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这意味着,要想教好学生,教师就要有渊博的学识,力求精通所在课程的专业知识并具备娴熟的技能。教师的文化和专业知识越丰厚,肚子里的“墨水”就越多,就越能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教活,才能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这是上好课的基础。其实,学识丰富的教师远远不止“一桶水”,而是“一池水”“一湖水”,甚至是“长流水”。  相似文献   

2.
积聚学识 提高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聚学识提高教学质量黎旭坚过去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当今的要求是,“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桶更新的水”,以此比喻教师专业知识深度的重要性。这句话对我很有启迪。作为教师,仅仅满足于通晓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的知识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3.
向蓉美 《教书育人》2002,(22):35-35
一“一桶水”与“一碗水”经常听人说,你要作一名教师,你就必须做到“欲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千真万确。这里的水是指知识,从一般意义上讲,教师在他所教领域的知识比学生多一些、深一些,这有量的差异,也有质的差异。量的差异来自教师比学生更多更早地把知识之水装进自己的桶里,在备课和教学中,参考很多教材和文章,思考如何深入浅出、完整系统地,又生动具体地把这些水灌注给学生。教师知识的一桶水,与学生欲装满知识的一碗水,又有质的差异,质的差异来自教师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掌握所教领域知识和相…  相似文献   

4.
人们都爱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水”者,学识、水平、能力也!一名好教师,要有崇高的师德,渊博的学识,高超的教学艺术,就必须不断学习,勇于实践,自我提高。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形象的说法:“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先得有一桶水。”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了教师掌握广博知识的重要性。千万不能认为,教科书讲的是浅显的知识,或者照本宣科就可以,或者现贩现卖、学着教着也不难。那就把教学看得太简单了。把应教给学生的知识比作一碗水,教师应掌握的知识应十倍、百倍、千倍于此——一桶水。 这样说的理由何在?首先这是一个数量  相似文献   

6.
谈到教师素养与教学效果的关系时,教育界曾流行一句很形象的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现在,许多教师认为这一说法只反映了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上的数量关系,没有反映质量关系,如果教师的这“一桶水”没有及时更换,也就是说教师的知识没有及时更新,就会出现知识的老化,会误人子弟。于是,又有了一种新的说法:“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笔者认为,这一说法仍有值得商榷之处:第一,如果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上保持“一股泉水”与“一杯水”的关系,就可肯定地说是合格教师吗?未必!因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  相似文献   

7.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需要有一桶水。这是一个在教育领域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说教师的水平需不断提高,否则将无法传授知识。现在看来,给学生“一碗水”甚至“一桶水”已经没什么大意义了。一旦学生把水喝完了还将如何?找老师要去吗?  相似文献   

8.
在对教师的学识提要求时,大家常常会引用这样的比喻: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得有一杯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的确,一般地说,教师的知识应该多于学生。如果一个教师掌握的知识十分有限,教什么就只懂什么,教某一篇、某一章节,对其他篇、其他章节  相似文献   

9.
在我上学的时候,就听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当时我想老师真的很博学,要有比学生多m那么多的知识。后来,我在师范学校毕业,也走上了讲台。学校领导也经常对我提起这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后来这话又演变了,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老师要成为小溪,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想想这句话无论怎么个说法,中心都是要教师不断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贮备。  相似文献   

10.
一、要具备较高的学识素质1.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其昏昏 ,使人昭昭 ,难矣。”一名语文教师 ,如果不精通自己的专业学科 ,不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方法及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生活的联系等 ,那就很难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不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也就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了。2 .广博的基础知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 ,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中文专业知识 ,而且要有广泛的文化知识 ,“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具备比教材高深和广阔得多的知识 ,才能深入理解教材的结构和各个方面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灵活地处理和…  相似文献   

11.
水的遐想     
水,乃五行之终也。   五行中又说:水为智,主聪明、敏达,定贤愚也。   贤者能也,能者师也。   所以,教师中有很多人喜欢用水来形容自己的知识多少、水平高低。比方,过去就有老师常说:“要想倒给学生一杯水,必须自己肚里先有一桶水。”当然,那只能是过去的老师这么说。如果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当老师的再说自己肚里只有一桶水方能倒给学生一杯水,那恐怕就不行了。因为你这一桶水太少啦,少得已经不够用的了。试想,一桶水又能倒出几杯呢 ?何况,装在桶里的水是有限的,是一桶死水,一桶无源之水。既然是一桶无源之水,也…  相似文献   

