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目的/意义]长三角一体化是国家战略要求,研究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及其知识协同,对于推进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方法/过程]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展开主体分析、政策分析、空间分析及生态分析,并研究了知识协同的流程和机制。[结果/结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知识协同基础,能够通过构建良好的知识协同机制有效驱动创新。  相似文献   

2.
《软科学》2019,(3)
构建协同度测度模型对长三角和珠三角1202项创新政策展开量化评价与特征比较。研究发现:政策主体以主管科技资源和掌握行政和经济资源部门协同为主,协同深度不够理想;目标协同存在差异且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有关;需求导向措施严重缺位,长三角的需求型政策与环境型政策表现更为协同,环境型政策措施与政策目标的协同较好,而珠三角供给型政策和环境型政策协同度更高,需求导向型措施与政策目标的协同性优于长三角;两区域的措施协同、措施与目标协同整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从科技政策协同创新的视角出发,首先基于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泛长三角区域内各省市科技政策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科技政策绩效进行收敛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科技政策的绩效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各省市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政策绩效还有待提升,同时区域科技政策已出现向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最后,构建区域科技政策协同创新机制,并提出提升区域科技政策绩效、推进区域科技政策一体化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科教最为发达,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国务院要求将长三角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优良的科教资源,众多的外资企业以及研发机构为此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两省一市的行政格局会阻碍创新活动的有效进行,因此需要进行跨行政区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以跨行政区的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对长三角地区创新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上海的核心作用,苏浙两省和上海的互动,跨行政区的政府行为,跨行政区的产学研合作和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支撑作用.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鼓励创新文化、政策环境,加强跨行政区的公共合作,设立跨行政区的创新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出发,对长三角城市群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进行研究。基于2010—2020年长三角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区域差异和空间收敛。研究发现,在此期间长三角城市群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综合水平呈平稳上升且保持一致的变化趋势,但创新驱动水平低于绿色发展水平;长三角26个城市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高,但依然属于濒临失调阶段;耦合协调度的总体差异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区域内差异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上的正相关性和显著的β收敛趋势。研究发现推动了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关系的相关研究,对增强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的互动、加快实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由于当前京津冀区域内部科技要素分布极为不均,科技合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协同不完善,促进创新资源整合的一体化要素市场不活跃,区域内部创新资源配置落差较大等原因,致使区域科技创新的联系和协作程度较低。对此,研究提出建立京津冀跨区域科技合作与协调机制,联合共建一批协同创新示范基地,统筹加强区域科技人才的联合培养与双向交流,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及整合财税、金融等政策手段,合力推进区域协同创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泛长三角区域的形成推动了各区域主体的经济发展,而区域政府之间的合作需要良好的区域合作机制及制度来保障。现有的泛长三角协调机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已逐渐显现弊端,制约了区域一体化的进程。找出泛长三角区域协调存在的问题,并以此针对性地建立新型的泛长三角协调机制,推动泛长三角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经济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承载形式,如何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促进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本文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这一区域合作机制视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建立实证模型考察区域一体化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对其异质性和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区域一体化提高了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稳健性检验同样支持这一结论。异质性检验表明,区域一体化促进了长三角原位城市和新进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且这种促进效应在原位城市要大于新进城市。机制检验表明,区域一体化可以通过市场整合机制、产业结构升级机制促进整体城市、原位城市和新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但经济联系机制的作用则存在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区域能源科技协同创新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情况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需求,在分析长三角共同面临的能源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长三角两省一市能源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现状,提出了促进上海及长三角区域能源科技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区内16个城市之间的发展协调机制初步建立。但显著成果背后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市场壁垒、市场分割、不正当竞争行为、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等。本文通过借鉴欧盟经验,试图探讨长三角竞争制度体系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超 《科教文汇》2011,(9):142-14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影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意识水平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影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意识水平发展的因素主要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其中客观因素包括:训练和比赛时周围的环境、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和临场指挥、同队球员的配合、比赛时现场的气氛以及对手的情况等;主观因素包括:运动员的观察判断能力、技战术水平、智力水平、意志品质、性格特点等。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改进措施,希望可以为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足球意识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步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政府形象的构建对政府的意义深远。而塑造好形象必须借助相关媒介,才能得以传播。而在这其中,媒体发挥着其得天独厚的作用。但是,新时期.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使得政府形象的传播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结争博弈论的相关知识,对政府、媒体、公众三者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行论述,为政府利用媒体传播自身的形象献言献策。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选取清华大学和南京大学两种期刊引证报告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比较介绍了它们的数据来源、数据规范处理方式、计量指标与检索功能;然后综合学科影响、参考文献著录情况等因素,选取<中国社会科学>期刊作为研究材料,收集它们对2001年该期刊论文数据的处理结果.在此基础上,从来源文献、期刊引文和期刊被引指标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获得差值的原因,同时比较两种期刊引证报告的数据处理规范,并提出一些规范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对设备和技术的改造步伐不断加快,新的机械设备和技术的使用者——企业员工的技术素质水平却滞后,因此系统地对操作员工的培训以提高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对于不同知识层次、不同工作岗位条件、不同操作经验的企业员工,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培训基本知识和技能,探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田奋飞 《未来与发展》2007,28(11):36-39
企业文化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本文从战略决策文化、管理假设文化与伦理价值文化三个层面分析了不同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模式、管理模式及企业伦理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管理科学知识呈现"管理理论丛林"之势后,面对浩如烟海的管理知识,人们在应用这些知识时感到无所适从和无法选择,因此产生相应的"丛林迷失效应",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需求之间的隔阂愈来愈深、渐行渐远.首先对管理理论与实践产生隔阂的原因进行剖析,继而在探寻管理学科属性基础上提出"设计"科学理念的引入是解决这一隔阂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规模扩张与收缩:国际企业发展新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企业发展,表现出规模扩张和规模收缩相互交织的特点,即大型企业的快速扩张与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同时并存。本文认为,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即购并手段的运用可以同时促进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对核心能力的追求则是这一现象的本质根源。  相似文献   

19.
鄂颖  胡新峰 《科技与管理》2012,14(2):123-127
以教育先行观为视角,就高校行政化与教育先行观的对立展开探析,明确了教育先行观内涵、高效行政化发展现状,两者的对立化对高校教育产生的影响,并制定了应对高校行政化对立教育先行价值观的科学措施,对净化高校教育环境、强化教育先行观,淡化行政化对立影响,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会发展瓶颈与学会改革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少愚 《学会》2005,(4):24-28
学会改革如何着手,本人认为可从学会存在的问题上入手,也可从其他学会成功经验的借鉴上入手,但不论从何入手,都必须找到学会改革的切入点。如果能找准切入点,在某点或某几个方面上取得突破,学会改革就会有成效,学会发展就有希望。本就试图从分析学会存在的普遍问题入手,探讨从某些具体的方面进行学会改革的可行性,与同行们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