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小规模学校是我国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在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撤点并校背离了全面调整乡村学校布局的初衷,产生了一定的价值误区,同时对学生自身、学校、家庭、社会产生了不少的负面影响。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存在价值主要表现为有利于小班化教学、开展劳动教育、促进个人能力的提高、促进社会教育公平和乡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但在深度教学、财政资金、教师队伍建设、办学条件等方面还存在困境。因此,需要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相关制度,增强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活力,提升自身内生发展力;构建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剧增,许多农村青壮年纷纷在城镇买房置业或租房定居,孩子随其到城镇学校就读,导致农村学校生源锐减,产生许多小规模学校,给农村地区办学带来了严峻挑战。一、乡村小规模学校面临的困境1.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资源严重浪费。  相似文献   

3.
陈金卫 《西部素质教育》2019,(16):231-231,233
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困境,然后提出了针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困境的改进策略,包括进一步加大农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工作力度;加大振兴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计划中的权重;加大力度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小规模学校任教;推进区域内小规模学校抱团发展等。  相似文献   

4.
名校集团化办学是以一所知名的学校为核心或者以若干所名校为依托,集合更多的普通学校在共同或相近的目标引导下,用比较恰当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共享和均衡优质资源的办学模式.长沙市主要有“知名学校带新办学校”“知名学校带乡村学校”“知名学校带民办学校”三大办学模式.现实困境是:名而不特,办学特色不明;集而不团,办学后劲不足;融而不化,办学合力不够.出路在于:政府主导,政策配套;制度创新,治理科学;融合文化,促进认同.  相似文献   

5.
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广大农村地区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保障。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发展中主要面临着目标、能力、氛围、信心等方面的隐性困境。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管理工作历来由同乡镇的中心校负责,文章以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中心小学为例,探索以中心校为主体的乡镇教育集团的办学路径和措施,以期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稳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沈茜 《人民教育》2022,(2):46-49
<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浙江省承担的重要历史使命,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将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强劲和持久的动力。乡村小规模学校是乡村教育底部攻坚、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浙江省乡村教育振兴的必经之路。要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教研体系和教研工作的支撑作用。为此,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简称“省教研室”)开启了数十年如一日的乡村教研实践,致力于打通乡村小规模学校(本研究将其界定为乡村地区办学规模在200人以下的学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7.
乡村小规模学校创新发展是乡村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目前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面临重重制度障碍:大一统的学校管理政策、以县统筹的经费管理政策等强制性制度限制;与正常规模学校相同办学思路的规约;自我边缘化定位等。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创新发展,需要政策供给上由统一化转向差异化,以政策引导与支持学校特色发展;乡村小规模学校要充分挖掘自身的属性优势和发展特色,重塑自我价值;教育管理部门给予学校知识扶贫,帮助乡村小规模学校突破知识贫困陷阱。  相似文献   

8.
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乡村长期存在的一种教育形态,是乡村教育的重要支撑,也是承接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确保乡村小规模学校的长足发展是奠定乡村教育“基石”、保障偏远地区孩子受教育的关键,能够有效地通过教育阻止代际贫困的传递。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与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乡村小规模学校不断增多,也暴露出诸多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为校长领导力匮乏、师资队伍建设受限、政府公用经费投入不足、学校文化建设匮乏、受城市化办学导向误导严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考虑到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内在优势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入手促进小规模学校的长效发展:政府的宏观政策支撑——资源配置;高校的人才输入——对口帮扶;乡村社区资源支持——协同发展;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内在突破——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一直是全面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短板,即使在经济政策大力支持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依然存在着诸如学校规模萎缩、生源质量差、教师“留不住”等困境,出现了“强支持弱发展”现象。为了更好地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落实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文章从城镇化进程给农村带来的务工结构变化、乡村文化的失落以及教育协同等方面深层次挖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顺势而为,提出科学发展乡村小规模学校,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盘活优化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配置;发挥乡村校长领导力,激发乡村教师发展力,提升小规模学校发展质量;创办农村家长学校,提升家校合作水平等改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农村初中小规模学校因生源较差、师资薄弱等因素影响,办学质量下降,陷入生存困境。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初中小规模学校可发挥自身优势,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从学生文化、教师文化、教学文化、评价文化、管理文化等方面着力进行"生活力"课程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1.
曹静  李继宏 《教育探索》2021,(11):82-84
促进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提高乡村教育质量、阻隔代际贫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从内因看,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存在偏差,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不足,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淡薄.从外因看,教师待遇低,工作强度大;专业发展起点低,教师老龄化现象凸显;办学经费不足,教师缺少专业培训与交流;管理松散,教师缺少工作支持.促进乡村小规模教师专业发展,要树立专业发展理念,提高教师职业认同感;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教师自主发展能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增强岗位吸引力;关注教师情感需要,增强教师归属感.  相似文献   

