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24年,孙伏园在《关于鲁迅先生》一文中谈到,鲁迅听说《呐喊》一出版就被请进中小学课堂之后,不但感到极为沉痛,而且此后一看到这本书就讨厌。鲁迅对此事的情感反应为什么如此强烈?因为他很不愿意孩子们读到他这些阴惨寒凉的作品,最不愿意孩子们读到处处“吃人”的《狂人日记》。他说:“中国书籍虽然缺乏,给小孩子看的书虽然尤其缺乏,但万想不到会轮到我的《呐喊》。”他进而愤激地说,这本书不但没有再版的必要,简直应该让它绝版。他甚至不想再写这一类的小说。鲁迅的这个态度表明了他对语文课本的一种想像,在他看来,不应该老是在课堂上声…  相似文献   

2.
1918年,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愤怒地呐喊:“救救孩子!”鲁迅以“狂人”的目光.揭露当年的旧社会是人吃人的罪恶社会。  相似文献   

3.
一部活的百科全书徐大同我知道鲁迅还是在中学时代。那时,除了在国文课本中读了几篇他的作品外,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课外也读了一些他的著作。知道了《阿Q正传》、《狂人日记》、《彷徨》、《呐喊》、《药》,也知道了孔乙己、祥林嫂和闰土。叶绍钧、夏丐尊等人一样,...  相似文献   

4.
(一)示读一、参阅注释,明确:《狂人日记》选自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话小说,作者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的作品。二、补充注释,指出:鲁迅把他的小说作为政治斗争和社会革命的武器。他说:“我也并没有将小说抬进‘文苑’里的意思,不过想利用他的力  相似文献   

5.
《<呐喊>自序》写于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三日,鲁迅先生在自序中回顾了自己从十九世纪末到“五四”时期的思想演变和探索革命道路的历程,说明了他第一本小说集《呐喊》产生的缘由和经过。《呐喊》共十四篇作品,在中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就收了七篇:《社戏》(初中二册)、《故乡》、《一件小事》(初中三册)、《孔乙己》(初中五册)、《药》(高中一册)、《阿Q正传》(高中三册)和《狂人日记》(高中四册)。学生在学习过上述作品的基础上,再学  相似文献   

6.
一九一八年五月,正当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的时候,鲁迅怀着对几千年来吃人的封建宗法制度的深仇大恨和催促古老祖国新生的强烈愿望,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发出一阵接一阵的凌厉无比的战斗呐喊,对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种种黑暗势力及其罪恶  相似文献   

7.
"救救孩子"是鲁迅先生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结尾一段,由这四个字组成的短句独立成段,文章至此戛然而止,发人深省。我们知道,《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思想毒害之严重,倾注了作者对民族传统文化极度忧愤的感情,反映了作者彻底的反封建精神和现代意识。那么鲁迅先生发出的"救救孩子"这一声沉痛的呐喊,与《风筝》这篇散文中贯  相似文献   

8.
鲁迅一九一八年四月二日写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通过一个“狂人”的自述,深刻地揭露了几千年来吃人的封建社会的罪恶,发出了“救救孩子”的革命呼喊,是五四文学革命的第一声响亮的春雷,是鲁迅投向旧社会的一颗猛烈的精神炸弹。这样的伟大作品是如何写出来的?生活中真有这样的狂人吗?《滇池》文学月刊今年十月号载文《〈狂人日记〉生活原型》,对此作了明确回答:“有的。”并说“狂人”的生活原型,原是鲁迅的一个姨表兄弟。作者写小说前两年曾遇见过他。  相似文献   

9.
我在读书时,知道鲁迅的原名叫周树人,那他为啥要用鲁迅这个笔名呢?江苏小读者——林灵“鲁迅”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了,这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周树人用得最多的一个笔名,他是在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时,第一次采用这个笔名的。《狂人日记》最初被刊载在北京《新青年》杂志上。鲁迅先生有个青年朋友叫许寿棠。他在南昌时读到这篇小说,便深深地被打动了。他从文章深邃的思想与简练的笔法上推测,一定是周树人所作,可署名却是鲁迅。许寿棠为解开这个谜,便给周树人去了封信询问,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许寿棠觉得新奇,回到北京后,立即去拜访周先生,问:…  相似文献   

