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学校内部治理作为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立足新时代,学校内部治理就是充分利用和发挥国家教育治理释放的办学活力,通过学校运行机制、教师发展模式、课程资源配置模式等创新,高质量达成学校育人目标的过程。这一过程既要符合时代要求和学校文化传统,又要指向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实现。学校内部治理现代化,需要以“学生发展”为起点,凝练实践路径的治理价值、建立规范的学校运行制度、建立高效的教师发展机制和丰富的课程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新的内涵特征、历史使命与发展路径。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必须着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把学校治理转变为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推力。学校推行教育综合治理理念下的“学校治理”,坚持守正创新,从“管理”走向“治理”、从“制度”走向“文化”,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之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依据校情,课题组提炼出“育人为本”“教师至尊”“学生至上”“课堂为王”“服务保障”五个以人为本的办学新理念。其重要意义在于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策部署的需要、适应厦门市教育形势变化的需要、破解热点难点问题的需要。形成“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提质量,以质量求发展”的校长“心理学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的管理实验,促进老校新发展,是全体禾中人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强国建设新阶段,重新探寻“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意义、内涵和实践路径,可以为突破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障碍、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框架思路和经验借鉴。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能够为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提供目标模式,为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提供落脚点,为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提供制度保障。现代学校制度主要包括学校法人制度、公共治理模式、专业化治理逻辑三个内核。当前重启这项改革,一是要依靠地方和学校自主探索,二是与重点教育政策配套实施,三是针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推进。  相似文献   

5.
学生参与学校内部治理有助于学校真正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打造和谐文明校园、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学生参与学校治理存在学生、学校和国家社会层面的困境.保证学生参与学校治理的有序和高效开展,可采取以下措施:学生要增强参与意识、提升参与能力;学校要转变观念、规范制度、完善机制;全社会要支持并营造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治理的氛围.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管理走向治理,是党治国理政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学校作为国家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既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顺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也是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保持学校活力,促进校园和谐,凝聚发展力量,提升办学水平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7.
学校课程治理是学校课程利益相关者在政府主导下以学校为主体,通过主动协商,对学校课程决策、研发、实施、评价、改革等活动要素和人、财、物等条件建立机制并发挥影响力,达成学校共同育人目标的过程;学校课程治理现代化是指学校课程治理从传统的国家统治、行政治理和经验治理走向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过程;学校课程治理现代化旨在为学校课程优质公平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学校课程治理现代化的实现需要确立优质、尊重、包容和差异的课程发展理念,理顺、建立与健全学校课程发展的内外部机制,加强学校课程治理的领导力、研发力和协商沟通力培训.  相似文献   