12.
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就是办好乡村教育,而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关联。采用混合研究法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发现:长期以来,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是外援模式,凸显"离农"特质,存在宏微观政策环境断层、发展内容与教师身份脱离、发展模式单一有效性不足、发展成效与预期相差甚远等困境。未来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应走"适农"内生发展道路,这是教育现代化、教师内涵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学生多元化发展的共同诉求,构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内生专业发展模式需要从疏通宏观政策的落地渠道、构建特色专业发展内容体系、建立按需施教且灵活弹性的培训模式、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温超 《甘肃教育》2021,(5):12-15
“做人要有精神,办学要有风格。学校的精神是什么?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办学风格?面对生源日益减少的现状,乡村小规模学校该何去何从?”这些是华亭市东华镇学区主任王军祎一直思考的问题。很快,东华镇学区提出的“三给”理念,为王军祎的思考给出了指引和答案。“三给”理念,即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给每一位老师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给每一所学校绘就破旧立新、突围发展的蓝图。通过长期的基层摸索、探究、实践,东华镇学区打造出了村级学校“小而美、优而精、校校有特色”的特色办学品牌。  相似文献   

14.
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对于保障乡村学龄儿童就近入学,尤其是对于乡村社会处境不利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具有重大意义.面对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针对性治理策略,但是无论外源性策略还是内生发展策略都没有给予处于管理关键层级的中心校(学区)足够的重视,为此应高度重视中心校(学区),建立小规模学校发展中心校(学区)责任制度,实现学区内资源共享,推进教学与教研管理变革,加强社区与学校的联系,将自然和人文资源融入学校课程,从内部变革入手激活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前苏北乡村教育陷入了一些困境,进入了"死胡同":一是苏北乡村教育背离了改造乡村这一根本目的;二是乡村学校生存空间日渐狭小、办学价值观错位;三是乡村教师被忽视,失去教育热情.陶行知的乡村教育观对当前苏北乡村教育有很大的启示,摆脱苏北乡村教育困境,必须立足根本,让乡村教育回归乡村;要拓宽空间,建立乡村学校体系,重塑价值,激活乡村学校的功能;要以人为本,改善教师待遇,加强师资培养,提升教师的乡村情怀和改造乡村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是落实边境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信息化赋能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有其深厚的内在逻辑机理,从教育环境、教师队伍、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四维要素分析信息化赋能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向度。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信息化赋能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待优化升级、教师队伍信息化素养急需提升等诸多困境。从设施环境、教师素养、课堂生态、教育效能四维发展空间齐力着手,提出补齐信息化教育环境短板、提升教师队伍数字化素养、创新课堂教学改革、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等路径,推进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人口迁徙流动,农村适龄儿童入学人数骤减,农村学校办学规模急剧萎缩,‘小规模’、‘小班额’现象日益突出。乡村里交通不便,财力有限,完全撤并这些小学校推行寄宿制小学显然不现实,对此,我们在今年春季学期,通过充分调研论证、认真分析校情和学情,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多措并举、特色办学’的工作思路,在党  相似文献   

18.
乡村小微学校是新时代城市化过程中,经过调整布局后呈现的新形态学校,小而全、硬件软、软件次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其发展的现实困境。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学校在不断寻求发展的方向,形成了具有鲜明本土特质的"成长密码":顶层设计,激发了办学活力;荷竹定律,坚定了办学信念;特色课程,提升了办学品质;全科教师,破解了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九年义务教育体制下的一所普通农村小学进行了历时性考察.小学呈现一种二元结构的办学状态,村庄搭平台,国家办教育.办学是政府的事情,又是村庄自治的公共事务,小学与村庄政治经济发生着复杂的互动:办学的直接决策者是村庄;学校可能会被村民用来表达自身利益;经济环境的变化通过家庭(观念、支付能力)作用于学校.完整的学校教育同时受到国家正式制度和非正式的乡村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美国农村学校合并的历程大致可分为:起步、高潮、衰退和小规模学校发展四个阶段的流变。在深入剖析美国农村学校合并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可借鉴以下经验:从乡村建设的高度,慎重对待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考虑每一所学校的实际,撤点并校切忌搞一刀;持续加大对必须保留的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经费投入,扶持其健康发展;采用多种措施,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素质,提高办学质量,从源头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