10.
《(呐喊〉自序》是鲁迅为自己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所写的序文,蕴含丰富的信息,对于我们解读鲁迅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采用细读文本的方式,注重探讨了“寂寞”与“听将令”这一鲁迅呐喊的缘由,父亲的病、国人的病、国家的病这一鲁迅呐喊的客体以及对回忆的抒写这一独特的鲁迅文学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身份关联让狂人形象成为鲁迅的表达凭借。对《呐喊·自序》与《狂人日记》的相关事件的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鲁迅与狂人的"梦"与"寂寥",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呐喊》所传递出的"救人"精神。  相似文献   

12.
鲁迅《呐喊》中的一些小说,如《狂人日记》、《故乡》、《社戏》、《一件小事》、《孔乙己》等,都采用第一人称写法。作品中的“我”,既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又常有作者自己的某些经历,包含了作者自己。《徬徨》中,虽然这种情形已减少,但仍可见到一些用第一人称写的小说,如《祝福》等。是否可以说,运用第一人称写法,并且在小说的人物“我”中带有作者的影子,构成了鲁迅早期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3.
许多研究者都探讨过《呐喊》的写作原因。但是据笔者考察,都没能从根本上得出具体的结论。我以为《呐喊》的写作原因应是以下几个方面:一、经历与见识:《呐喊》的原动力鲁迅的文艺观是主张生活与文艺的连结的。(《门外文谈》)丰富的生活阅历,才是作者所说的缘由。《呐喊》中的许多作品都有他早年生活的影子。如《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其实来源是一个精神病人,即他的大姨母之子,当时在  相似文献   

14.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立即引起巨大反响.他随后发表的小说都结集于《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之中,均用白话写成.  相似文献   

15.
在中外文艺史上出现过多种创作方法,主要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虽是一篇浪漫主义作品,但从《孔乙己》以后的《呐喊》《徬徨》中的全部作品,都是现实主义的。鲁迅在文学创作实践中,总的来说是从现实主义开始的。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要求“真”,所谓“真”,就是真实,就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文学艺术如果离开了真实,也就失去了现实意义,失去了艺术魁力。《呐喊》《徬徨》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高度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一生热爱、关怀孩子,他的教育孩子的事迹,至今仍然令人钦佩感动;他撰写的不少阐述儿童教育问题的文章,见解卓越,现在看来还是那么清新和深刻,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有益的启迪。在《狂人日记》中,鲁迅以文学形式揭露“礼教吃人”的罪恶,并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以反对反动政府对儿童施行的封建奴化教育。1919年,他又发表《我们怎样做父亲》,鲜明地表述自己对儿童教育的主张:“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  相似文献   

17.
《狂人日记》是久困铁屋的摩罗诗人的第一声呐喊。"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早年鲁迅通过厨川白村式的"苦闷的象征"和"安特莱夫式的象征",把现实和象征水乳交融地付之于精神的呐喊,以丰富的象征符号探索于精神无地。鲁迅在精神压抑和时代的痛苦面前执著进击,自然而然地从《狂人日记》的"淡淡的象征主义"的铁屋呐喊走向《野草》的现代主义的生命象征。  相似文献   

18.
巧记鲁迅作品名称闫韧民一编故事。比如记《呐喊》中的作品,可编写成以下故事:鲁迅生病《呐喊》。急坏了投奔来的《孔乙己》,想去买《药》,手中没钱。“窃”来《狂人日记》,潜回《故乡》卖钱。路遇老乡《阿Q正传(转)》动着放着《白光》的秃头,愁眉不展。阿Q讲了...  相似文献   

19.
主题推荐     
<正>《呐喊》《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鲁迅之所以弃医从文,是因为他发现国民思想的落后才是最需要医治的。他希望通过文学改造人们的"国民劣根性",于是写下《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振聋发聩的"呐喊"。  相似文献   

20.
“鲁迅”笔名的用意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狂人日记》,第一次采用了鲁迅这个笔名。这个笔名的意思是什么呢?鲁迅曾说,用这个名字的原因之一,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他认为,自己比较苯拙,无论做学问或者干事情,效率比不上天分较好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