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是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机结合,职业教育又是与社会、行业、企业密不可分的一种按需施教的带有技术发展型和提升文化水平特点的劳动者的素质教育。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不仅承载着培养合格的专门技术人才的重任,还要为社会造就一支遵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品行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不能脱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要求,德育工作仍然是中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主要针对中职德育实施的必要性和方式方法进行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2.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又体现在职业道德的水平上,因此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基于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侧重从更新职业道德教育理念、改革职业道德教学模式、拓展社会实践、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德育评价方式以及建立家校企社直通车六个方面阐述了提高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罗文 《中学教学参考》2011,(18):125-126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学生不仅要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否则,中职生难以成为社会的栋梁,相反还可能会成为社会的危害分子。  相似文献   

4.
李侃时 《成才之路》2012,(18):20-21
职业道德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社会输送道德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教师要对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制约职业道德教育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以促进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有效性教学。  相似文献   

5.
正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是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机结合,职业教育又是与社会、行业、企业密不可分的一种按需施教的带有技术发展型和提升文化水平特点的劳动者的素质教育。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不仅承载着培养合格的专门技术人才的重任,而且要造就遵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品行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同时,中等职业  相似文献   

6.
陈蓉 《成才之路》2010,(34):1-1
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变,为培养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的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往往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这就对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下面我就对中职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和探索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7.
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品质和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因此,为增强中职学生的职业生存能力,培养具备良好职业意识、能够适应企业要求的准职业人毕业生,我们提出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开展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方法,并进行一些创新实践活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关于"高素质"的内涵,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公民修养等人文素质方面的内容。中职语文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提升中职人才人文素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等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中职德育教学职业素养的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以上内容可通过德育课程教学、专业实践课以及日常生活管理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姜发利 《文教资料》2010,(25):150-151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普通劳动者的基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无论是对个人成长还是社会和谐发展,都至关重要。本文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具体要求,针对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现况,从德育观念、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评价与德育管理方面进行创新性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增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因此《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应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根据职业学校的现状、学生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加强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等职业素养和法律的教育,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职学生是未来的劳动技术大军,是最前沿的基础劳动力。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主流是好的,但因绝大多数学生是中考失利者,普遍存在自卑心理或“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再加上中职生年龄偏小,身心发展不成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外界的不良干扰;而且中职学校生源陡增,学校普遍重视职业技能教育,反而德育跟不上等种种原因,使中职学生产生职业道德失范行为。加强新时期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培养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的人才有积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中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的社会要求和现实状况;第二部分从社会、家庭、教育、心理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导致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第三部分从更新的与观念、创新德育方法,增加德育内容、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谐校园文化、营造校园网络育人环境五个方面探讨了中职学生的德育对策,为解决中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问题提供一点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中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担负着"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的重担,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本文以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理论为支撑,始终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德育管理、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评价考核等方面阐述中职学校怎样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实现德育功能认识、德育对象评价、德育时间内容安排以及德育方式方法的四个转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中职院校教学改革也将迎来新的进展与突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人才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性人才也倍受行业企业青睐。德育课作为中职学校教学的一项重要课程之一,在中职学生的思想发挥上有着巨大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中职德育课教学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本文主要是对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教学创新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德育教学改革提出相应的措施,以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职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型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作为承担人才培养重任的中职专业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较高的教学基本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整体素质,是当前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7.
孔德容 《考试周刊》2010,(24):212-212
中职学校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由于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学习基础较差、具有很多不良行为习惯的学困生,而毕业的大部分学生都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各种工作岗位,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择业教育、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因此德育教育决不能被忽视。学校在抓就业教育和升学教育的同时,也要抓好德育教育。否则,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就是“废材”,是社会中的“危险品”。对此,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师,我在这里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德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重新认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创新工作思路,实现德育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实行生本教育,营造良好的教学生态,使教学发挥最强大的德育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的实习故事"是根据中职德育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设计的一项综合性实践课业,是对中职德育课程评价内容和方式的创新。该项课业通过实习故事承载职业道德教育,要求中职生完成"我的实习故事"的课业任务,以其实习实践中富有教育价值的真实事件为载体,通过自主实践和同伴故事实现自主教育和同伴教育,丰富和拓展德育课程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0.
早在2001年教育部职成司就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和课程安排的意见》,正式将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课程纳入到中职学生的必修课程中.目前,各中等职业学校都在如实地开设以上课程,但是实效性是有限的. 一、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1.学校的职业道德课程. 就我校而言,每个专业都开设有四门德育的相关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在教学实践方面我们率先实行德育证考核,即把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细化为分值,要求学生在毕业时持三证,即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德育合格证.几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就其四门课程的内容来说,主要以知识性教育为主,具有社会普适性,但缺乏职业针对性,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缺乏直观实践性,具有强制性,缺乏内化功能性,并且忽视了年龄阶段的职业意识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