8.
杜文彬 《江苏教育》2023,(19):25-28
作为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课程治理现代化已成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关键一环。学校课程治理现代化指多元治理主体平等协商共同推进课程不断优化的过程。本研究从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机制与治理路径四个方面分析了学校课程治理现代化的行动逻辑。实现学校课程治理现代化,应深化立足学生发展的课程治理目标,聚焦学校课程高质量发展的课程治理内容,完善多主体协商共治的课程治理过程,规范基于审议的课程治理工具,以此实现学校课程共建、共治、共享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动,学校治理现代化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为衡量中小学治理现代化的程度,基于概念辨析、文献综述及政策分析,提出一个综合性框架,从自主办学、多元共治、依法治校、监督问责、效率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等五维度进行分析。在未来,要在实践中深入推动治理现代化,中小学要加强治理主体的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学校治理的体制机制,以测评驱动学校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学校治理问题是当今学校发展中的重要课题。社会学在分析学校治理问题时,首先是把学校看作是一个“嵌入”于社会结构中的教育组织,它是在与其他社会因素互动过程中发挥其教化与社会再生产职能的;社会学视角的学校治理是一个政治、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互相博弈的动态平衡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学校内部的结构性治理和外部的功能性治理实现的;学校的结构性治理实质上是处理学校内部的“权力”分配与支配问题.功能性治理是处理学校外部的“资源”配置与分配问题;政府、社区、其他功能群体、家庭和社会文化等社会力量对学校的治理的影响是通过若干具体的社会因素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费红辉  吴进 《成人教育》2022,44(3):20-25
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构成了“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共治的治理格局。社区教育是城镇社区治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强力助推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不仅是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应然层面的价值引领,更是新时代背景下社区教育主动作为的实然依据和必然趋势。一方面,社区教育从组织、群体、个体、社会层面主动融入社区治理,参与公共服务提供和公共事务管理与共治,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各类社区教育活动融入社区治理,拓展和丰富社区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创新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形成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生态,进而使社区教育更加契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社区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家正在各个领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高校继续教育治理现状距离现代化治理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与高校其他治理模式相比,善治模式在推进高校继续教育治理迈向现代化建设上更具优势和正义,也更符合高校继续教育治理的实践诉求。把善治模式带入高校继续教育治理领域,需要围绕公共利益最大化这个核心议题厘清公共利益是谁的利益、公共利益该如何整合以及应怎样实现三个基本问题。在善治模式下,高校继续教育治理中的重要主体应按照政府调控、学校主导、学员参与、专家导引、社会协同的逻辑展开行动。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是一项复杂多样的系统工程。贵州省凤冈县通过联系服务群众创新提出“四直为民”,在强化自治德治法治“三治”方式过程中,突出以党委核心领导、多元治理主体、社会协同共治和增强社会活力等方面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深化和拓展基层服务型建设。但从议事主体、模式构建、信息技术和经济发展来看,还应从实践应用中不断反思并寻找新的突破口,以此实现乡村治理体制共建共治共享的“三共”社会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正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半封闭、再到全面开放的深刻变革。为应对现实挑战,国家治理现代化首先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同时,高度关注全球治理新形势、新内容,增强全球向度;其次,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应坚持“守正”基础上的不断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思想中国化进程;再次,加快构建政党治理为核心、政府治理为关键、其他类型治理为重要补充的立体治理格局。最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以法治夯实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保障变革进程稳定、有序,切实提升和扩大国家治理意识形态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最终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用“治理”冶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目标。其现实依据是社会多元化背景下公民社会崛起,社会矛盾凸显的客观形势。创新社会治理是新时期党和政府推进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基本职责。现阶段,党和政府创新社会治理应围绕“激发社会活力”破题,节点在于突出“人”的主体性地位。基本思路要求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坚持走中国式治理道路;要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上体现其实质内容;培育公民主体意识,不断发掘创新社会治理的力量源泉。创新社会治理思路要求具有内在的逻辑性遥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涉及众多重要利益相关者,必须通过协同治理推动治理方式变革,加速提升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适应性与现代化。协同治理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是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治理方式创新变革的重要内容。相较于传统治理,协同治理从被动走向自觉,从个案走向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从单点走向多核。面对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治理主体不清晰、治理对象不精准、治理方式不科学、治理措施不到位等诸多实践困境,应从完善政策体系、推动资源集约、搭建优质平台、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优化协同治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新时代国家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利益,主要包括治理理念、治理组织、治理制度和治理能力等方面。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政府、高校和社会组织实现治理理念现代化、组织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能力现代化的高级过程。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治理面临机遇与挑战,亟须进一步明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质表征、制度困境和目标指向,推动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让中国以更加自信、更加积极和更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相似文献   

18.
从大学治理的制度逻辑看,大学制度与治理是相互作用的,制度对于治理体系构建和治理实践起着指导和约束作用,治理实践和治理体系有助于制度的完善。大学制度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是在治理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的,是治理主体与制度实践互动的结果。在治理实践中形成的制度既包括正式制度,也包括非正式规则和习惯等。因此,制度逻辑不是说要去主观建构制度,而是说在制度认知、制度构成、制度运行与制度行为、制度评价的互动中实现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制度完善、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发展中,人的因素起着关键作用,要充分注重和发挥人的因素特别是治理主体的作用与价值。大学治理的制度逻辑的关键在于通过融通“大学之制”与“大学之治”,使得大学制度通过体制机制建设转化为治理体系,并使得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同时在治理实践中,补齐制度短板,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力,从而使制度逐步成熟定型,推动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促进包括教师在内的多元主体参与是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基于上海市442名中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在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对影响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意愿的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参与治理态度和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意愿显著正相关;(2)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不仅可以直接正向预测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意愿,还可以通过参与治理态度间接作用于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意愿;(3)教师身份和教龄对主观规范通过参与治理态度影响教师参与治理意愿的中介效应有调节作用,非教代会代表、新手教师的效应更明显。需要加强参与理念宣传,营造良好参与氛围;注重意见反馈,提高教师参与效能感;用好激励机制,转变教师参与治理的态度;拓展参与范围,尤其注重新教师和非教代会代表在学校治理中的参与。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治理体系正经历从传统社会治理向“互联网+社会治理”转变,其中数字建设是发展基础。江苏以数字建设为依托,从制度保障、构建平台、凸显特色三方面探索实践“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的做法及其成效。为加快发展“互联网+社会治理”,推进江苏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出要加强组织领导、规范运作标准,强化信息共享、推进协作联动,建强人才队伍、提高治理水准,加强网络防控、保障信息安全等应对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