12.
“一桶水”析王辉,邢福有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是人们对教师在知识素养方面的一种比喻,它说明了教师要以足够的教学知识去教好学生,必须具有足够的所学知识。教学知识和所学知识不是一个相等的量,教学知识的构成源于大于自身的所学知识。因此,倡...  相似文献   

13.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王敏教学观探微王敏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组教学界曾经流行过这样一句名言,“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其言外之意似乎是教师只要拥有知识,就能把教学工作做好。当然,没有知识或知识不多,教师是无法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重任的...  相似文献   

14.
“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可是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许多人对此产生了一些误解:一是要想教得好,教师的业务水平要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高了,学生就能学得好。二是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是刻币教出来的。上述误解,自然促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结果是教师的水平虽高,但所教的东西学生仍没有掌握,收效甚微。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束缚着广大教师,尤其阻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局。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和新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吸取了先进的交际教学理论,结合我国国情,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  相似文献   

15.
做个好老师     
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我们认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师如何做到“更好”呢?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教师的功能和职责角度看,老师就是要给学生传授学业、启迪智慧、解答难题,韩愈的概括无疑是至理名言,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广博的文化基础和教育科学知识。《学记》早就指出:“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教师的道德素质体现在教学的点点滴滴。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  相似文献   

16.
一、“桶外水”的由来九十年代以前 ,教育界颇为流行的一个时髦口号是 :要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必须一桶水。意指教师要博学多识。这对于传道授业无可非议 ,但在当今知识爆炸的信息网络时代 ,许多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与速度比老师还快 ,因此我国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指出“一碗水与一桶水”的思想观念要转变 ,学生学的都是你桶里的知识 ,那么知识怎能发展 ,社会哪能前进 ?中国物理奥赛总教练赵凯华教授在中日美教育研讨会上发言指出 :“在中国有一种普遍的提法 ,作为一个好的教师 ,应当课上解决问题 ,把所教的内容都讲深讲透 ,不给学生课后留下疑难…  相似文献   

17.
教学随想     
“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先有一桶水.”一般说来,这是对的.但还要看:这是一桶什么水,这水是否为学生所需.倘若“文不对题”、“答非所问”或‘货不对路”,纵使老师有10桶水、100桶水也无济于事.一潭死水、污水,怎能饮用?为什么大学教授不一定能教好小学生,道理在此。金给学生一杯水,固然不错,但高明的教师,是引导学生去找到水井或发掘水源.那水井、水源是源头活水,它的可贵,就在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知识的海洋里,能吐住~条条具体的航线,固然很好,但学会了使用罗盘和海图,就永远不会迷航了,岂不更好!*有的教…  相似文献   

18.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谙熟“一桶水”的理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是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经常对“一桶水”进行思考。一是我们有没有“一桶水”?经年累月的“一桶水”,经过长时间不断地倒给学生,还能剩多少?知识的遗忘率和增长率一样是惊人的;二是科学、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仅有“一桶水”够不够?三是即使有了“一桶水”,其水质又如何?是活水还是死水?四是有了“一桶水”能否倒满学生“一杯水”?不掌握教育科学,即使有“一缸水”也无济于事;五是同样倒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所付出的劳动,所花费的…  相似文献   

19.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合格教师的教育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关于“一桶水”和“一杯水”关系的理解,传统上强调的多是教师知识的给予,而缺乏对学生接受过程中情感的关注和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尊重。因而关于教师的“一桶水”的的理解一般大都是从“量”的角度来强调教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很少从“质”的角度来探讨现代教育对教师‘一桶水“的水质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水是生命之源、健康之本——水质决定体质,体质决定健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桶水”的水质决定学生’一杯水”的水质,与学生知识网络体系的构筑和人格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德国教育家第斯多蕙说过:“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连自己都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因而教师要在创设和蔼可亲的愉快的教学气氛外,显然还要设法改善自己的“一桶水”的水质,把“科学饮料”化为美味之琼浆,甘爽之玉液,使学生趋而乐饮之。下面,笔者就从四个方面对教师‘一桶水“的水质加以分析,以期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20.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这样一句话在教育界盛行: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的初衷,我想大概要鼓励教师多读书,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这是不错的。但深入一想,这句话也有它不周全的地方。1.教育理念上,“桶论”强调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这使人立刻想到“灌输”的形象。似乎教师的作用就是要“给”学生灌输知识,而这种“灌”采取的是从上往下“倒”的姿势。我们有没有卖油翁的本领?不掌握教育科学,即使有了“一桶水”,也不一定能倒满学生的那“一杯”。教师的桶和学生的杯里装的都是“水”,老师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