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生理素质、社会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理素质是物质前提,发展则决定于教育与环境。环境是无声而又时时显效的特殊课堂,是一种影响人、塑造人的综合教育力量。做为大学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校园环境的美化和建设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孙良艳 《成才之路》2010,(33):57-58
人文是一种精神文化,泛指人类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具有一种力量,可以激发人的动机、热情、创造性和调动人的内在潜能。新世纪的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发展人的各种生存能力,塑造完善人格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一、绿化、美化环境建设,是学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学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层次的逐步提高,办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一所近万余人的本科院校中,尤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日益丰富,对人类生存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生理素质、社会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理素质是物质的前提,发展则决定于教育与环境,环境是无声而又时时显效的特殊课堂,是一种影响人、塑造人的综合教育力量。作为大学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载  相似文献   

4.
环境是一个无声但又时时显效的特殊课堂,是一种影响人、塑造人的综合教育力量。因此,作为高职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和途径,高职院校教育生态环境对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教育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生态环境是一种校园育人的氛围,它体现的是一所高职院校的风格、精神和内涵。教育生态环境主要包括物质形态环境和入文精神的环境,它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提供了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文化背景和心理氛围。  相似文献   

5.
塑造人格: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为什么说塑造人格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核?“人格”是个人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个人的能力、气质、兴趣、爱好等方面。“塑造人格”是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地将人类科学、道德、审美、情感等方面的文化积淀内化为自身的较为全面的素质,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知识广博、胸襟开阔、志趣高雅、蕴含丰厚的人,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具有普遍人格力量的人。作为人文学科之一的语文素质教育,不能不关注人的内在价值,强调人的主体存在,建构人的完满人格。所以,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驾驭祖国语言文字能力…  相似文献   

6.
体育文化反映民族精神与力量。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对环境大学生素质、对塑造健全的人格、体格有重要影响,建设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育人,应在实际工作中寻找有效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马克思说,环境可以塑造人。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坐落着全国第一所公立小学——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如师附小"或"附小")。学校门前悠悠泮池水,园内巍巍大成殿。漫步泮池畔,仰望大成殿,会让人们心中升腾起中华文化的精神。这样的环境塑造了人,塑造了如师附小人。马克思又说,人类也可以塑造环境。泮池水、大成殿,在附小人看来正演化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教育的核心理念,这就是大成文化、大成教育。这样的文化、精神、理念,是从附  相似文献   

8.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的知识意向、价值意向,也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生动而独特地反映了每个民族的文化本体和思想本源。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9.
王亮 《考试周刊》2012,(32):164-165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营造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其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作者就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方法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0.
人格的塑造和发展要受生物遗传和社会环境双重因素的交互影响。生物遗传决定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社会文化环境决定人格发展的现实性。社会文化对人格塑造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控制和不断优化社会文化环境是促进青少年人格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王晓棠 《学子》2014,(3):14-14
正校园文化是社会的一种文化,是学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分为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课外活动文化等。校园文化是校园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在于德育渗透。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  相似文献   

12.
杨连山 《班主任》2009,(11):10-11
学校文化氛围是在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建设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中焕发出来的"气氛"和"情调",它影响着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是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重要环境,是塑造班主任人格、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力量。由于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笔者仅就以下三种氛围的营造,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校园文化建设是重要因素之一.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能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浅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琳 《职业技术》2009,(7):67-68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就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在指导思想、建设理念、建设平台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强调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即对人的尊严的维护、价值的追求、命运的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塑造。钱理群教授说:"中学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育上  相似文献   

16.
“人格是人生观的一个重要范畴”,一般地讲,一个人的人格亦即一个人的“为人”,它包含“一个人的心情胸怀和德行事业”。教育是塑造人的活动,而代表人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人格,所以美国教育家杜威说:“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精神内涵,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文化素质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代价值。一、人格概念界说人格,这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概念,例如说“张三人格高尚”,“李四人格卑鄙”,“不要污辱人格”等。何谓人格?人格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ona,意即面具。所谓面具就是…  相似文献   

17.
一“人格”是个人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个人的能力、气质、兴趣、爱好等方面。“塑造人格”是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地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情感的等方面的文化积淀内化为自身的较为全面的素质;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知识广博、胸襟开阔、志趣高雅、蕴含丰厚的人,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具有普遍人格力量的人。作为人文学科之一的语文素质教育,不能不关注人的内在价值,强调人的主体存在,建构人的完满人格。一个教育家甚至说,教育的成果是全部知识遗忘之后所剩下的那些东西。所以,在传授语文知识,培…  相似文献   

18.
荣格曾说:"任何文化,都积淀为一种人格。"教育是以文化为资源,必然包含着一种人格上的陶冶,精神上的洗礼,展现给学生的是人格的力量。语文学科中包罗万象的科学知识、社会历史、文化要素可扩大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精神发展提供丰富的营养,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发挥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语文课堂更是塑造生命、健全人格的课堂。一、课堂教学以人为本,渗透人文教育中国音乐学院女大学生痴迷法轮功的自焚事件,  相似文献   

19.
一、人格塑造策略。 从语言发展的历史看,“语言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是人类的生命之声、心灵之声。”“语言和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是同步的。”语言世界的拓展会促进精神世界的延伸,精神世界的提高会促进语言世界的发展。语感能力培养之所以要注重人格构建和塑造,并视其为核心本质乃至最高层次意义上的语文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塑造,作为教育工作者,塑造人的灵魂是其最神圣的职责。完成这项使命就必须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