年间我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及其它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动态分析,以揭示我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时变规律。本文在实证分析中不仅考虑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改造、煤炭价格及运输成本对我国煤炭消费的影响,而且还借鉴了Gately(1992)开发的技术,对我国煤炭消费变动的非对称价格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的持续增长和重工业比重的增加是拉动煤炭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并且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在逐步减弱,而产业结构特别是工业结构对煤炭消费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煤炭价格对煤炭消费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但煤炭消费对煤炭价格变动的敏感性显著弱于运输成本,并且差距呈逐步增加态势。  相似文献   

16.
李世祥  刘江宜  张莉  成金华 《资源科学》2013,35(8):1625-1634
煤炭高消耗省份逐年增加的煤炭消费和碳排放,是促进还是阻碍了区域经济绩效?本文基于13个煤炭消费大省1995-2010年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利用Malmquist指数法,实证测算这些地区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以考察这些区域的经济绩效状况.结果发现,1995-2010年期间,国内13个煤炭消费大省的经济绩效普遍得到了持续改善;而且,煤炭消费规模较大地区的经济绩效增速相对快于煤炭消费规模较小地区,煤炭消费增速较快地区的经济绩效增速相对快于煤炭消费增速较慢地区;此外,主要煤炭消费区域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引起的,效率贡献非常有限.这意味着,政府在分解节能减排目标时,应适度允许煤炭消费大省在节能减排目标方面的灵活性;同时,煤炭消费大省经济绩效提升的重点在于理顺要素市场配置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一煤独大”的资源型经济结构给山西带来了经济结构单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种种问题,制约着山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山西旅游资源丰富,政府极其重视旅游业发展,文章分析了旅游业对资源型省份的积极作用,概述了山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出资源型省份转型视角下山西旅游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山西省能源消费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玮  杨钢 《资源科学》2010,32(10):1871-1877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现代社会发展对能源消费依赖程度日益提高。能源消费系统作为复杂系统,与经济、人口、环境等外在因素紧密相连,认识和把握能源消费规律及其变化趋势成为提高能源安全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本文选取能源大省山西作为研究对象。山西省既是能源生产大省,也是能源消费大省,高耗能的产业结构、初级能源为主的品种构成,导致山西的经济发展是以消耗大量的能源为代价的。论文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对山西省能源消费系统及其相关子系统进行分析,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5种不同发展模式分别对模型中节能技术、洗煤率、SO2排放系数等关键因子进行调控,实现对2010年-2020年间GDP增长率、单位GDP能耗和SO2排放总量的中长期预测。对比5种发展模式的预测结果及变化趋势,并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认为模式5能够较好实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是相对最优调控方案。该方案给出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强现有装备技术改造,进一步关停落后产能,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削减污染物前端排放,加快发展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全局最优角度建立了省区低碳经济增长优化模型,找到了在全国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约束下各省经济增长最优路径,预测了各省碳排放、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状态。结果表明,若2010-2015年各省能耗强度与碳排放强度均能够实现政府制定的降低目标,将会阻碍山西、宁夏、内蒙古和贵州的经济增长,但能促进其他省区的经济增长;提高北京、河北、上海、浙江和广东的经济增长有利于带动山西、内蒙古和贵州的经济发展,但会提高部分省区的能源结构碳强度;全国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最优降幅分别为18.19%和19.56%。除海南或青海的碳排放、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处于增长连接状态外,其他省区均处于弱脱钩状态,说明在经济增长最优路径上各省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各省碳排放增速均小于能源消耗增速,说明各省能源结构将逐渐优化。  相似文献   

20.
范德成  王韶华  张伟 《资源科学》2012,34(4):696-703
低碳经济实现的重点在于能源结构的优化。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的方式提炼了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路径分析测算各影响因素对能源消费结构的总影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明确了影响机理。其中,能耗量约束和GDP增长对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起直接推动作用;但在碳强度和能耗强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碳排放约束和能耗量约束总影响上对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起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岭回归方法消除各因素的多重共线性,构建了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预测模型,并据此得出,为实现2020年低碳经济目标,煤炭消费比重应降至65.99%~66.72%,在增加GDP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